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宋檀记事 > 546.家里没我不行
    “要啊!”</p>

    那必定是得要的。</p>

    王姨一脸的期待:“开春你们家种那个木耳,不是给村里几个老人家一家分了两棒子吗?”</p>

    “就后湾那个陈老太,那天家里的电饭煲坏了你叔去看看,临走她给装了一碗哎呀!真不错!比我们去吃酒席那凉拌木耳好吃多了。”</p>

    宋檀心想:那当然,当初为了这些个麻栗树能促使木耳长得更好一些,她一开始那点儿些微的灵气可没少往里头使。</p>

    哪怕后来点完菌种这些棒子都分出去各家自己养了,可天生天养的,本来品质就要比饭店那种集中收购的要稍微好一些。更何况还有灵气这个前提在呢!</p>

    口味不胜出多少,但能叫人吃出差异来是正常的。</p>

    了这些客套话,王姨的神色明显亲热许多:</p>

    “那会儿我就想着,你们正经好大学出来的学生,种地果然是有窍门的,不然也不得这么大笔的包山大干是不?”</p>

    “后来你们开始种菜时,村里不是有人找你们换点菜苗吗?我家也想去,不过那会儿种的早,就没好意思开口”</p>

    “那次去旁边地里看看别人家换的,果然你们家给的那些菜苗长得更好些!”</p>

    “檀檀啊,你妈要是这么问,那姨就厚脸皮应下了,多留点啊——我看你们家今年没种苦瓜,我地里的苦瓜今年挺好的,晚上给你们摘一点过去。”</p>

    宋檀:</p>

    苦瓜焯了水之后苦味淡化倒也挺好吃的,但问题是家里人嘴都养刁了呀</p>

    她只能客气推拒:“不用了,王姨,一点种子的事没必要,再我家都不爱吃苦瓜”</p>

    在接连婉拒了苦瓜倭瓜西葫芦之后,宋檀回到家,就听宋教授正跟乌兰叹息呢:</p>

    “今年这气候也太热了,不然的话这个季节,其实也可以在种些耐热的”</p>

    那山上一时半会儿规划不出来,挖掘先开一部分出来也不是不行的。</p>

    可不是嘛!</p>

    起这个乌兰就大吐苦水:“这老天爷。门口那几片菜地,往年就算不种,那上头的草长得也绿油油的,从没见缺过水。”</p>

    “今年倒好,正经种上地了,太阳又那么晒,有点水全给晒干了。要不是挨着竹林那边的池塘能顺着沟渠放点水,这高温天儿,肯定要影响收成的。”</p>

    就这,园子里的青菜现在彻底是不行了。也就辣椒豇豆茄子这些还能勉强撑着,产量比起初夏还是少了不少。</p>

    黄瓜更是,嫩黄瓜日渐稀疏,倒是留的老黄瓜,一条比一条粗壮金黄。</p>

    再这样下去,菜贩子老赵那里都要供应不上了。</p>

    “没事。”</p>

    宋教授算了算时间:“七月正热,刚好慢慢给山上做个规划,修整一番。”</p>

    倒不是大家有意放慢节奏,实在是这个天气每天也就干那么几个时的活,再不敢多干了。</p>

    “等八月份,我托人弄一些种子种苗过来,咱们先搭个凉棚育着种。”</p>

    这样等到入秋了,温差大了再种上,正正好。</p>

    “不着急,不着急。”</p>

    乌兰如今很是洒脱。</p>

    上半年虽家里没少挣钱——当然现在都花出去了,不过他们也紧绷着弦儿,没有松散下来。</p>

    天热正好,什么活都干不了,也给自己一个修养的会。</p>

    就是吧乍一闲下来,总还有点不太得劲儿呢。</p>

    宋檀在旁边听着,不由提建议:“妈,反正现在也闲着,你跟我爸俩要不也去旅游吧。我给你们报个团。”</p>

    报个清闲一点路程,温度适宜的,舒适一些的,不那么赶,也叫夫妻俩见识见识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p>

    放在以前,旅游这种话题乌兰听都不会听的,但如今嘛,她竟也敢想一想了。</p>

    但转头看了看外头炽烈的太阳,她连抬脚的勇气都没了:“算了算了,这个天儿出去多遭罪啊。你不还等着山上盖房子吗?我提前打听打听村里都谁有时间。”</p>

    村里谁有时间?村里还有几个青壮年呀?那不还得交给工程队吗?</p>

    宋檀哭笑不得:”妈,盖房子也不会选到这个时候啊。”</p>

    不过眼下倒也不是没有别的事——</p>

    “不然你再问问,山上的茶叶不是快剪完了吗?找两个人搬上车,我给拉到院子来。再请人把老叶子都给摘下来晒晒。”</p>

    “你看你看!”有活儿干,乌兰立刻来了精神:“我就我不在家能行吗?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多着呢!指望你,村里你认识几个呀?”</p>

    这边就摸了电话出去:“刚好,叫他们来把上回的工钱结了。”</p>

    一边又美滋滋的:“没想到半截身子入土了,临了还顾上村里老人了”</p>

    宋三成摘菱角的一顿,此刻不知为何,也长长、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p>

    宋教授在旁听明白了,此刻也郑重点头:“等你们家发展好了,像这样带动乡里的事儿,还会更多的。”</p>

    “而且还能做的更多,更好。”</p>

    乌兰却摆摆,重新恢复了往日爽快的模样:</p>

    “那可不敢想,能帮咱帮一下,不能的咱也不强求。不然什么担子都压在身上,我也不是欠他们的,孩子压力多大呀。”</p>

    正着呢,电话接通了,对面老人家常有耳背,她赶紧又大着嗓门出去话了。</p>

    “我不太懂”屋子里,燕然声问道:</p>

    “老师,不是他们家请人干活吗?怎么还是顾上老人了?这是自己照顾老人的意思吗?”</p>

    宋教授收起脸上的笑容,神色沉缓:“燕然啊,村里的老人没有退休工资,低保的资格也不是人人都能有。”</p>

    “他们这个年纪,还能干些活儿,所以子女也不会伺候在身边。”</p>

    “但适应不了智能产品,也早已经过了能打工的年龄,哪怕是环卫,都不会要这种大龄的工人。”</p>

    “就算上头能给补贴,关爱老人,逢年过节慰问一下,已经是极致了。”</p>

    “那你,这个时候有一份就在家门的工作,工作轻松,七老八十也能干,还都是相熟的同龄人,工资现结这样的日子好不好?”</p>

    “这才是给他们生活的最大盼头。”</p>

    “可是”燕然好奇:“那他们家也是请人干活,你给钱我工作,为什么我感觉乌兰阿姨还挺骄傲的?”</p>

    喜欢宋檀记事请大家收藏:(宋檀记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p>

    </p>

    喜欢宋檀记事请大家收藏:(宋檀记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