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p>
内阁四人喝着茶,谈论皇帝此举意在何为?</p>
翟銮:“依我看,皇上整这一出,就是为了转移矛盾。”</p>
“我不这么认为,”严嵩摇头道,“皇上不会这么想当然,真就是有这个想法,也当是论景泰朝的永青侯,而非洪武朝的永青侯。”</p>
夏言缓缓道:“我与严大学士观点一致,再者,皇上就是论景泰朝的永青侯,也无法转移矛盾,当下的矛盾根本没办法转移。”</p>
“皇上如此,肯定有着相当强的政治目的。”翟銮斩钉截铁道。</p>
严嵩反问:“一般来,论是非功过,都是基于评断不公才会再议。且再议功过,大多是为了政治正确,可洪武朝的永青侯都死了多少年了?”</p>
翟銮一滞,轻哼了声,不再多言。</p>
夏言沉吟道:“是挺奇怪的皇上行事,几乎没有平白无故过,此番之举,太不寻常了”</p>
瞥见李本双眉紧皱,满脸费解,问,“李大学士怎么看?”</p>
“啊?啊。”李本收回心神,怪异道,“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嗯,也不能奇怪,就是蹊跷。”</p>
“什么?”</p>
几人目光移向他。</p>
李本:“第一个永青侯叫李青,第二个永青侯也叫李青,不光是姓名、爵位,就连两人的性格、能力,都如出一辙。”</p>
三人也是一愣,随即又纳闷儿道,“这代表什么?”</p>
“呃,也没什么,就是觉得太巧合了,两任永青侯有着惊人的相似”李本忽又想到了什么,“诸位有没有发现,李青,没有字的,两个李青都没有字。”</p>
这时代,尤其是官场之上,莫文官,就连武将也是有字的,甚至除了名、字,还有号。</p>
比如王守仁。</p>
姓王,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p>
这才是这时代有成就之人的标配,甚至,许多人的字和号都不止一个。</p>
永青侯却不然。</p>
李青:姓李,名青,</p>
没了</p>
这很不符合常理。</p>
三人愕然,惊奇,疑惑</p>
“李大学士想什么?”</p>
“咱就是有没有可能,当然,我只是一个设想哈,”李本打完补丁,才道,“有没有可能,两个永青侯渊源颇深?”</p>
严嵩惊疑道:“你是景泰朝的永青侯是继承了洪武朝的永青侯的衣钵,二人是师徒关系?”</p>
夏言等人也陷入沉思</p>
这不是没可能!</p>
李本却是摇头。</p>
翟銮惊奇道:“难道你以为是父子?”</p>
“非也!”</p>
李本深吸一口气,道,“昔日,我拜读太祖实录,读到永青侯的五个橘子时,惊为天人,然后,我就对有关永青侯的种种,做了深入了解。之后,对与其同名,且爵位也一模一样的第二任永青侯,也做了详细了解。再然后我就迸发出了一个荒谬的念头。”</p>
“只是这想法过于荒诞不经,我一直埋藏心底,可今时皇上如此”李本深吸一口气,道,“我有种强烈的直觉,皇上也产生了和我一样的念头。”</p>
三人好奇问道:“什么?”</p>
“李青是一个人。”李本缓缓道,一字一顿,“从始至终!”</p>
三人惊愕</p>
半晌,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p>
李本没笑,只是道:“时下礼部正在详细整理资料,诸位可多上上心。”</p>
顿了顿,“若我所料不错的话,论永青侯结束后,还会再论永青侯。”</p>
严嵩止住笑意,问:“李大学士能,为何会有这么荒谬的想法吗?总不能就是因为惊人的相似吧?”</p>
夏言、翟銮也投以好奇目光。</p>
李本问道:“诸位可知永青侯因何缘由进入朝堂?”</p>
严嵩捋了把胡须,沉吟道:“好像是为孝慈高皇后医病。”</p>
夏言、翟銮颔首,太祖实录都读过,对此有模糊的印象。</p>
李本再问:“为何他能为孝慈高皇后医病?要知道,他可不是太医院的人,只是一个道士。”</p>
三人:“”</p>
“道士只是修身养性,好吧,道士确是求虚无缥缈的长生,可不能因为这个”</p>
“若是他师父是仙人张邋遢呢?”李本道。</p>
三人一时无言。</p>
良久,</p>
严嵩皱眉道:“貌似张仙人早在永乐朝就故世了吧?”</p>
“成祖不找张仙人,张仙人无恙,成祖一找张仙人,张仙人就故世,这对吗?”李本反问,</p>
“还有,张仙人故世从无实证,是李青上下嘴唇一碰,随口出来的。”</p>
夏言摇头道:“一个人不可能没品到这个份儿上,那可是他师父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p>
突然,夏言不了。</p>
无他,因为这个人是李青。</p>
哪怕没生活在那个时代,可仅是口口相传,以及实录记载,便足以证明李青有多么百无禁忌!</p>
“嘶”</p>
夏言突然想到了什么,倒吸一口凉气,再看翟銮、严嵩,也是面色难看。</p>
一个荒诞的念头在脑海中升起</p>
——有没有可能,李青,还活着?</p>
念及于此,夏言再也坐不住了,起身便走。</p>
李本:“夏首辅去哪儿?”</p>
“礼部!”</p>
</p>
严嵩心思电转,也起身往外走。</p>
“严大学士”</p>
“礼部!”</p>
“翟”</p>
“礼部!”</p>
李本:“”</p>
活不能让我一个人干吧?</p>
我也去!</p>
</p>
礼部,四大学士齐聚,上来就要有关洪武朝永青侯李青的所有资料。</p>
这让礼部上下悲愤又无奈。</p>
这不是欺负人嘛!</p>
俺们刚整理出个眉目,你们就来窃取劳动果实,这都抢,还要不要脸?</p>
好的伐冰之家不蓄牛羊呢?</p>
奈何,如今内阁是绝对的霸主,尚书侍郎等一众官员,个个敢怒不敢言,眼瞅着各种史料被打包带走,那模样就跟被糟蹋的媳妇儿似的。</p>
</p>
随着深入了解,永青侯李青的形象愈发鲜活、立体</p>
没品两个字,在内阁几人心中油然而生。</p>
本事是有,且不,可品性简直不忍直视。</p>
太祖那样一个人,都能被其气的骂娘砍人,实令人无法想象</p>
同时,对李本的法,不再嗤之以鼻。</p>
那般没品的永青侯,可是太遭人恨了,明的暗的各种攻击不断,可李青就是不死。</p>
就连亡命之徒持凶器趁夜杀到家中,都没能要了他的命,反而一个没跑掉,实在不可思议。</p>
不由得,几人想起正统年间,关于第二个李青的一件事来。</p>
那时,那个李青还不是永青侯,群臣杀上门正统李青的选择,跟洪武李青毫无二致。</p>
——杀!</p>
杀了好几个官儿。</p>
几人越看越觉得邪性</p>
该不是真被李本言中了,两个永青侯就是同一个人吧?</p>
不过,退一万步讲,即便李青修道有成,寿禄奇长,这年龄也对不上啊。</p>
那时,第二个李青还是弱冠之年的形象呢。</p>
要知道,就连口口相传的张仙人,都是一副老人模样,李青何德何能?</p>
李本却是更加坚定想法,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p>
“”</p>
似乎是为了验证李本的猜测,仅又两日,皇帝再提论永青侯,这次论的是第二个永青侯。</p>
理由与第一个毫无二致。</p>
——永青侯之名,不足以彰显永青侯之功。</p>
六部九卿被皇帝的这迷之操作,整的晕头转向,内阁几人却是有种荒诞即将照进现实的荒谬感。</p>
于是乎,</p>
第一个永青侯的生平,还未发掘彻底,第二个李青的生平种种,也提上了日程</p>
接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p>
“本官要的是景泰朝李青的资料,不负责查阅洪武朝李青的生平。”</p>
“大人,这就是景泰朝的李青啊。”</p>
反之,亦然。</p>
李青,李青,傻傻分不清楚</p>
随着持续展开,实录中没有记载到的东西,在大明历代帝王起居注中,得到详细补充</p>
像,太像了。</p>
两个人的相似度之高,简直如同一人。</p>
同样医术高明,同样武艺超强,同样政治腕高超,同样三天打鱼两天晒,同样在皇帝跟前自称道士</p>
就连话气死人不偿命的性格,都如出一辙!</p>
甚至‘欺朕太甚’这个词,贯穿大明历代皇帝。</p>
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祖。</p>
毕竟,太祖人狠话不多,通常都是直接砍人。</p>
越查越像,越像越像</p>
荒诞的念头不再局限于沈炼,以及内阁四人,逐渐蔓射、蔓延</p>
同时,一些个敏感的大员,又发现了一个值得被注意,却一直被忽略的人来。</p>
——李长青!</p>
此人不是永青侯,也不叫李青,可其性格、技能也与永青侯李青十分相像。</p>
完美弥补了因两任永青侯离去,形成的空白。</p>
不同的是,随着正德皇帝的离去,李长青便也很快随之消失了,并没有搅动大明风云。</p>
可这个李长青,却给他们一种极强的李青既视感</p>
若第二个永青侯和第一个永青侯是同一人,那么,李长青会不会也是他的‘分身’呢?</p>
如若真是如此,那么他的真实年龄又是几何?</p>
还有</p>
李青会不会还活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