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悄然离去,独留李青一人登高望远。</p>
他的目光没停留在奉天殿,直直望天空深处,好似要穿越历史长河,望向数百年后,望向一百多年前</p>
许久许久</p>
直至一道熟悉的亲和嗓音响起。</p>
“哎呀呀,可算是找到你了。”黄锦背着一布囊药材,沿着台阶走上来,干笑道,“炼丹不?”</p>
李青收回心神,瞧了眼布囊,摇头道:“不炼!”</p>
黄锦:(o)</p>
“你不是答应了皇上吗?”</p>
“吃了那么久,效果大打折扣了,还是换一些吧。”</p>
“这样啊”黄锦转又欣喜,嘿嘿道,“早就该这样了,你也是明明也想皇上长寿,却还藏藏掖掖。”</p>
李青失笑道:“不是我藏掖,而是之前的他执念过深,给他好的反而是害他,一日一粒进药速度太频繁了,只能服用劣质一些的丹药。”</p>
黄锦悻悻道:“那你就不怕新药炼出来,皇上会不顾叮嘱,还是一日一粒?”</p>
“他从来不是傻子,只是迷醉其中,如今彻底醒悟,自不会再那般。”李青舒展了下身体,往台下走,一边道,“宴席开始了没?”</p>
黄锦吭哧吭哧跟上,“还在准备呢,午时才开始,你改变主意了?”</p>
“就随口一问。”李青笑了笑,道,“其实,宴席也没什么好吃的,不过是为了找些乐子。”</p>
“现在也可以找乐子嘛。”</p>
“没兴趣了。”</p>
“好好的爱好干嘛舍弃啊?”黄锦劝道,“人生总得有消遣排解的渠道,不然多枯燥啊,何况,你的路那么长。”</p>
“都没兴趣了,如何消遣?”李青摇头道,“以前,我还喜欢去青楼听曲儿呢,现在就感觉没意思了。”</p>
黄锦挠挠头,建议道:“那就培养一些新爱好嘛!”</p>
“哪有那个闲工夫”</p>
</p>
李青与黄锦了新药所需药材,黄锦一一记下,便回去准备了</p>
悠闲了两日,第三日的清早,黄锦再次登门,不仅带来了新药所需药材,还将李青要的玉牌给带了来。</p>
“天下间仅此一块!”黄锦将玉牌递给李青,道,“这是皇上专门为你一人设计的,你可不能再送人了。”</p>
李青打量着巴掌大的玉牌。</p>
自然不是什么‘如真亲临’,不过,这块玉牌也端的不凡。</p>
正中央刻印着三个字——永青侯!</p>
右边刻印着四个字——百无禁忌!</p>
左边刻印着四个字——皇权特许!</p>
玉牌背面雕刻着真龙,栩栩如生,还有玉玺刻章</p>
至于玉牌的材质,自不用,极品中的极品,不是有钱就能轻易买到的。</p>
一向气的朱厚熜,这回真是下了本。</p>
可以,这块玉牌可谓是将排面拉满了!</p>
‘如真亲临’,皇帝不可能长期下放给某个人,跟大方气没关系,它代表的意义太不凡了,不过,‘百无禁忌’也着实够顶了,实际作用,基本没什么区别。</p>
“怎么样,皇上够意思吧?”</p>
“确实够意思了”李青缓缓收起玉牌,轻笑道,“嗯,我很喜欢。”</p>
“可不能送人啊,这是皇上第一次如此用心的送人礼物,你别不当回事儿。”黄锦叮嘱道。</p>
“不送不送。”李青好笑道,“我又不是什么大款,这么值钱的东西,哪会送人?”</p>
你还不是大款啊黄锦翻了翻眼睛,“我去清洗丹炉,你等我会儿。”</p>
“东厨的劈柴都没怎么用,烧锅热水再清洗,省得给冻了。”</p>
“成!”</p>
李青走至石桌前坐下,又取出玉牌把玩,材质,做工,大,价值都甚合他心意。</p>
拿指肚轻轻摩挲着玉牌纹路,李青轻声自语:“这次是真的有心了”</p>
不知怎地,李青突然有种逆子成大了、成熟了,知道了长辈不容易,开始孝顺了的欣慰之感。</p>
嘉靖还是嘉靖,修仙还是修仙,却再也不是那个二十余年不上朝的道士皇帝了。</p>
</p>
一个时辰之后。</p>
李青、黄锦吃着软糯香甜的烤红薯,桌子上放着一大一两个玉瓶,大的是给皇帝的,成色佳、数量多,的数量自然少些,成色稍逊,也是给皇帝的,是让他拿来送人的。</p>
此外,还有一个更的玉瓶。</p>
“这个就放这儿吧,你隔三差五来了,吃上一粒。”李青道,“这次的丹药不同以往,不能牛嚼牡丹似的吃。”</p>
</p>
黄锦点点头,问道:“间隔多久吃一粒最好?我好与皇上。”</p>
“五日一粒!”</p>
“哎,好。”</p>
黄锦快速解决完烤红薯,拍拍道:“皇上等的急,我就先回去了,哦对了,据钦天监明天有雪,皇上邀你去宫里吃火锅,弥补你没有吃席的缺憾。”</p>
“我还缺憾上了”李青忍俊不禁。</p>
“那你去不去?”</p>
“宫廷御宴,白吃白喝,不去白不去。”</p>
黄锦笑着点头:“那成,回去我跟皇上一下,我先走啦。”</p>
李青把玩着玉牌,轻轻颔首</p>
事实证明,钦天监在预报天气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傍晚时分便飘起零星的雪花,伴随着逐渐刮起的朔风,体感温度陡然下降了好几度。</p>
发了大半日呆的李青缓缓坐起身,叹道:“今年怕不是个寒冬哦”</p>
庆幸的是之前棉麻价格剧烈震荡,许多百姓都从中获了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抵抗严寒的物质条件,想来,冻死人的现象不会太多。</p>
百姓的生存技能还是挺强的,百余年来的气候变幻,御寒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早早就做了诸多措施。</p>
除了要花钱的御寒之物以外,还有诸多不花钱,却也能御寒的东西,被百姓青睐,比如:稻草,杨絮,柳絮都会被百姓充分利用起来。</p>
不过,这仍不能保证,不会有人熬不过这个寒冬。</p>
尤其是老人。</p>
虽大明在大力开采煤炭,并用上了蒸汽器械做辅助,从而大大增加了效率,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p>
目前只能充足的供给蒸汽船,距离让百姓烧火炕,还太远太远</p>
如此庞大的人口,想实现跃迁谈何容易。</p>
基础条件太差了,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一切只能一点一点摸索着来。</p>
这些客观因素,可不是靠政策就能突破的,不仅要投入庞大的财富,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试错、培养人才等等。</p>
只能一步一步来</p>
李青呼出一口白腾腾的热气,自语道:“随着气候的持续恶化,蒸汽船的使用场景,也会被削弱,对外的海上贸易还行,但对内运河估计要撑不住了。”</p>
蒸汽车、铁轨,李家都研发了出来,不过,现阶段还只是辅助开采煤矿,想一下子升级为火车,通往大明南北东西,还有挺长一段路要走。</p>
虽研发一刻没停,但相较于严峻气候,仍是显得缓慢。</p>
时下的大明很强大,很繁荣,很昌盛却也好脆弱。</p>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这脆弱非是人祸,而是来自不可抗力的天灾。</p>
要是大明处在汉唐那个节点,大明的兴盛,定能再上层楼!</p>
雪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地上铺了一层浅浅的白,天色也越来越昏暗,眼瞅着都要黑了。</p>
李青去书房拿了本话本,点上蜡烛,倚在床上,盖上被子,无聊翻阅着话本,思绪却是飘出了千里、万里</p>
翌日,</p>
李青起床时,雪已经停了,朔风还在呼呼的刮,将积雪吹得平整光滑。</p>
不愿糟蹋了院中白雪的李青,一个纵身,直接从檐下飞到了门外。</p>
“咯吱咯吱”</p>
走在暄软的雪上,好似在踩棉花,李青身后留下一排三寸深的脚印儿</p>
整个连家屯儿都不见一个人,若非有烟囱冒着炊烟,只怕会让人误以为是荒村</p>
乾清宫。</p>
暖意融融,不过两刻钟的脚程,却恍若两个世界。</p>
朱厚熜刚下朝不久,奏疏还没批阅完呢,见李青进来,笑呵呵道:“先生挺早的啊。”</p>
“你忙你的,办公时不要分心。”</p>
“”</p>
朱厚熜放下刚抬起的屁股,继续批注,期间,不时唉声叹气</p>
“怎么了?”</p>
“天灾呗”朱厚熜叹道,“每年冬季都是这样,越来越多了,每年光是赈灾钱粮都是一笔触目惊心的数字,也就大明财政收入良好,这才撑得住,不然,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p>
李青道:“朝廷的赋税取之于民,自要用之于民,钱粮不就是用来消耗的吗?”</p>
“话是这样,可压力着实有些大了。”朱厚熜哀叹道,“照此事态持续发展,终会造成大量赤字啊。”</p>
朱厚熜放下朱笔,问:“先生可有良策?”</p>
“历来缓解财政赤字,不外乎开源节流,还用问我?”</p>
朱厚熜苦笑道:“节流是不可能节流了,收归草原,收取西域,普及教育哪个也放不下、舍不了,只能从开源上做文章了,对此,先生怎么看?”</p>
李青沉吟少顷,道:“只能想办法多赚老外的钱了。”</p>
“老外”朱厚熜忍不住乐道,“先生还挺幽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