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p>
上等松木炭火红,暖意融融,李青、朱厚熜相对而坐,一边,黄锦烤着红薯,满脸的笑纹,大胖脸红光满面。</p>
“都搞定了?”朱厚熜问。</p>
李青呵呵道:“你似乎觉得这是件十分轻松的事?”</p>
“啊哈哈当然不轻松,可这不是永青侯亲自出马嘛。”朱厚熜干笑道,“永青侯出马,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众所周知,也是事实。”</p>
李青横了他一眼,哼道:“初步搞定了。”</p>
“就嘛”朱厚熜呵呵笑起来,“具体。”</p>
“吐鲁番汗国更名吐鲁番,可汗改封忠明王,叶尔羌汗国更名叶尔羌,可汗改封顺明王。”李青抿着茶,。</p>
这些朱厚熜早有预料,因为圣旨就是这么写的。</p>
“还有呢?”</p>
“二人均已写下归顺大明的文书,对后续大明驻军也并无意见”</p>
良久,</p>
李青道:“基本来,吐鲁番和叶尔羌已经是大明了,不过,还需要长期经营才能彻底消化。”</p>
“两个王子也一并跟了来,到时候可采取之前对待漠北部落首领家眷的方式,感化、同化,哦对了,还有清真寺的阿訇”</p>
听完李青讲述,朱厚熜心头更喜。</p>
“这么来,法理上已经没有任何纰漏了,只要好好经营,西域真正融入大明,只是时间问题了,对吧?”</p>
“是这样,可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李青道,“蛮夷这个标签,一日不摘去,西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这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行。”</p>
闻言,朱厚熜的笑容缓缓敛去,微微点头。</p>
“先生可有高见?”</p>
“也没什么高见,只能从物质上,思想上,观念上,进行长期的援助建设,一点点来同化,没捷径可言。”李青一口饮尽茶水,道,“此外,清真寺的阿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西域,清真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个全民信仰,甚至包括王室成员”</p>
朱厚熜眼眸微眯,神色阴沉,半晌,又轻轻一叹:“这玩意儿是棘,不能强来”</p>
李青道:“也不用太过忧心,进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只能成为我们的一份子,这是注定的结果。过几年可引进儒法,一点点动摇其根基。”</p>
“只能如此了。”朱厚熜无奈点头。</p>
“草原呢?”李青问,“吸收草原部落的进程如何?”</p>
“还算顺利,没出什么幺蛾子。”朱厚熜苦笑道,“如你所言,想真正融合,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经营,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唉,人生还是太短了。”</p>
李青默了下,道:“我会看着的。”</p>
“我也想看着,我想亲眼看着。”</p>
“”</p>
李青岔开话题,道:“之后还是要驻军的,融合之初,定然伴随着诸多矛盾,必须要有武力震慑,剑可以不出鞘,但必须握着。”</p>
“驻军”朱厚熜有些头疼,“先生,照这么搞下去,根本撑不到二十年,财政就会真正意义上赤字了。”</p>
“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赤字,也不全是坏事。”李青道。</p>
朱厚熜无语道:“什么是赤字?寅吃卯粮!这还不是坏事?”</p>
“其实也还好,反正也不用付出什么利息。”李青道,“等发展好了,再还上就是了。”</p>
朱厚熜怔了怔,“你是商会存银?”</p>
“朝廷保管,朝廷自有使用权。”李青道,“只要低调点儿,别太明显,其实没啥问题,此外,还有宝钞呢。”</p>
“万一挤兑呢?”</p>
“李家会帮忙。”</p>
“宝钞可以无限印?”</p>
李青无奈道,“这些都是保险,都是余地,我这般是让你不要太过忧虑,不是要你留着现有的钱,反过来去透支未来。”</p>
“好吧。”朱厚熜狐疑道,“先生力保宝钞信誉,就是为了未来透支宝钞信誉,对吧?”</p>
李青缓缓点头:“不错,朝廷不能太有钱,钱太多,自上至下都会生出惰性,朝廷一定程度的赤字,既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杜绝懒惰奢靡。”</p>
</p>
“自正统至成化,真金白银地去挽回宝钞信誉,就是为了应付极端情况下,朝廷有‘钱’可用。白了,挽回宝钞信誉是存钱,透支宝钞信誉是花钱,存钱就是用来花的。”</p>
李青道,“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未来,经济模式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颠倒着来。”</p>
“什么意思?”</p>
李青沉吟道:“就拿现在的西方诸国来,他们以高昂的价格,来购买大明的丝绸、瓷器、香料白花花的银子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疼,你以为他们只是人傻钱多?”</p>
朱厚熜诧然:“难道不是?”</p>
“当然不是!”李青道,“银子一不能吃,二不能喝,三不能穿若没有大明的精美商品,他们开采银矿的动力何来?”</p>
朱厚熜呆了呆,这些他从未想过。</p>
既觉新奇、荒诞,又无可辩驳。</p>
李青道:“凡事不能光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断,这不客观,跳脱惯性思维,站在高纬度上去俯视,才能窥视全貌。”</p>
朱厚熜皱眉思忖,好一会儿,缓缓道:“仔细,我还是没太搞懂。”</p>
李青道:“西方诸国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来采买大明商品,是因为他们可以用大明商品换取更大的利益,银子换商品,再以商品去换劳动力,获得更多的银子,再以更多的银子换更多的大明商品这是个良性循环。”</p>
朱厚熜缓缓点头,还是费解,“此消彼长,既然他们没有赔,那就是咱们亏了?”</p>
“咱们亏了吗?”</p>
“呃好像也不是。”朱厚熜捏了捏眉心,苦闷道,“这到底咋回事?”</p>
李青:“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不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赚;站在咱们的立场上,咱们赚!”</p>
“可最终只能有一个赚的,不存在都赚的可能。”朱厚熜。</p>
李青颔首道:“不错,最终只能有一个赚的,这个赚的就是大明!”</p>
“何也?”</p>
“因为真正的核心是——定价权!”李青,“而这个定价权,一定属于大明!”</p>
“定价权?”</p>
“不错,就是定价权!”李青道,“是五两银子买一匹布,还是十两银子买一匹布,都是人定的,不是吗?”</p>
朱厚熜豁然开朗,颔首道:“我明白了,不过这个定价权怎么争取呢,发动战争的话,倒是可以做到,可战争成本太高了啊,且也很难让人服气,更难达成共识,一个不慎,全世界都是敌人。”</p>
“自然不能用战争,那是下下之策,且战争取得的定价权,也万无法长久。”李青道,“以工商业取得的定价权,才能长长久久。”</p>
“这能成吗?”朱厚熜表示怀疑,“世界之大,不止中国啊,仅我大明的人口,如今就超越两万万,如此庞大的能量,你一人的力量太单薄了。”</p>
李青微微笑了,问道:“与日本国的贸易时下如何?”</p>
朱厚熜不理解他为何突然问这个,答道:“不如何,好开采的银矿都开采的差不多了,开采成本越来越高,白银流入日渐萎缩唉,未来朝廷的收入又要少一部分了。”</p>
李青笑吟吟道:“这不就是了?银矿资源再丰富,也是有数的,随着时间推移,开采成本势必越来越高,高到难以为继将心比心,你若面临如此境遇,会怎么做?”</p>
“想尽一切办法自给自足。”朱厚熜理所当然的,“丢掉这种‘来钱快’的发展模式,开启健康的经济模式。”</p>
“不错,这是最优解,你这样想,他们也会这样想。”李青道,“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什么?”</p>
“自然是钱。”朱厚熜道,“钱才是生产的最好、最大驱动力,没有之一。”</p>
李青哈哈一笑:“对极了,不过能驱动生产力的钱,几乎全进了我们口袋啊。”</p>
“别忘了,金银可是古今中外数千年来的共同货币!”李青道,“现在是钱多而商品贵,定价权在我,未来,商品多而钱贵,定价权依旧在我。”</p>
“这必然?”</p>
“必然!”李青道,“首先,大明足够大,可以坚持的更久;其次,随着钱贵,他们会自发地往自给自足方向发展,会模仿、抄袭大明,以此降低生产成本;都不用我们主动干预,他们就会主动往钱值钱的方向发展。”</p>
李青咧嘴乐道:“现在商品贵,我们赚,未来钱贵,我们依旧赚,都是大赚特赚。所以啊,你不用为了钱而烦忧,建设一个更好的大明,不仅能扩大经济体量,还能更好的掌握定价权。”</p>
朱厚熜呼吸急促,心头狂喜之余,仍有些犹豫。</p>
“问题是朝廷的钱在缩水啊。”</p>
李青轻轻笑了,淡淡:“钱在大明,就是大明的。”</p>
朱厚熜一怔,继而哈哈大笑,连连道:“是了,是了,是我想复杂了。”</p>
李青道:“存钱就是为了花钱,只要不铺张浪费,只要把钱花到正道上,可劲儿花都没关系,因为定价权始终在我们大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