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看向这个总让人恼火的本家,哼哼道:</p>
“敢问永青侯的高见是?”</p>
“高见就是用卫所兵主持赈济灾民。”李青道,“诚然,随着战争的减少,时下的卫所兵战力下滑的厉害,可卫所兵再不济,那也是兵,身体素质比之文弱书生,强了不知多少倍。”</p>
徐阶有些受宠若惊,忙附和道:“永青侯言之有理,赈济灾民不是设粥棚施粥,地震破坏力之大,简直不可想象,抢险救灾,需要大量的身强力壮之人。”</p>
言罢,看向皇帝。</p>
此刻,朱厚熜已经完全平复了心绪,政治智慧再次占领高地。</p>
他并未急着发言,而是看向严嵩,道:“严卿以为如何?”</p>
严嵩拱了拱,沉吟着:“臣以为,永青侯、徐大学士言之有理,然,李大学士的担忧也非无的放矢,人性之恶,不可不防。”</p>
朱厚熜微微颔首,示意其继续。</p>
“臣以为,可以折一下中。”严嵩道,“论忠诚度,府兵制度下的卫所兵,自然优于募兵制,可若论待遇,卫所的兵士比之招募来的兵士,就差了不少。”</p>
“严卿的意思是提高卫所兵的待遇?”</p>
“是当然了,也可以不用如此。”</p>
察觉到皇帝隐晦的肉疼表情,严嵩及时改口,道,“皇上英明,公正来,确实是待遇越高,越不会轻易犯错,无他,待遇高犯错的成本也高。不过,也不是所有卫所兵待遇都低。”</p>
朱厚熜缓缓点头,看向李青,“永青侯以为如何?”</p>
“严大学士高见!”李青颔首,“我大明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千户统御一千一百二十士兵,之下还有百户、总旗、旗大明卫所何其多,仅从中抽调高级官兵,也能抽调不少出来,这些个兵士待遇高,又是世世代代的军户,忠诚度自不必多。</p>
另,可再让他们各自带一部分底层士兵,这部分底层士兵,可给予外出补助,如此一来,既便于忠诚度高的高级官兵控制下属,稳定局面,同时呢,还能大大减少财政开支。</p>
皇上以为如何?”</p>
朱厚熜嘴角扯了扯,呵呵道:“极好,永青侯当真高见,只是也没必要这般弯弯绕,有言直言便是!”</p>
李青:“”</p>
三学士暗暗苦笑,面上却都默契的选择没听懂。</p>
朱厚熜道:“就以这个计划推行吧,你三人稍后议一议哪里的卫所负责哪里的救灾,接下来,议一议抢灾之后的安置工作吧。”</p>
嘴上这样,可还不等李青几人话,朱厚熜便自己给了答案:</p>
“朕以为,可去安排这些灾民去西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p>
李青也很想如此,可他知道,这不合实际。</p>
三学士面面相觑,一脸无奈。</p>
徐阶叹道:“皇上的初衷是好的”</p>
“既然是好的,那就想办法执行到位!”朱厚熜打断道,“主忧臣辱,这话你们常,可如今朕如此忧虑做人做臣,都要有廉耻之心!”</p>
“”</p>
三人不敢辩驳,只好看向李青。</p>
李青轻轻叹道:“皇上,西域的融合才刚刚开始,目前还不被百姓接受,要他们去西域,只怕会民怨沸腾,再一个,地震之后,百姓哪能安然无恙?路途遥远,估计到不了地方,人就死半道上了。”</p>
“总不会人人都受伤吧?”</p>
“让没受伤的人去,更可能掀起民变。”李青。</p>
朱厚熜气郁,索性不话了。</p>
李青知道朱厚熜是想利益最大化,其实他也想,可问题是不现实。</p>
“一点点来吧。”</p>
“是啊皇上,永青侯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真的还不具备这个条件。”</p>
三人很少站在李青这边,可这次,不得不站在李青这边。</p>
因为皇帝这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根本没可能实现,这不是想想办法就能解决的。</p>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你们想了吗?”</p>
“”</p>
李青道:“欲速则不达,当务之急,是抢灾救人,尽快安置好百姓,以平复动荡,至于经营西域可以缓一缓。”</p>
“没钱了啊。”朱厚熜气闷道,“救完灾,大明哪里还有钱经营西域?还有漠北的融合,还有教育的普及开口子容易,合上千难万难,这些个支出已经停不下来了,不患寡、患不均,就拿普及教育来,一旦停下,还没建设学塾的地方百姓,会如何想?”</p>
三人默契地看向李青。</p>
虽没话,但满满的埋怨意味,任谁都能看出来。</p>
‘瞧瞧你做的好事!’</p>
李青:“瞅我做甚!?”</p>
“”</p>
李青强忍着发飙的冲动,道:“赚钱就是用来花的,咱大明的财政收入还没到极限,出售西方诸国的茶、售卖现有蒸汽船这些不都是开源嘛,这口气肯定能缓上来。”</p>
“话谁都会”朱厚熜发了句牢骚,不甘道,“你们都以为借此会经营西域,不可取?”</p>
“嗯。”</p>
李青‘嗯’,三学士点头。</p>
“”朱厚熜邪火噌噌往上窜。</p>
</p>
这时,站殿太监低着头走来,嗫嚅道:“皇上,太医院的众太医来了。”</p>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宣!”</p>
“是。”</p>
不多时,一众太医联袂而来,见内阁三学士齐聚,李大腿也在,总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p>
“臣等”</p>
“都免了吧。”朱厚熜烦躁地摆摆,道,“严卿、李卿、徐卿,随朕去内殿一叙,永青侯,你也是医术高,这里你主持。”</p>
李青拱了拱。</p>
转过身,看向众太医,道:“事情诸位当也听了,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发生,预防工作必须做好,列位都是医道世家,人中翘楚,弄一个‘万金油’的防疫方子,当不难吧?”</p>
能进太医院的人,自然是有真本事的,只是患者地位太高了,高到他们不敢从容发挥,故才显得菜。</p>
毕竟,医闹一旦发生,直接要命。</p>
实际上,这些人都不是庸才。</p>
李青道:“大难在即,我等医者,岂能不尽心竭力?”</p>
众太医齐齐点头。</p>
权力场上,李青的人缘很差,痛恨李青的人很多,可绝不包括太医这个群体。</p>
事实上,太医院对李青的感观一直挺好的,不是一般的好。</p>
人永青侯可是个厚道人。</p>
太医不敢医的病,他敢医,太医不敢开的药,他敢开。</p>
就凭这个,怎么也得给永青侯个面子。</p>
更何况,如今要医对象只是普通百姓,那还有什么的?</p>
一太医当即开口,道:“防疫首重隔离,其次药浴,再次佩戴药囊”</p>
眨眼间,给出了好几种防疫之法,并给出所需药材。</p>
李青却道:“隔离是必须的,可药浴、药囊都太贵了,要便宜的,便宜的还有奇效的才好”</p>
受灾面积太大,人数太广,必须要考虑成本。</p>
“不仅要便宜,还不能用稀缺货,所需之物大明要有许多才行。”</p>
“”</p>
闻听此言,饶是对李青有滤镜,众太医也不禁有些恼火。</p>
既要,又要,还要</p>
哪有这么好的事儿?</p>
可一想到此次灾难之大,又无话可。</p>
从医者,面对此等大灾,又怎能熟视无睹?</p>
不过,李青的要求属实苛刻,太为难人了。</p>
又一太医问:“永青侯可有高见?”</p>
“我没高见,要有高见,也不会为难你们了。”李青无奈道,“我的重心不在此道,都是针对个人。”</p>
这时,人群末尾有一人开口道,“下官有个想法。”</p>
瞬间,人群立即分开出一条路,好让那人上前话。</p>
李青抬眼看去,是个年约四旬的中年人,瞧着很是面生。</p>
“尽管来,若能满足我提的几点要求,不管你想要什么赏赐,我都替你帮皇上讨来。”</p>
中年人似不善言辞,连个官场的场面话都没,直接道:</p>
“下官以为,可以采用空气消除病毒的方式摊低成本,用艾草、苍术、猪蹄甲烧烟,有祛病驱毒之功效。”</p>
“此外,还可辅以药丸,例如苍术与红枣捣碎结合,揉搓成指甲盖大的药丸,如此,成本极低,还方便懈怠,还能省去煎熬药材所需柴火、木炭用来熬粥。”</p>
李青愕然少顷,狐疑道:“你确定这法子真有效?”</p>
“此等大事,下官怎敢妄言?”</p>
李青却不敢轻易相信,望向其他人,问:“你们以为呢?”</p>
没人敢轻易下评断!</p>
牵扯太大了,万一错了,次责跑不了。</p>
李青倒也没如何愠怒,习惯了,让他们出工出力,可以,让他们担责,不行!</p>
一直以来都如此。</p>
李青轻轻吁了口气,道:“你们再想想办法,你,随我来。”</p>
众太医拱称是。</p>
中年人拱了拱,跟上李青。</p>
李青带其走进内殿,正在与三学士商议的朱厚熜不由停下,严嵩三人也好奇望向李青,准确,是李青身边的太医。</p>
李青回身道:“把你刚才的,再与皇上、三大学士重复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