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贞观小闲王 > 第1588章 李慎带来的好处。
    “回阿耶的话,民部昨日已经全都造完册。”</p>

    李承乾点头道。</p>

    “那正好,你跟朕吧,朕就不去拿账册了。”</p>

    李世民把一杯茶递给李承乾,李承乾双接过。</p>

    然后凭借记忆回道:</p>

    “阿耶,今年朝廷收钱,六百万贯,粟米一千六百万石,谷一千二百万石,稻两千七百万石,</p>

    布匹、绢布、绵布得三千余万匹。”</p>

    “这么多?”李世民听后惊讶万分。</p>

    贞观实行租佣调,银钱收税主要是商税,关税。</p>

    但因为贵族官员都免税,其实收不上来多少。</p>

    而粮食是四十税一,大部分都留给了百姓。</p>

    李世民没有想到今年居然能够收上来这么多粮食。</p>

    “阿耶,儿看了之后也是惊讶了好一会,今天的粮食比去年涨了四成还多。</p>

    而布匹绢帛也比去年涨了三成。”李承乾点点头。</p>

    其实他比李世民还惊讶,他也不是没有监过国,朝廷每年的税收他都知道。</p>

    当年他十四岁监国的时候,税收不及现在的一半。</p>

    “四成?”李世民眉头一皱,</p>

    “高明,会不会是</p>

    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李世民在位这么久,不止一次查出</p>

    “阿耶,儿已经让御史台和大理寺派人下去了。</p>

    对几个增长较多的州县进行调查,看看是不是为了功绩多收百姓粮食。”李承乾立刻禀报。</p>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p>

    “很好,要记住,百姓就是我李家的基石,那些为了领功增加税赋的,一律严办。</p>

    能够顶替他们的人多了,不能心慈软。”</p>

    “陛下,老奴有事禀报。”这时一旁的王德突然道。</p>

    “!”父子俩看向王德。</p>

    “老奴觉得今年的赋税增长应该不是</p>

    “哦?你怎么知道?”李世民好奇。</p>

    “回陛下,老奴的一个侄子头几年来到长安城。”</p>

    “这个朕知道,还让你安排到了老十的工坊去,这跟他有什么关系?”</p>

    “陛下,月前,老奴出宫去看望了这个侄子,他跟老奴,今年家中粮食收成涨了三成,</p>

    老奴家在江南,种的是纪王殿下推广的两季稻。</p>

    我那侄子,这两年朝廷兴修水利,清理河道,家乡大部分地区已经不怕大水和大旱了。</p>

    所以风调雨顺,庄稼长势都很好,今年是一个丰收年。”</p>

    王德一口气解释了一遍。</p>

    “原来是这样?高明,看来这两年你做的不错。</p>

    这样很好,凡事多为百姓着想,百姓自然会拥戴我李家。”</p>

    李世民对李承乾更加满意了。</p>

    “多谢阿耶赞许,儿不敢居功。</p>

    其实这一切儿也是借了十弟的光。”李承乾起身行礼后道。</p>

    “何出此言?”</p>

    </p>

    “阿耶,你可知今年十弟送给民部多少银钱?”李承乾反问了一句。</p>

    李世民摇头后,李承乾才道:</p>

    “近一千四百万贯。”</p>

    “什么?”李世民听到这个数都有些不淡定了,里的茶水都洒了出来。</p>

    “怎么会有这么多,去年还不到千万贯,朕以为已经封顶了。”</p>

    一千四百万贯,比朝廷收的还要多两倍。</p>

    李承乾听闻摇了摇头道:</p>

    “这个儿也不知,只知道民部上报,大唐第一商会每年给民部送两次钱。</p>

    年中一次,年末一次。</p>

    今年上半年商会送来六百万贯,年末近八百万贯。</p>

    儿问过唐俭,这些年,朝廷兴修水利,清理河道,边关的城墙修缮,全都是依仗大唐第一商会送过来的钱才能够完成。</p>

    工部上报,已经完成了全国一半州县的的水利修建。”</p>

    “没有想到,仅凭一人之力竟然能够让我大唐有如此大的变化,朕当初还是瞧了他。</p>

    本以为他做什么商会乃是商贾行径,难登大雅之堂,真的没有想到啊。”</p>

    李世民不由得感慨万千,当初还真是瞧了这个逆子。</p>

    皇子行商贾之道,素来被人诟病,因为李慎经商,那弹劾的奏折太极殿都装不下。</p>

    李世民其实也觉得亲王行商有失体面,也有损皇家颜面。</p>

    不过当时李慎爱折腾,他也没管,没想到李慎会做这么大。</p>

    “阿耶英明,阿耶深谋远虑,一直袒护十弟,才能够有朝廷如今这般富足景象。</p>

    儿才能够安稳的坐在这里,不为钱财发愁。</p>

    如今每年不但不会亏空,反而还有不少结余。”李承乾的拍了一个马屁。</p>

    这让李世民非常受用,捋着胡子,脸上露出了微笑:</p>

    “哈哈哈哈,没有想到,我李家的财神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一千四百万贯。</p>

    这已经比得上前隋时期。</p>

    还有租,朕记得有一年前隋年租三千三百万石,而我大唐如今已经超过前隋。</p>

    很好,很好。”李世民是真的开心了,他一直要超过隋炀帝,如今终于达成所愿。</p>

    而帮他达成愿望的,就是那个一直顽劣,被他称之为逆子的李家财神。</p>

    “阿耶的不错,十弟确实功不可没,大唐粮食增长这么多,全都是十弟一个人的功劳。</p>

    若不是他带回那些可以种两季的稻种,大唐也不会多收这么多的粮食。</p>

    而且儿还知道,十弟在五弟那里建了一个什么农学院,专门专研粮食种植,如何能够提高产量,颇见成效。</p>

    十弟曾,他希望可以亩产十石。”</p>

    李承乾也跟着赞许道。农学院的事情,李慎跟他过,包括李佑的事情。</p>

    “十石?哼哼,他可真敢想,这你都相信?</p>

    自古以来实五石都不太容易,他敢十石,若是真的,朕可以给他一个亲王爵都不为过。”</p>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嗤笑一声,认为李慎就是在吹牛。</p>

    自古亩产两三石已经算是风调雨顺了,十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p>

    要是李慎真的弄出来亩产十石的粮食,这等功绩,足可以在赐一个亲王了。</p>

    李承乾听后也是莞尔一笑,的确,一亩地产十石,确实有些痴人梦,</p>

    这些年也有人呈报亩产十石,被认为是祥瑞,结果已调查,全都是假的。</p>

    若是李慎弄出来,都不能用祥瑞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神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