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贞观小闲王 > 第1970章 管好你的狗。
    李慎带着一肚子起床气进了皇宫,守门的监门卫都能够看得出来,今日纪王心情不佳。</p>

    检查一番之后就放李慎进去。</p>

    李慎一路来到太极殿,王忠率先进去通报,然后出来告诉李慎太子召见。</p>

    李慎听后就大摇大摆的的走了进去。</p>

    每次李慎出现在朝堂上都会成为大臣们的焦点。不知道内情的人全都会在心中猜测今日又是谁要倒霉了。</p>

    “见过太子殿下。”李慎简单的行了一个礼,还打了一个哈欠,完全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p>

    “免礼。”李承乾笑着道,看的出来李慎心情不太好,刚刚听王忠是因为被吵醒所以有些闹脾气。</p>

    看来以后还是得提前通知他才行。</p>

    李世民每次让李慎上朝,都是提前一天通知,李承乾这次没有通知的主要原因是怕李慎不来。</p>

    今天的朝会是要给李慎颁布旨意。</p>

    “谢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叫我来有什么吩咐。”李慎平静的问道。</p>

    “今日召你入朝,主要是为西州之事。本宫昨日与三省六部的诸公商议,准备派你去安西都护府坐镇。</p>

    确保前线粮草不受袭扰,还要安抚好当地百姓,防范叛军作乱。”</p>

    李承乾开口道。</p>

    李慎一撇嘴,这都是自已跟老爹商量好,你这个卑鄙的人,居然狐假虎威,拿个鸡毛当令箭,太子了不起啊。</p>

    “纪王殿下,此事非你莫属,西州之事纪王府虽然无过,可毕竟因纪王府而起,那王文成总归是纪王府的人。</p>

    所以此事由纪王殿下亲自前往处理再好不过。</p>

    更何况,纪王殿下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这满朝文武都不如纪王殿下。”</p>

    看到李慎不话,直勾勾的盯着太子,长孙无忌连忙出来劝,他以为是纪王不愿意去。</p>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货要是拒绝太子,岂不是让太子殿下丢了颜面?</p>

    他不知道这桩买卖人家父子早就谈妥了。</p>

    李慎械一般的转过头看向长孙无忌,眼神冰冷,没有一丝的感情,一言不发。</p>

    场面陷入了短暂的尴尬。</p>

    而李承乾是最尴尬的一个,他知道李慎昨天去了翠微宫,而且还知道了他告状的事情。</p>

    不仅如此,李慎还给他穿了一个鞋。</p>

    昨天长孙皇后身边的一个侍女带着皇后的书回到皇城,当着李承乾的面痛斥了他一顿,甚至书信当中写的更加严厉,</p>

    痛斥李承乾干涉后宫之事云云。</p>

    总结一句话就是,以后做事心一点,别逼老娘抽你。</p>

    的李承乾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原本还以为是因为自已告状的事,最后整出来一个干涉后宫,</p>

    最后问过前来的侍女李承乾才明白,原来是李慎在母亲面前给他穿鞋,污蔑自已干涉后宫,跟他合谋阻止徐慧上位。</p>

    当时李承乾就破防了,对着亲仁坊的方向骂了一刻钟。</p>

    果然这个家伙不好惹,他已经准备好了,李慎的报复,可是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p>

    干涉皇帝后宫,这尼玛要是被自已老爹知道了,心中得怎么想?</p>

    会不会想自已现在马上要登基了,有些目空一切,不把老爹放在眼里了?</p>

    就这泄露宫中秘语一条,他就得被揍一顿。</p>

    所以今日面对知晓真相的李慎,李承乾多少有些尴尬和发怵。</p>

    这货不会为了落自已的面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拒绝自已吧?</p>

    </p>

    “纪王,你可是有什么想法?”李承乾心的问道。</p>

    听到李承乾的问话,李慎终于将目光从长孙无忌身上移开,这让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p>

    刚刚这一会看的他心中有些发毛,他从李慎的眼神中看到的只有空洞,其他的什么都没有。</p>

    “纪王殿下,莫非是不想去?”</p>

    就在李慎要开口的时候,门下典仪,晋王府长史李义府开口问道。</p>

    李慎听后猛地一回头,看向李义府:</p>

    “混账东西,你是何人?竟敢质问本王?本王之事岂有你多嘴的道理?”</p>

    李慎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喝,吓的他身旁的李泰李治一跳。</p>

    “纪王殿下,下官虽然官职地位,但承蒙陛下隆恩,准许下官上朝议事。</p>

    下官也并非是质问纪王殿下,只是询问而已。”</p>

    李义府看到李慎凶狠的眼神也是一惊,不过还是瞬间镇定下来,不卑不亢的道。</p>

    “你没有资格询问本王。”李慎藐视的看了一眼李义府,然后转头看向李治,压低声音,又能够让人听清的对李治冰冷的道:</p>

    “管好你的狗,不然别怪我杀了。”</p>

    “你”李治气的语塞。</p>

    李承乾见此伸拍了一下额头,这货居然在朝堂上公然要杀大臣,真是让他头疼不已。</p>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李慎过来领个旨意,让百官知道这件事,这就完事了。</p>

    可是从李慎进来浑身怨气,犹如怨鬼缠身一般,李承乾就感觉没那么简单。</p>

    他就纳闷为啥明明简单的事情,这货非要弄的那么复杂。</p>

    李泰伸拉住李治,对其微微摇头,李治才克制住自已,扭头不看李慎。</p>

    “纪王,接旨吧,这也是陛下的意思。”</p>

    李承乾也不想再废话,直接抬出自已的老爹,然后一摆。</p>

    王忠立刻上前,展开圣旨大声宣读起来:</p>

    “门下:兹纪王李慎,才智双全,仁德孝义,足智多谋令其。</p>

    特封昆丘道行军大都督,行督军一职</p>

    封,暂代西洲刺史,安抚百姓</p>

    准调青海道都护府五万大军,赐鱼符,调令”</p>

    圣旨很长,按照惯例前面是夸赞李慎,并且了现在的形式,最后就是派遣,封赐。</p>

    李慎听了一个大概,跟他爹的大相径庭,只不过多给了两千人马。</p>

    “臣领旨谢恩。”李慎大咧咧的行了一礼,然后接过王忠递过来的圣旨,还有两个盒子。</p>

    李慎打开看了一眼,其中一个他见过,是他爹的令牌,另一个盒子里装的是一个金色丝绸做的袋子,</p>

    李慎打开看了一眼,是一块材质特殊的鱼,或者是半条鱼,而这个袋子就叫做鱼袋。</p>

    (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知识点,唐朝太子可自称寡人。</p>

    我找到了一份资料,李治在贞观二十二年对高季辅的一段话。</p>

    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p>

    为了不水字,就不解释了,这其中的寡人的就是李治自已。</p>

    这段话后面还有一部分,是他想要为长孙皇后修建大慈恩寺时对高季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