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西征与南侵是同时进行的。这次西征的规模与范围,较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还要大。}
{蒙军在荡平中亚后,挥师入俄罗斯,征服南俄平原,而后攻陷基辅,继续西进,入波兰境内。}
{在蒙古铁骑的疯狂进攻下,全欧洲震动,蒙军大败波兰与日耳曼联军于利格尼兹,大败匈牙利军于萨约河畔。}
{而后进军维也纳,兵锋直抵南欧。直到窝阔台去世,蒙军才从欧洲撤军。}
{所以,南宋这一波也算是捡了漏了。}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想到刚才天幕里提到过的蒙军襄阳建造的水军。
“看来,这西方的众国,实力也不是很高啊。”
霍去病对比一下南宋。
确实,南宋不!应该整个宋朝在抗压方面都很“出色”
虽然若是有的选,他相信南宋宁愿不要这种抗压能力!
大汉灵帝时期
刘宏对于宋理宗提拔这个孟珙担任这个荆湖京湖制置使。
他只想对宋理宗两个字。
英明!
皇帝很软弱不要紧,很愚蠢也不要紧!
同时也不需要多敏聪慧,多宵衣旰食,吃糠咽菜。
只要把该用的人用对了,就行了。
他把目光放到正看着天幕的刘备身上。
就像那刘禅一样。
季汉
刘备与曹操几人低语交谈一阵。
随后起身像被叔伯包围起来投喂的刘禅走去。
众人看到刘备走来知道他这是优化要嘱托刘禅,遂相继退下。
刘禅拿着酒爵忐忑不安道:
“阿父,这孩儿实在是推脱不得啊我”
刘备摇摇头,拍了拍刘禅的肩膀。
盘腿坐下道:
“长者赐不敢辞,你这些叔伯哪个不是看着你长大的。”
“疼爱你很正常,一开始没有好颜色也是因为心有怨气。”
刘禅整个都萎了,腰一弯,背一驼。
“对不起,阿父我”
刘备不在意的从他盘里夹起一块肉,一边咀嚼,一边慢条斯理道:
“人呐,最不容易得到满足,也最容易得到满足。”
“有宋朝这帮皇帝做样子,就显出你的难能可贵了。”
刘禅的心情很微妙,处于开心与不开心的叠加态。
开心叔伯与阿父的认同。
不开心居然要跟这么一帮皇帝做对比。
以前最差的皇帝也是桓灵二帝啊!
刘备看出刘禅的难为,笑着道:
“禅儿,这孟珙的是眼光高瞻远瞩的。”
“襄、樊为朝廷根本,他们百战而得之,自当倍加经理。”
“好不容易得来的东西一定要认真加以经营和护理。”
“千万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了才觉可贵这样的事。”
曹魏文帝时期
曹丕捻着须尾若有所思。
南边那鼠辈不好打,就是因为布防荆湘。
而西边那个他不来找魏国的霉头都是谢天谢地了!
而魏国的内部矛盾也会逐渐加强
既然西边这么好打,不如
曹丕神游天外。
片刻后又回过神来,叹息一声。
不行啊那边那俩可不是宋金啊。
尤其是那诸葛亮,颇为麻烦!
“他怎么就不是朕的臣子呢!”
曹丕愁眉不展。
事已至此,只能祸水东引了!
“来人!拿笔墨来!”
我打不了西边,你们蜀汉可以啊!
大不了朕给你们开个通道,把路让给你们也行啊!
你们也不想一直困在益州慢慢等死吧?
若是怕江东鼠辈趁攻蜀,我们魏国可以免费替你们盯着他们!
大魏保证!
鼠辈若不率先西征,魏国绝对不主动出击!
曹丕将心中想法尽书于信中。
这种条件你们还不答应,那咱们就继续耗着吧。
“快马加鞭,将书信亲自交于诸葛丞相中。”
针对军风涣散的现状,孟珙整肃军纪。
由于宋初立下“不杀大臣”的成例,朝廷对臣子非常宽容,这种宽容不仅体现于文臣身上,武将也同样如此。
即便是不战而逃丢失了城池,也只是免掉官职而已。
以至于大臣们和将领们逃跑、抗旨的的现象屡有发生,形成望战而逃的恶劣风气。
为了整肃这种风气,孟珙悍然处决了一个擅离职守的将领,以儆效尤。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是忍了又忍,终究是忍不住义愤填膺道:
“早做什么去了!”
“从一开始就该如此!”
“若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充盈朝堂,那岳飞也不会如此枉死!”
大宋
赵匡胤神色萎靡。
“朕错了”
“宽仁只得一时好名,终究是尽忠者为国,贪禄者为己。”
“最后便宜的,只是国之蠹虫。”
大明
“孟珙啊”
朱元璋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一如岳飞,却比岳飞命好。”
“这宋太祖与太宗的种是果真大不一样。”
经过孟珙的整顿,宋军的战斗力得到提升。
并且,他还根据南宋的地理特点和国内形势提出了“藩篱三层”
按他的设想,蒙古人进攻南宋,肯定先图中上游,再沿江而下,直捣杭州。
所以要想拱卫南宋的安全,需要设立三层防线。
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
大唐。
李世民捋了捋虎须,赞同的点头道:
“将帅的区别在于,前者像是打短工,只关心这顿饭吃的什么,能不能有美酒好吃的痛快。”
“至于下一顿吃什么,则到时候再。”
“而帅才则像是打长工,不光想着这顿,还想着以后的日子。”
“他们一边打着这场仗,一边还想着几千里外的战场,以及这些战场之间的联系。”
“一边打着今天的仗,一边还想着几年以后甚至十几年以后的仗该怎么打。”
“这孟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非是一个吃上顿不考虑下顿的人。”
“只是可惜,百密一疏啊。”
一旁静听的李承乾出言询问:
“阿耶可惜什么?”
李世民叹气道:
“所谓防久必失,不能以此为基扩大战局,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
“藩篱三层,藩篱啊。”
“若是蒙古舍得用兵,迂回川蜀将西北之地尽纳怀中。”
“那这藩篱就不是防住敌人,而是限制住自己了。”
当时由于蒙古军的破坏,原本富饶的天府之国已是残破不堪,许多城池都只剩下残垣断壁,失去其军事防御价值,完整的州郡所存无几。
自蒙军入侵以来,历任四川宣抚使、制置使因府库不足、地方政府开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束无策。
更糟糕的是,四川实际上已处于失控状态,监司戎帅,各自为令,官无法纪,民不聊生。
公元242年,朝廷以淮东制置副使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
这是一个不下于孟珙的人物。
他走马上任后,立即着整饬军政,精选官员,重贤礼士,招揽豪杰。在招揽的人才中,以冉琎、冉璞兄弟俩人贡献最大。
冉氏兄弟有文才武略,精通兵法,尤其深谙川蜀的山川地势。
兄弟俩人总结了蒙军攻破川蜀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的防御观念,认为应当利用巴蜀地势险峻之优势,依山筑城,以抵御蒙古之骑兵。
天幕上的画面居高临下。
被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环绕的险峻峭壁上。
一座雄伟而坚固城池屹立其上。
余玠对冉氏兄弟的构想大加赞赏,并付诸实行,在川蜀建山城十余座。在这些城堡中,钓鱼城更是饮誉天下。
用冉氏兄弟的话:“功可过十万师。”
在余玠的主持下,川蜀渐渐恢复秩序,在此后十年没有遭遇大的战乱。
大秦
嬴政嘴里念叨孟珙、余玠两人的名字、
足见人才之重要!
用人不当、治理无方,几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用人得当、做事有勇有谋、井然有序,败局亦能转危为安!
“那个混蛋是怎么做到的?”
大汉
刘邦很纳闷啊。
“用人识人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到了宋朝这里就显得异常珍贵。”
“有那么难吗?”
殿内三人都不想理他。
这人,忒惹人厌!
公元24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西征途中病逝。
蒙古围绕汗位斗争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公元25年,拖雷长子蒙哥继位方才告一段落。
蒙古的汗位之争,也使南宋获得喘息之。
南宋孝宗时期
赵昚苦笑一声:
“也字用得好啊。”
“金国最后得的也是十年时间”
这十年里,蒙古虽然不时骚扰南宋,但规模都不大。
南宋捍疆卫土的重任落在几个制置使身上。
其中孟珙守卫京、湖,余玠守卫巴、蜀,吕文德守卫淮西。
三人皆一时之良将。
可惜的是,孟珙由于长年征战,积劳成疾,于246年病逝,时年不过五十一岁。
七年后,253年,因“乱世用重典”,余玠以霹雳段治军,处死飞扬跋扈的利州统制王夔。引起朝廷的警惕,加上一些川将联合朝中重臣恶语中伤,最后宋理宗也生疑心,召余玠回朝。
余玠接到诏令后不久暴卒,死亡原因不明。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