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一十四章:白沟河之战(上)
    郑村坝大战之后,朱棣上书自辩,要求诛杀齐泰、黄子澄。

    十二月,建文帝针对朱棣奏疏,暂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二人职务,但是依旧允许他们负责指挥作战。

    同时,为了防止李景隆明天春天大举反攻,朱棣率军出紫荆关,收降广昌。

    公元400年正月,朱棣收降蔚州,进攻大同。

    四月,李景隆在德州集结大军,率军北伐,命保定附近的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在北沟河与大军合势同进。

    此时,建文帝又命魏国公徐辉祖率京军三万殿后,星夜前往支援。

    四月二十四日,李景隆会武定侯郭英及安陆侯吴杰等“合军六十万,号百万”,进抵白沟河。

    燕军方面,朱棣使张玉将中军,朱能将左军,陈亨将右军,为先锋,丘福将步骑继之,马步十余万。

    双方会战于白沟河。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天幕。

    “建文帝举天下而制一隅,占有绝对优势。”

    “但经过真定和郑村坝之战后,其战略上的错误已暴露无遗。”

    “燕王势单力孤,利于战而不利于守,利于分而不利于合。”

    “而建文帝不但弃守为攻,且孤注一掷,将兵力集中到一处,妄图毕其功于一役。”

    “真定之战,耿炳文集兵三十万。郑村坝一役,李景隆合兵五十万。”

    “这种避利趋害的策略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只会招致失败。”

    刘庄看着天幕上那明朝大军。

    连营数十里,硅旗耀日,金鼓震天。

    视那燕军,直如泰山压卵。

    哪来有失败的影子啊!

    明朝大军硬上碾都碾死了!

    阿父,你哪看出来他要输的?!

    刘宋。

    刘义隆摸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在廓广平原上与明朝大军硬碰硬?”

    “这不是等死吗?”

    “朱棣在想什么?”

    一旁的刘裕瞥了一眼,淡淡道:

    “明朝大军北上,固守北平实乃取死之道。”

    “那公孙瓒不就是被袁绍大军压境时选择龟缩城中,最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就算兵力劣势也得出城迎击。”

    “这朱棣明显擅长野战,在外面还有一线生。”

    天幕上。

    双方旗帜飘扬。

    李景隆站在车辇上看着远处十几里外的燕军列阵,面无表情的挥了挥。

    身边亲卫挥动五龙旗,一道道彩旗似烽火点起。

    点串成线般自中军大营向前军蔓延。

    瞬间,似河水崩堤!

    连绵数十里的前军如黑云压城般向燕军覆去!

    画面自征尘中升高俯视战场。

    似洪水般的赤色狠狠撞进黑色礁石之中!

    大战开始了。

    四月二十五日,白沟河大战开始。

    当时,明军前军为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的西川军、陕西都指挥使陈晖的西北军、越售侯俞通渊的西凉铁骑为主。

    瞿能,开国将领瞿通之子,与蓝玉西征时攻无不克,此前作为大明西南的定海神针,牢牢看管着缅甸王国的前身-——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陈晖,此前在甘肃洮州卫任职,长期为明朝镇守西番门户,下大量西凉铁骑。

    俞通渊,开国名将俞通海、俞通源之弟,随徐达征战秦、陇、燕、赵,征哈剌哈至捕鱼儿海。

    坐累蓝玉案失侯,建文元年召复爵,任御前豹韬卫指挥使。

    这三位不是统帅之才,却都是攻城拔寨的骁勇战将。

    正常来,兵力将士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军阵硬碰硬应该摧拉枯朽。

    但就像去年围攻北平一样,燕军前军的张玉与邱福就靠着步骑夹杂的燕军硬撑了下来。

    大唐玄宗时期

    “这有什么稀奇的。”

    李隆基换了一身白色五龙袍,倒了杯酒。

    “一支精锐是精锐,十支精锐凑一起狗屁不是。”

    “要是面对乌合之众不得一次就冲破军阵。”

    “但面对一群背水一战团结一心的战士。”

    “这就是狗屁。”

    李隆基将酒水一饮而尽。

    “连个磨合的时间都没有,各打各的不乱就够可以的了。”

    杨玉环莫名的看着他。

    “太宗皇帝给你开灶了?”

    李隆基不屑的蔑视一眼。

    “朕只是不学罢了,学了,那就是第一人!”

    这娘们猜的好准啊!!!

    大宋仁宗时期

    “狄卿,此时应该如何应对?”

    赵祯是真心求问。

    大宋的根子就是不放心武将,那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皇帝成为最大的武将了!

    但你让自己写写诗画个画还行,领兵打仗

    最起码现在要涨点见识了。

    狄青看着天幕,下意识道:

    “正面推不动,就以骑兵侧出而攻。”

    “燕军本就比明军人少,此时侧方后方定然空虚。”

    “此时遣一员大将攻其薄翼,定乱其阵脚。”

    “前军趁势而攻,一举破之。”

    “毕竟兵力占优,怎么打都行。”

    大宋高宗时期

    “李景隆中计了。”

    岳飞看着天幕,冷不丁道:

    赵昚一脸的求知之情溢于言表。

    岳飞收拾一下语言道:

    “行军打仗前提就是知己知彼。”

    “李景隆行军之风以正合。”

    “朱棣用兵则擅以奇破正。”

    “此时大军虽僵持不下,但只是前军的一时磨合不够。”

    “只要三军持续叠攻,燕军必破!”

    “以正对正,燕军不占一丝一毫的优势。”

    “但”

    岳飞看着天幕,叹口气。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常将之思,并无不妥。”

    “李景隆上定有一支精锐骑兵以做奇用。”

    赵昚听的迷糊。

    “那不是正好?两军僵持,兵力劣势,奇兵一至就胜了?”

    岳飞摇摇头。

    “奇兵一出也明侧翼空虚。”

    赵昚一愣,难以置信。

    “那朱棣还想出兵攻明军侧翼?”

    岳飞又摇头。

    “从侧翼进容易前后军夹击,朱棣定会从明军侧翼穿插进去。”

    “谋攻后军!”

    天幕上。

    两只大军的前军焦灼在一起。

    随后明军左右两翼又各出一支骑兵迂攻燕军两翼。

    明军左翼与燕军右翼僵持,而明军右翼却在燕军左翼的攻势下势如破竹!

    画面渐渐推进。

    一名挥舞长槊,铠甲染血的燕须将士映入眼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