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记里的朱允炆很难被称作是一个人。}
{里面写在朱元璋出殡的时候,朱允炆和朱允熥拿着剑站在宫门口。}
{他俩指着朱元璋的棺材,老登!你出来啊!话啊!还能再骂我们兄弟了吗!完仰天大笑。}
{然后写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更是肆无忌惮。}
{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这些就不了,甚至没事的时候喜欢焚烧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画像来取乐。}
{而且朱允炆年龄不大,色心可不,经常派人去宫外搜集美女回来供自己淫乐,就连王爷的妻女但凡有姿色的也通通留在后宫。}
{又朱允炆特别喜欢吃春药,一吃春药就容易进入迷幻状态,然后强老太太,和老母猪交配。}
{哇这特么是按照南朝皇帝的形象硬抄啊?}
{这本奉天靖难记可以是集古往今来之罪名大成者。}
{但凡历史上有的罪名基本全给懿文太子和建文帝安上了。}
{不过用力过猛,明眼人一看就是怎么回事,所以没几个人相信这本书的记载,并且直接指责这本书是胡编乱造的。}
刘宋。
刘裕直接被后面的一句话气破防了。
“都是你生的祸害!”
刘义隆凭白挨了一顿臭骂。
南齐高帝时期
“你归”
萧道成嘟囔着。
“王妃什么的,这可是前朝的事。”
“别的跟南朝都是这种人一样。”
“个人,扯什么地域年代啊。”
大明惠帝时期
退到后殿的朱允炆恨得牙痒痒!
早知道就跟燕贼拼个你死我活了!
“你才上母猪呢!”
“你还吃猪屎呢!”
随后又是一阵气馁。
他穿着一身铠甲,皇爷爷木棍都打折了也不见如何。
“唉”
朱允炆惆怅的长叹一声。
罢了,保住父亲的血食,安稳住朝臣。
就算自己最后尽力做的一点事了。
希望燕贼能信守承诺,不牵扯齐卿等人吧。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朱棣又开始修改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于建文元年(公元399年)开始修撰,于建文三年(公元40年)修撰完成
而这一段时间正好也是“靖难之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于是在建文四年(公元402年)十月,距离朱棣即位过去还不到四个月,便下令重修明太祖实录
此次重新修撰仅用时八个月,在永乐元年(公元403年)六月便修撰完成。
史称这个本的实录是急于求成,所以质量堪忧。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扇着扇子不屑的轻哼一声。
“那何止是堪忧啊。”
“最好的一明实录都驴头不对马嘴。”
“这第二的,指不定是什么样呢!”
和珅点头哈腰道:
“万岁,臣也疑惑,当初问过纪昀等人,您猜他们怎么?”
乾隆眼皮一耷拉。
“怎么啊?”
和珅上前一步,笑道:
“他们,那就是奉天靖难别记!”
“处处透着那别扭感。”
乾隆轻笑一声。
“明成祖啊。”
“怕了一辈子别人他是反贼。”
“欲盖弥彰。”
“这一点不如唐太宗啊。”
不过朱棣对这个本的实录大加称赞。
然而过了八年之后,朱棣公开指责第二个本的监修官李景隆等人“心术不正”
下令第三次修撰明太祖实录
这一次修撰耗时将近七年,从永乐九年(公元4年)开始到永乐十六年(公元4年)结束
对于此次修撰完成的明太祖实录朱棣十分满意,史称“披阅良久,嘉奖再四”
天幕上。
一张张白纸染血。
一名名大臣俯首。
皇帝高坐。
天下静默。
而历朝历代改史没有像朱棣如此一般。
他修改正史,同时严禁民间自由谈论或书写建文朝这段历史。
理由是“怀疑怨谤”
而犯此罪者“事发族灭”
有个叫叶惠仲的文人,就受到了这种惩治
“永乐元年,坐直书‘靖难’事,族诛。”
禁毁甚严,又大加舛改,致使真相大多湮没。
这一点,是需要批判的。
同时,朱棣也继承了朱允炆未竟的事业。
削藩。
{藩王:那太孙当皇帝要削藩王!这藩王当皇帝也要削藩王?!那你这藩王不白上位了吗!}
{嗨,这就不懂了吧,当藩王只要打仗就够了!当皇帝,那考虑的就多了!}
{朱棣:我不知道削藩对不对,我就知道那藩王啊嘿!}
{是个正常人都要削藩王的,何况还是藩王起家的呢,更要削了!}
公元403年正月,朱棣恢复了被建文帝贬削的藩王的地位。
“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楩旧封”,并赏赉有加,示之以恩。
这时,他所打击的只有势力最强、对其威胁较大的宁王朱权,被徙于南昌。
等到地位比较巩固时,朱棣就立即进行削藩。
十一月,革去代王朱桂的三护卫及官属。
公元406年五月,削去齐王朱榑的官属和护卫,八月将其废为庶人。
公元40年,削岷王朱楩的护卫并罢其官属。
公元42年,削辽王朱植护卫。
公元4年,废谷王朱橞为庶人。
公元42年,周王朱橚在朱棣的示意下“献还三护卫”
至此,当时掌握兵权的大部分亲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实现了削藩的目的。
大汉武帝时期
“这才叫削藩吗!”
刘彻一拍案桌。
“虽急欲削减藩王的权势,但又不能操之过急。”
“那朱允炆不懂得这个道理。”
“靖难之役,与其是藩王作乱,倒不如是势单力薄的少年君主与宗室的对抗。”
“分而化之,循序渐进。”
卫子夫喂着刘据,缓缓道:
“我倒是觉得朱允炆做的好,他收拾的某几位亲王,齐王还是代王来着?”
“多逍遥一天都是让百姓遭罪。”
刘彻收拢衣袖往后一靠。
“这些作恶多端的藩王,把罪行罗列出来,一个个慢慢的整死他们。”
“又可以得民心,又能让其他藩王没有辞。”
“非得直接硬来。”
“多读读朕的传记,他肯定不会如此!”
“还是年轻,下不知轻重啊。”
因为靖难之役,淮河以北的土地大片荒芜,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朱棣采取徙民之策。
公元403年,他下令以北平为陪都,改名北京。
“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
同年,又令,凡十恶死罪等依律处决,“其余死罪及流罪,令挈家赴北平种田”
第二年,命“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泌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移民到北平屯种,
派遣大批官员,分赴各地,招抚流民,开垦荒地。
宣布“逃民复业者,积年所负粮刍,悉与蠲免”
“新垦田地,停征其税”
并继续移民屯垦,恤贫赈灾,兴修水利,使社会得到休养生息。
这种种政策也让被清洗过朝堂为之一松。
不过显然,他们松早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