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五十章:朱见深·万贞儿
    公元464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

    他这年是十八岁,实际上刚过十六岁。

    定年号成化,是为成化皇帝,史称明宪宗。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翻了翻回忆。

    “宪宗啊”

    朕的来孙,大唐的中兴之主。

    “这子这么厉害?”

    被请回来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的李泌犹豫了一下。

    声道:

    “陛下,这不一定啊。”

    “朱祁镇还是英宗呢。”

    李隆基闭嘴了。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突然一阵萎靡。

    看着天幕连连叹气。

    岳飞不明所以。

    赵昚最后长叹一声。

    “我大宋连一个宪宗都没有。”

    最有得宪字希望的哲宗还早死。

    “大宋,是一路稳定下降啊。”

    按照当时官方的算法,他是大明帝国的第六位皇帝。

    按照后人的算法,他则是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

    {那么,六和八之间为什么差了两个呢(狗头)}

    {朱允炆、朱祁钰:是啊,差了哪两个呢?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沉着脸一言不发。

    事与愿违莫不如是。

    他想着确定法理,偏偏自己与后代把法理弄得一团糟。

    “丢人啊。”

    三岁以前,朱见深是整个大明最幸运的孩子。

    那时,他的父亲朱祁镇是大明万里山河的主人。

    而他,则是未来接这片锦绣江山的头号继承人——皇太子。

    天幕上。

    衣着华贵的稚童白着一张脸。

    年轻的宫女抱着稚童,同样不安的看着眼前的宦官。

    “仍居东宫,钦此!”

    然而,美好的一切在明英宗朱祁镇决定率领大军到大草原去一展大明铁军的雄风后戛然而止了。

    土木堡,大明帝国最能征善战的一批悍将强兵损失殆尽,御驾亲征的皇帝也成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见深的二叔。

    郕王朱祁钰成了皇位的新主人。

    他宣布朱见深以往的待遇不变,仍是大明的皇太子。

    这一年,虚龄三岁的朱见深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时年二十岁的万贞儿。

    大汉武帝时期

    “你先等会儿!”

    刘彻那脑子转的贼快!

    在天幕展现帝妃二人时他就觉得不对劲。

    现在这么一看。

    “你这不是大明刘病已吗?”

    “不会也是个情种吧!”

    卫子夫白了他一眼。

    “情种怎么了?我觉得情种挺好的。”

    刘彻眉头一横,语气不妙道:

    “你觉得挺好?”

    “你凭什么觉得挺好?!”

    “你觉得汉元帝干的很好吗!”

    卫子夫看着眼神中闪过一丝厉色的刘彻,默不作声。

    刘彻冷冷的瞥了她一眼。

    太子之事他理亏,他认了。

    但事关大汉存续之事,谁也不能指画脚!

    许平君或许是个好皇后。

    但她不能是刘病已心中的唯一!

    刘彻眸光暗沉。

    故剑?南园?

    不会存在了。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顿时明白了什么。

    “朝夕相处,同甘共苦。”

    “看起来,朱见深不是薄情寡义狼心狗肺之人啊。”

    “这二人应该是会像你我二人一般。”

    “携并肩。”

    许平君点点头,然后看向刘病已。

    “你我老?”

    刘病已迷茫的看着许平君。

    他都懵了!

    什么玩意?

    都哪跟哪啊?

    这时候她不是应该感动的扑入自己怀中!甜甜的叫着自己病已!

    然后自己在柔声安慰。

    两人彼此深情相望!

    最后她仰头!我低头!

    水到渠成!

    鱼水交融!

    你这套路不对啊!

    万贞儿,确切姓名己不可考,后世多称其为万贞儿。

    其父万贵本来是个县衙吏,后因犯罪被流放,四岁的女儿万贞儿被籍没入宫充作宫女,被分配到了孙太后宫中当差。

    土木堡之变爆发,朱见深被册立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孙太后为防不测,命万贞儿前去陪护皇太子朱见深。

    年幼的朱见深自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他只知道每日在宫廷里游荡玩耍。

    然而孙太后的直觉是相当精准的。

    景泰三年(452年),朱祁钰联合一部分大臣,一举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封为沂王,又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此时,朱见深五岁。

    天幕上。

    庭院内。

    稚童蹲在院内,无声哭泣着。

    对面的宫女弯腰抱住他。

    庭院外面是无尽的黑暗。

    黑暗中。

    一双双眼睛盯着庭院内的两人。

    毫无感情。

    服侍太子的奴仆纷纷被遣散。

    亲生父母被囚禁在南宫,疼爱他的皇太后奶奶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宫里宫外处处是皇帝的眼线。

    朱见深就这样过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随时可能突然死去。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五年。

    而这五年,只有一个人,无微不至地照顾朱见深,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的身边,给他照顾和安慰。

    这个人,就是孩子心中最敬爱的万姑姑。

    大隋。

    杨坚与独孤伽罗大约明白了。

    “从皇子到太子,又从太子到亲王。”

    “一个不懂事的孩被王朝的最高层摔来摆去,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变故的意义,只知道旁人对待他的态度时不时就要发生剧变。”

    “人情冷暖,在他这里尤为刻骨铭心啊。”

    听着独孤伽罗的话,杨坚也同意这辞。

    只是

    “所谓患难见真情。”

    “在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中才最能看出真情实意。”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他一直作为皇子养在深宫,然后顺顺当当地立为太子,又顺顺当当地继位为帝,那他身边只会充斥着溜须拍马之辈。”

    杨坚扶膝正坐看着天幕,微微摇头叹息。

    “就算偶有对他真情实意的,也会被阿谀奉承的狂潮淹没掉。”

    “只有在那段朝不保夕的艰难岁月中,还坚决守护着他的,才是真心爱他的人。”

    “但是”

    “两者的身份与年龄实在是太尴尬了。”

    “她都能当他阿母了”

    “这不合礼法啊。”

    五年后,朱祁镇借助夺门之变复位成功。

    十一岁的朱见深在群臣的簇拥下重返东宫。

    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万贞儿

    那年,万贞儿二十八岁

    天顺八年(464),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继位,随即册封照顾自己多年、年长了自己十七岁的万贞儿为妃子,是为万贵妃。

    {这一对是一段历史上罕见的帝王真爱,他们的相遇、相知、相随太奇特,太巧合,如果仅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讲,这应该算得上史上的一段佳话。}

    {拉倒吧,一个妖妃祸害后宫,朱见深都快被她绝嗣了。}

    大明。

    朱元璋红着双眼,指天破骂!

    “荒唐!荒唐至极!”

    “一个都能当你娘的人有什么好迷恋的?”

    “就算有功!给一笔钱一些地打发就是了!”

    “你这混账!”

    {又一个被明史忽悠的孩子。}

    {万贵妃在明史上的样貌出自谷山笔麈是万历时期的于慎行所写的私人笔记。}

    {其中万贵妃堕后宫妃子的胎和朱祐樘被当宫女养大都是出于此处。}

    {而这两个故事来源呢?于慎行“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如此。”}

    大明成化时期

    砰!

    茶盏被摔的四分五裂!

    “放你娘的屁!”

    朱见深红着双眼怒视天幕里的辞。

    万贞儿低下头,面色愁苦。

    朱见深喘着粗气。

    他知道文武百官一直对自己违背父母婚约,娶自己中意的对象为正妻的做法有辞。

    同时,对生母与英宗合葬有所不满。

    “一群下三滥的段!”

    所以他不爱见那帮人!

    口中仁义道德,心中肮脏无比!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皱着眉。

    “什么欲盖弥彰的辞?”

    从明宪宗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时间上隔了一百多年。

    一个宫中的老太监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姑妄之、姑且听之,爱信不信,您看着办?

    他难道不知道老太监传言讹误,比齐东野人的荒唐言论更加荒唐可笑?

    这些太监津津有味的本朝掌故,但没有一句实语,思之让人可笑。

    {但这个故事也是有人信有人不信。}

    {像写国榷的谈迁对这事是持怀疑态度的。在国榷录此事时,也照录了于慎行那一句:“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如此。”}

    {但写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毛奇龄就十分相信,并且铺陈、敷染了这两个故事。}

    {并且加上了,孝宗生母纪氏被万贵妃毒死后,张敏也被迫自杀的故事。}

    {对于某一个故事,有人选择相信,有人选择不相信,原本也没什么。}

    {问题是,修明史时毛奇龄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

    {而在修撰明史后妃传时,毛奇龄就专门负责写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的后妃传。}

    {然后毛奇龄就把他先前写在胜朝彤史拾遗记里面关于这四朝的后妃的纪闻原封不动地移入了明史之中。}

    {万贵妃的罪行就坐实了。}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正喝着茶。

    瞥了一眼天幕,盖上茶盖。

    “朕一早就过。”

    “荒谬之言怎敢言信?”

    “明宪宗专宠万贵妃,致使万贵妃飞扬跋扈,从而后宫有妊,皆遭潜害。”

    “可是,万贵妃替宪宗生下的长子不幸夭折后,贤妃柏氏不就在成化五年光明正大地生下了明宪宗的次子朱祐极了吗?”

    “成化七年,朱祐极还光明正大地受封为了皇太子!”

    “只不过次年正月因病去世罢了。”

    乾隆打开扇子,跟和珅侃侃而谈道:

    “最荒谬的是。”

    “孝宗朱祐樘是成化六年出生。”

    “而太子朱祐极是成化八年逝世。”

    “明史万贵妃传却写纪妃让门监张敏溺死孝宗,张敏惊呼:“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这上未有子一语,他从何起啊?!”

    “反过来,若万贵妃专房溺惑,那么其他妃嫔就很少有会接触宪宗了。”

    “可孝宗受封太子之后,竟出现了十子之国之事,其中最的,是宪宗的第十四子。”

    “这明显不合情理。”

    “若万贵妃暗害宪宗,更是贻笑大方!”

    乾隆的开心,盘腿坐好,指点江山道:

    “明宪宗实录中,其中就有称赞万贵妃抚养孝宗及请求纪妃入住永寿宫的疏文!”

    “孝宗生母分量不够,只能承托万贵妃膝下,这要是暗杀,岂有不成之理?”

    “那孝宗的生母也不是万贵妃毒死的,所谓的孝宗父子相认时,纪氏早已沉疴多时了。”

    和珅听得瞠目结舌。

    “陛下日理万,竟还能一眼去伪取真!”

    “真龙天子之能非凡人所能解之!”

    “但陛下,这前朝人怎么对万贵妃附加如此多的无稽之谈?”

    乾隆轻笑一声:

    “万贵妃病逝后,宪宗给她上谥号,并予厚葬。”

    “但由于万贵妃任用万安一伙人乱政。”

    “到了孝宗朝,大臣们要秋后算账,提议废除万贵妃的谥号并毁坏坟墓,被孝宗制止了。”

    “也许就是因为奈何不得。”

    “所以要在书里编排一下,出出恶气吧。”

    “明朝皇帝的刀,还是不够快啊。”

    也许在朱见深看来,万贞儿在自己悲苦无依时陪伴自己,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人。

    但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乱了礼法。

    第一,因为她是父犯亲罪被籍没入宫的家属,这种来历只能作为最低贱的宫女,想当个后宫的女官都不现实,更别册妃了。

    第二,万贞儿的年岁和带孩儿的关系形成了一种长辈关系,是绝对不能谈婚论嫁的。

    这种事在寻常人家便己经为礼法所不容,发生在皇帝身上,更是难敌天下悠悠之口。

    同时,为了解决万贞儿的身份问题,朱见深同时尊钱皇后和周贵妃为皇太后。

    周太后逝世后,又违背朱祁镇的遗言,将周太后以皇后的礼制葬入了英宗寝陵。

    这些都是明目张胆不遵遗诏和严重违背礼法的做法。

    皇帝连续公然违礼,这对儒士组成的朝廷而言,对崇信礼法的大明而言,都是巨大的冲击。

    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

    君臣对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