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六十九章: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对!
    大明。

    “冷静!冷静啊!”

    马皇后挽住瞪着眼珠子就往外奔的老朱。

    这可不能撒啊!

    这要是撒就完了!

    “妹子,你放开咱!”

    朱元璋怕伤着马皇后,只能跳脚大喊:

    “咱一定要扒了他们的皮!”

    “有一个算一个!全扒了!”

    “狗日的!他们拿咱的大明当什么了?拿大明天子当什么!”

    “他们居然敢操纵国政牟利!”

    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

    “不杀他们当咱是傻子吗!”

    马皇后焦急万分。

    “重八,事情不能这么看!”

    “后面的这些事都是有迹可循!只要改了前面的种种弊端,事情不会发展到这种程度!”

    “你要是现在就出,那事情才会朝着这个方向无法阻拦的狂奔啊!”

    朱元璋瞪着眼珠子看着天幕。

    “老四!”

    他要气死了!

    他要发飙了!

    他回头一看

    那兔崽子早没影了!

    “混账!一群混账!”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只感觉太阳穴跳动不停。

    “这是个傻子,是个瞎子啊!”

    此时事情已经不是受贿不受贿的问题了。

    是他们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徽商通过各种渠道对叶淇施加影响,最终改变了国家决策!

    这个决策有利于集团利益而不利于国家利益!

    可代表国家利益的朱祐樘对此却全无察?!

    “中兴?我中你马个头!”

    “你好好看看!你兴谁去了!”

    叶淇的折色法极大削弱了晋商在盐政中的地理位置优势,而更看重商人集团的财力。

    而本身实力就很雄厚的徽商必然与晋商激烈争夺对扬州两淮盐运司的控制权。

    两者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

    大明的生产资源开始进入一种极速的内部虹吸状态。

    众所周知,内部矛盾的解决方式就是转移矛盾。

    朱佑樘虽然不懂,但他的确发现了民生凋敝,所以问政于刘大夏。

    天幕上。

    皇帝等待着大臣的回答。

    大明的钱都去哪了?

    刘大夏拱道:

    “祖宗之时,民间出一文钱,官方就得一文之用。”

    “如今从民间取的钱数倍于当年,但实际进入官府口袋里的不过十分之二三罢了。”

    朱佑樘紧紧追问:

    “那剩下的十分之七八呢?”

    刘大夏沉吟片刻,继续道:

    “陛下,微臣当年在两广当官时,发现官员们的俸禄跟镇守太监的日常花销比起来微不足道。”

    “可见很多钱都被镇守太监贪污了,要是把镇守太监都给裁撤了,民间的钱就能到官府口袋里了。”

    朱佑樘一脸的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对!以前也有人过应该裁撤镇守太监。”

    “但这毕竟是祖宗设置的,突然裁撤也会有问题”

    朱佑樘思索了一阵,一锤定音!

    “这样吧,以后任用镇守太监就设立一个标准!不达这个标准的不再任用就是了。”

    “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刘大夏微微低头。

    “陛下英明。”

    刘大夏的回答就是:一切都是因为地方镇守太监的贪污。

    大明成化时期

    “贞儿,朕的头好痛啊!”

    朱见深带着“痛苦面具”

    他意在直指宦官,把国计民生问题偷换成党争问题。

    “这都看不出来吗?”

    镇守太监当然会贪污,但地方官员同样也会贪污!

    镇守太监的权力有限,他们主要就是了解情况向皇帝汇报。

    既不能直接掌握司法、行政、税收、治安等军政权力,也不能干预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更无权参与官员的政绩考核。

    遇到不买账的官员,镇守太监除了到皇帝面前去坏话以外,并没有其他办法。

    他们只是作为一个钉子!

    一个看管地方的眼睛!

    这回好了,他把眼睛挖了!

    一个群体的腐败程度,跟他们掌握的权力大成正比例关系。

    所以不同的职位才有“肥缺”和“清水衙门”的区别。

    镇守太监就是一个监察职位,太监有贪污的渠道,而且不,但不大可能比掌握司法财税大权的地方官员贪污得更多。

    而且,镇守太监总数加起来也就几十个。

    朱佑樘咨询国穷民困的原因,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军屯制度的破坏、开中法的废弃、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税赋不平等、吏治败坏等,都比镇守太监的贪污对国家影响更大。

    而刘大夏偏偏只往几十个镇守太监的腐败上去找原因,他并不是真心帮助皇帝解决问题,而是想趁打击宦官集团。

    {正常,这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干了。}

    {汪直曾向朱见深建议恢复西洋贸易,仿当年郑和下西洋故事。}

    {朱见深表示支持,但此时距离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参与此事的人基本都已不在世上。}

    {而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直由兵部负责保存,朱见深让兵部尚书项忠去调阅资料。}

    {兵部档案馆归职方司管理,此时职方司的负责人就是刘大夏。}

    {档案馆找了半天资料已经找不到了。}

    {项忠怎么可能找不到,肯定是档案馆没认真找,要处分相关负责人。}

    {刘大夏郑和下西洋,花费了数十万的钱粮,军民死亡数万人,这是一大弊政。旧的档案别找不到了,就算找得到,也应该一把火烧了才好。}

    {项忠没办法,最后接受了刘大夏的看法,回复皇帝档案找不到了,把这个事情给糊弄了过去。}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正捂着额头。

    闻言就是一愣。

    “好个欺心之人!”

    他头顿时不疼了!

    “他想干什么?!”

    {这是成化十三年的事情,然后就是成化十七年,安南入侵老挝,又越过老挝入侵八百,之后被八百击败,损失惨重。}

    {汪直得知后,上书建议进攻安南,趁收复朱棣时期的领土。}

    {朱见深再次让兵部提供朱棣时期进攻安南的资料。}

    {刘大夏故伎重施,又资料找不到了,并再次劝诫兵部尚书余子俊,如果擅开战端,西南地区局势一定会乱。}

    {余子俊最后也被刘大夏服了,把出征安南的意见顶了回去。}

    {刘大夏对下西洋和收复安南的看法,是真觉得会劳民伤财,还是觉得这两件事都是太监提议的。如果成功会增强宦官集团的势力,那就见仁见智了。}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觉得自己就挺不要脸了。

    没想到还能看见更不要脸的人!

    “这种枉顾国策的态度”

    “真够猖狂的”

    李渊眯着眼睛。

    他都动杀心了。

    不顾国家,只为反对而反对。

    比宋朝那些大臣还可恶!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惋惜的感叹道:

    “党争党争”

    “因为这种事而搁置了再次开辟西洋贸易和收复安南的建议。”

    “这也能算是正人?”

    大明宣德时期

    “砰!”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拍桌而起。

    目标,职方司!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扶着案桌慢慢起身。

    “好好”

    牙缝里蹦出几字。

    “朕亲自去找!”

    但朱祐樘想不到,也不知道是数学没学好还是读书读傻了。

    他一听刘大夏这么,立刻觉得好像是自己袒护太监一样,觉得理亏了。

    连追问都没问,直接反躬自省去了!

    大明。

    “咱可去你狗日的吧!”

    朱元璋直接把椅子扔了出去!

    随后指着天幕破口大骂!

    大汉。

    “这人”

    刘邦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皇帝了。

    吕雉都懒得看了。

    直接往右侧一斜,腿一缩。

    倚着软枕闭目养神了。

    大汉武帝时期

    “朱见深就没别的儿子拿?”

    刘彻皱着眉头。

    他看着这朱佑樘就想起了汉元帝。

    “乱大明者,朱佑樘?”

    大明正德时期

    “你,朕不努力行吗!”

    朱厚照拍着大腿对夏皇后道:

    “朕不努力,这大明就成空壳子了!”

    “人家什么他都信!”

    “咱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信!”

    “但他就信!”

    朱厚照再次想起自己登位的那一天。

    这都是什么烂摊子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