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5年,弘治十八年五月。
朱佑樘病危,召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顾命,表示太子年少贪玩,尚未婚配,命刘健等人好好辅佐。
旋即,朱佑樘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时年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
天幕上。
望之无尽的草原上。
身材高大的合罕骑着战马。
一双阴鸷的眼眸死死盯着不远处的斑驳城墙。
其身后,则是甲胄俱全的蒙古铁骑。
朱佑樘指明了太子贪玩,需要辅臣费心。
确实,单看史料对他的记载,不管是明史还是实录
武宗本人对军事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他渴望离开幽深禁宫,走向战场。
而事实证明,这位皇帝要是不“贪玩”,要是像他爹一样是个“圣君”。
大明朝早就土崩瓦解了。
大明。
朱元璋狐疑的看着天幕。
“咱现在是真不敢轻易信你了。”
都不知道哪个时候是夸哪个时候是骂。
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但掌控军权是对的。”
“冲这点,你子还算聪明。”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冷笑着。
“那帮人可没那么容易让你顺利掌握军权。”
儒家学者无法掌握军权,他们能掌握的主要是两个。
文化教育的权力,行政信息渠道。
这两种权力不管是军将还是宦官都无法与他们争夺。
但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一萝卜,一大棒。”
“霸王道杂之。”
刚刚继位的朱厚照一开始是真的以为“天下中兴”,他爹给他留了一份偌大的家业。
直到外面的草原朋友给了他当头一棒。
原来的“王子”如今的草原霸主达延汗巴图孟克,在得知朱祐樘去世后,趁大举入寇大同抢掠,连营二十余里,由新开口毁垣而入。
尽管明军奋勇作战,但诸军仍被围困六七日,人马饥乏。援兵“为虏所扼”,救援难为。
是役,明军最终死者两千一百六十五人,伤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马六千五百余匹,被掠男、妇、畜产、器械不可胜计。
这是土木堡之变以来明军遭受最惨重的损失,明实录称之为“己巳年兵祸以后,所未有也”。
大汉武帝时期
“真像啊”
刘彻慢慢感慨着。
“自仁君圣主后,必有外敌寇边。”
“所以仁君圣主一边会大力发现经济,养育战马,加强边关。”
“一切都是为了后世子孙能有资本安定国邦。”
“此谓居安思危。”
“但弘治一朝”
草原能把边关打成这幅狗样子。
已经明明朝内部很严重了。
最起码,若是内部政治清明,同心协力,边关不会废成这个样子。
随后京军陆续前往援边,户部亦拨银至宣府筹措兵粮,但一切为时已晚。
五月二十六日,苗逵、朱晖、史琳再度与张林等率神铳火器兵往宣府征剿北虏。
期间明军胜一场,斩首八十七级,生擒一人,缴战马两百余匹,夺回被掳男、妇两千七百余人,器械、牛马等无算。
但这场胜利只是一连串失败中的一次偶然逆转。
七月,万全右卫再次遭遇惨败。据兵科给事中邹轩言:
“二将败死,官军六千弃甲祈生,虏皆不杀,削其毛发而纵之。”
{巴图孟克羞辱人是有一的,难怪朱厚照一定要死磕他。}
{削毛发而纵之这是拿大明的脸擦屁股,擦完之后还得骂一句,真难擦。}
{朱厚照刚刚登基,啥也没干,咣一下子!一个继“土木堡之变”以来和蒙古部落作战最惨重的“虞台岭之败”砸他头上了!}
{只要是个要点脸的人,谁不疯啊?上一个可是朱祁镇啊!}
{请注意,此时距离王越和汪直踏破鞑靼王庭才过去了二十五年。}
大清雍正时期
“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雍正看向弘历,突然问道:
“你觉得这是好话吗?”
弘历摇摇头。
这话的意思就是,朱祐樘从朱见深中继承的江山是有很多问题的。
什么问题呢?
就是太平无事,容易让人倦怠。
经济发达,容易让人奢侈。
国力强盛,让人容易骄傲。
这样的局面真的是十分危险啊!
果然,经过朱佑樘十七年的辛勤治理,这些危全都被消除了。
内忧外患,想倦怠也倦怠不起来了。
开中法废弃以后,财政入不敷出,也没钱奢侈了。
军事上被鞑靼部落打成狗,也没啥资本可以骄傲了。
雍正抬头看向天幕,微微叹息道:
“所以,从明孝宗去世开始的此后一百多年,太监、皇帝、大臣轮流上阵,通过各种变法试图挽救国家,搞得不亦乐乎。”
“但都是饮鸩止渴。”
“为何?”
“明武宗死的早,且无子。”
“明世宗宗入大宗,一如明成祖否定懿文太子与明惠帝一样。”
“极力否定明武宗。”
“最后,明武宗的一切努力也都付之东流了。”
“不知明武宗决定明世宗继位时,有没有想到这些。”
“也许没有,或许也不想去想吧。”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巴图孟克也打不下宣府。
最后朱厚照下诏,留军万人于大同,分万人于宣府,使互相应援,仍募土兵,备受古北口诸处。
而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巡边上疏也让朱厚照知道了边境究竟废弛到什么地步。
“以操练为故事,以科敛为得策。”
“军则或粮或草,任其侵克。”
“每军敛银一二钱,谓之“卸甲”。”
“驿站所过,料草不支本色,谓之“打干”。”
“阅视军马,多非素练之兵。或弓矢器械之不习,或坐作进退之不知。其间勇健壮丁,又多困疲,身无完衣,而备冬人马狼狈尤甚。”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微眯双眼。
“废开中法的恶果开始展现了。”
“天下大大的官员都在侵吞着自朝廷拨到边境战款。”
“驱冒水火、蹈白刃之人而夺其衣食,戕其肌肤。”
“如此一般,军将怎不会怀愤积怨?”
“仓卒遇敌,涣然离散者必然比比皆是!”
“这还想让其捐躯效死?成尺寸之功?”
“白日做梦!”
而杨一清也指出,边境废弛的原因就在边储匮乏,还是需要开中盐法。
但请求奏疏往往如泥牛入海
公元506年,正德元年正月,原东宫太监刘瑾受命管五千营。
至此,一位论名声是遗臭万年。
但死后却不乏肯定之辞,甚至部分民间戏曲里,还把他塑造成“青天大老爷”形象的特殊人物,就此登场。
大唐德宗时期
李适有点羡慕了。
“大明的宦官真好用”
能用、能贬。
好用、好扔。
“可惜不适用此时的大唐。”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急躁但不傻。
他看着这天上的一幕幕,瞬间明了。
“毁了”
杀错人了!
魏忠贤,才是自己人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