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九十一章:河套之狱·庚戍之变
    再度回任内阁首辅的夏言一上任就立刻开始整顿吏治。

    中央官员一顿大考核,不合格的一律罢免。

    一场整肃下来,大批官员丢官去职。绝大多数都是严嵩的亲信。

    在如此剧烈风暴下,严嵩始终保持沉默,他也没办法不沉默。

    自夏言回来后,专奏票拟之类的权都叫夏言牢牢把控,他自己完全成了摆设。

    而自夏言回任首辅后,壮志满怀,除旧布新。

    但因官场积弊日久,他的动作越来越大,对百官的控制越来越强,早就因为壬寅宫变搞出几次文字狱的朱厚熜又开始起了疑心,但情况还在控制之中,皇帝也没什么举动。

    直到收复河套之战。

    大汉武帝时期

    听话听音是一个帝王的基本能力。

    而且这都不算是“听音”了。

    刘彻板着一张脸,一言不发。

    霍去病看着皇帝的脸色不好,低头看向刘据。

    ‘朱厚熜后面拉后腿了?’

    刘据看着给他使眼色的表哥,想了想,狠狠的点了一下头。

    ‘对!’

    卫子夫横了一眼这边。

    ‘少搞动作!’

    “什么呢?带朕一个?”

    被吓了一跳的三人立刻作鸟兽散状。

    炎汉和帝时期

    “他的武功应该是没了。”

    刘肇一眼定真!

    他里捧着一枚金纹吞兽的铜炉,点评着:

    “自大礼仪之后,这皇帝的心态就已经定死在那个时间里了。”

    “什么仪礼、青词,都是掌控朝廷的段。”

    “可掌握朝廷之后他又做了什么?”

    “励精图治二十年,一次宫变就打碎他的大志。”

    “这人,终究少了几分帝王气象。”

    邓绥探身点燃铜炉里的熏香,盖上炉顶。轻声道:

    “一战功成,皇帝自然自鸣得意。”

    “没有挫败也不会有进步。”

    “能将朝堂平衡用到这个地步,也明其内心的多疑与无情非常人所能比。”

    “而且,大明外无强敌,内无世阀。”

    “作为对的也只有这帮大臣了。”

    刘肇念叨着外无强敌内无世阀这八字,嗤笑一声。

    “那什么葡萄牙人在沿边当着海寇侵扰疆土,地方豪强勾结官员吞噬财政。”

    “如此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思解决,反而只顾平衡朝堂这种单一无用之事。”

    “罢了。”

    皇帝停了言语,挥了挥。

    “就这样吧。”

    “朕看它可不是为了这些阴私段的。”

    河套,老问题了。

    自明朝景泰时期,就已经是困扰明朝边防的老问题了。

    成化时期,朱见深夺回河套,弘治时期又被拱让人。

    至此,物产丰富的河套草原长期被鞑靼占据,不但养肥了他们的骑兵战马更成为其南下的跳板。

    特别是嘉靖二十年(542)盘踞河套的鞑靼变成了蒙古草原战斗力最强大的俺答可汗部。

    天幕上。

    金戈铁马的胡骑乌泱泱奔袭而来。

    似一片黑云自草原北部南下倾盖边城。

    乌云席卷边境。

    留下一片暗红。

    俺答精通兵法,擅长大兵团作战,多次大举南下,肆虐边关。尤其是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俺答三次大规模侵扰山西,杀掠军民无数。

    严嵩当权的时候,这问题他基本都是坐视不管。

    而夏言则非常重视,复任首辅后,立刻选拔了一位厉害人物就职三边总督:曾铣。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546年七月,兵部侍郎曾铣总督三边。

    八月,河套鞑靼三万骑兵入侵延安府,至三原、泾阳。

    曾铣陈兵边境,派兵夜袭敌营,前后夹击一战得胜,打了一场漂亮的野战骑兵突袭。边关将士士气,也一举提振。

    他也因此而上书“筑边复套”。

    先修筑自陕西府谷至内蒙古准格尔旗之间的边墙,作为军事出击的前哨。

    在修边墙的三年里,抓紧时间练兵六万。

    然后每年春夏之交,部队水陆并进,携带五十日的粮饷出击,直捣河套鞑靼部落巢穴。

    驱逐敌人之后,再在当地修筑卫所工事,屯垦戍边。

    就此一举解决问题。

    大明景泰时期

    朱祁钰猛得站起,又坐下,又站起。

    随后下了台阶,在大殿内来回踱步。

    他好像发现一个大功绩再向自己招啊

    “快去请于谦。”

    他站定身形,看向天幕。

    这大功绩,不要白不要!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下意识的算了一笔账。可以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明朝的实力来。

    这个决策都是相当靠谱。

    “唯一的缺点就是,筑边废钱啊”

    朱见深也想过筑边。

    但就三字

    没钱啊!

    奏疏送上去,夏言当场拍板票拟,全力给朱厚熜游。

    他一表态,其他臣僚也纷纷附和,朝野上下,喊打声一片。

    朱厚熜也赞同“复套”,命曾铣负责。

    {曾铣,嘉靖八年进士,难得的文武双全人才。}

    {当年巡按辽东的时候,一到任就碰上兵变,但人家不慌,略施计就将兵变首恶擒获,不费一兵一卒解决问题。}

    {而他与夏言的关系,也格外亲密,因为夏言的岳父苏纲就是曾铣的同乡好友。}

    {并且曾铣此人更是明朝中期难得的军事战术大师。}

    {即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他也是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军事先驱。}

    {就任总督三边之后,组建了一支大规模的火器战车部队,且独创了“五班轮射法”,将火器士兵分为五列,轮流释放火器,杀伤敌人。}

    {这些军事探索,在整个明朝战争史上都有深远影响,可惜最后死于非命。}

    {老道士除了初期,后期的确是不干人事和正事。}

    大明。

    “他妈的”

    朱元璋忍不住骂了一声。

    “那混球不会把他给砍了吧?”

    马皇后一时也拿捏不准。

    但她觉得老朱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因为他与夏言的关系太亲近了。

    大明永乐时期

    “把这个方法,带入神营。”

    朱棣面无表情的嘱托着。

    他现在一点都笑不出来。

    要是河套问题解决了还好。

    若是没解决他就把人杀了,他都不敢想这天下非议有多大!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朱老四不明白了。

    你掌权不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大明吗?

    现在就只是为了掌权而掌权?

    就一场宫变而已,就把你胆子吓破了?

    朕刀山火海的,阎王家里都不知窜过几次门了。

    “朕决定了。”

    朱高炽眼皮子一跳,心生不妙!

    “以后的太子必须去军营历练历练!”

    “你们真是太脆弱了。”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

    “嘉靖八年”

    “唔也没多少年了。”

    “行,朕记住这么个人了!”

    他看向桌上的白纸。

    上面是一些人名。

    嘉靖二十五年(5)五月,曾铣再度出兵,袭击河套鞑靼部落,打得鞑靼拨马北逃,迁到黄河以北避难。

    朱厚熜嘉奖。

    十一月,曾铣会同陕西、延绥、宁夏三镇巡抚、总兵,商议“复套”方略。

    朱厚熜表示自己一直忧虑河套,但因一直没有堪当大任的重臣而搁置,现在拟定“复套”方略需要会同各部门意见,确定执行方案后再报。

    曾铣这边步步紧逼,一路高歌猛进。

    嘉靖二十六年(54)正月初二,朱厚熜却突然下诏书,质问臣子们,现在收复河套,是最好的时吗?是否军需充足、是否一定成功。

    正月初六,朱厚熜又下了个雷人诏书,询问打仗会劳苦百姓,请问大家忍心吗?

    大唐玄宗时期

    “果然”

    李隆基一脸不出乎我意料的表情。

    “这人就没想过真的收复河套。”

    “他是在钓鱼啊。”

    大宋。

    赵匡胤看的眼熟。

    “这不大宋吗?”

    前方打仗,后方皇帝拉后腿。

    “你们怎么就不学好呢?”

    而这场变故则缘由严嵩,他趁夏言力主“复套”时予以构陷,指责曾铣开边启衅,实乃误国。

    朱厚熜大怒。

    兵部尚书王以旗又重新组织廷议,认为不能“复套”。

    于是朱厚熜罢夏言首辅,逮捕曾铣入京,由王以旗总督三边军务,赞同“复套”的大臣议罪夺俸。“复套”由此终止。

    令人唏嘘的是,锦衣卫到前线逮捕曾铣时,曾铣又刚刚深入河套袭击鞑靼部落,刚打了大胜仗。

    恰好,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曾因被曾铣弹劾而押解进京,严嵩通过仇鸾曾铣与夏言的关系,于是弹劾曾铣交结近侍。

    明朝边帅勾结中央大臣就是死路一条,这个罪名一坐实,谁都没救了。

    嘉靖二十六年(54)三月二十八日,曾铣被处斩,子女遭流放。

    四月初二,罢官回家的夏言也被抓至京城。

    十月初二,问斩于西市,妻、子,流放。

    这桩冤案,便是“河套之狱”

    嘉靖二十八年(550),俺答遣使互市被拒,随即上演骑兵大突袭。

    八月十四日,俺答攻克古北口,趁势南下,劫掠怀柔、顺义。明军一触即溃,鞑靼军长驱直入,半夜在营河孤山、汝口等地扎营。明朝中央震惊,京师戒严。

    侵扰二十天后,在同意与俺答开通马市后,才满载着掳掠的人口钱粮,得意扬扬离开。

    这场奇耻大辱,史称“庚戍之变”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