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一十一章:励精图治的小皇帝
    作为一个皇帝,尽管年幼,还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

    况且万历与隆庆不太一样,他有点类似嘉靖。

    这一点从他视朝就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是纯粹的礼仪举动,但也常常就朝政大事而有所指示。

    大明。

    “算咱求你了!”

    朱元璋倚着一旁的扶,有气无力道:

    “你像点好人吧”

    马皇后拿着帕给他擦着。

    淡淡道:

    “你也别纠结这些事了。”

    “就拿后代子孙的作为引以为鉴得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

    殿内归于沉静。

    例如隆庆六年(52)十月二十三日,万历视朝时,以湖广随州知州周行贪墨太甚,革职为民,交巡按御史审讯,并就此事发诏书给吏部,以严厉的口气指出:“近来查勘官员久不奏报,贪吏无所惩戒,亏枉久不获伸,抚按官所干何事?便令上章完报,不得推诿故纵!”

    二十四日,他又看了广西道御史胡涍的奏疏。

    胡涍借着十九日晚上的星变之相,以“妖星见懿庆宫”为事由,认定这次星变应在宫妾无疑,便信口议论嘉靖、隆庆两朝宫妾闭塞后廷。

    老者不知所终,少者实怀怨望,寡妇旷女愁苦万状。由此,消弭星变,当务之急是释放宫女,建议皇上遍察掖廷中未曾蒙先帝宠信的宫女,无论老少,一概放遣出宫。

    为了增强服力,他还引经据典“唐高不君,则天为虐,几危社稷。此不足为皇上言,然往古覆辙亦当为鉴”。

    第二天,文华殿讲读刚完,皇帝就拿出胡涍的奏本,指着其中“唐高不君,则天为虐”二句,叫张居正看,责问:“所指为谁?”

    张居正解释其本意是为了放宫女,语言有所放肆但心无他意。

    然而皇帝直接降旨诘责胡涍。胡涍接旨后,上疏引罪,落个革职为民的处分。

    大汉。

    “有点意思。”

    刘邦摸着胡须。

    “斥逐高拱,令其回籍闲住,这是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

    “一开始乃公以为这事只是因为冯保与张居正一策划的,加上皇后与贵妃的示意。”

    “但乃公忽视了明朝的制度。”

    “若是没有他本人的同意,决不可能采取如此断然的措施。”

    吕雉也有同感,她眯着一双杏眼若有所思道:

    “原本以为是内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司礼监太监冯保扶掖,外有张居正统揽大权。”

    “但观其行为,这皇帝是颇有主见的人,并且对臣下妄言极反感。”

    “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

    刘邦沉吟片刻,看向吕雉道:

    “年纪,嫉恶之心就如此之强。”

    “张居正若懂得功成身退之法便罢了,若是一往无前”

    吕雉摇摇头。

    “断无可能,看张居正权谋法,其城府甚深。”

    “这种人自视甚高,绝无退步而言。”

    “此二人必有针锋相对之日。”

    帝后二人沉默了。

    脑中想着同一件事。

    盈儿要是年纪就有此心,哪里还会有那么多事。

    十二月初六日,皇帝按例视朝,将不来上朝的一百七十三名文武官员“各罚禄俸三月”

    万历元年(53)正月十九日,视朝时,纠仪御史面奏:查点文武官员失朝者,新宁伯谭国佐等一百一十九员。他还是下令,各罚禄俸三月。

    万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视朝时又命御史纠查文武官失朝者,一查,数目惊人,竟有抚宁侯朱冈等二百七十四人不来上朝。于是传旨:各夺俸一月。

    以后失朝者便明显减少。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扫了扫身上的糕点面渣。“别,这皇帝还挺有正事。”

    “不像嘉靖,把上朝当作儿戏。”

    李泌慢慢吃着酥山,淡淡道:

    “时了了,大未必佳。”

    李隆基眼睛一亮。

    “长源可教我?”

    李泌怪异的看了一眼皇帝。

    他怀疑这人再逗他。

    “陛下忘了隆庆皇帝的天象了?”

    李隆基还真没上心。

    废话!

    自己受了多大罪才有那些寿命。

    他安安稳稳得了九十年!

    二十二分!九十年!

    还讲不讲天理了!

    他一直气着呢,然后就是开始吃。

    现在李泌一点他才细研其中真意。

    “行,朕懂了。”

    李隆基拿起一张胡饼继续啃。

    这就看着吧。

    看看大明皇帝又作个什么。

    但皇帝毕竟初视朝政,一切都感到陌生,因而对于辅臣张居正是事事仰赖的,对他尊崇备至,开口即称“元辅张先生”,总是以“先生”相待。

    张居正也尽心尽责地辅导皇帝处理朝政,大至朝廷用人之事,至宫中节俭之事,无不一一关照。

    为了使皇帝知人善任,万历二年(54)十二月,张居正与吏部尚书张瀚、兵部尚书谭纶,特制御屏一座,绘全国疆域,登录知府以上官员姓名籍贯,以供省览。

    天幕上。

    文华殿。

    讲读完毕,皇帝从怀里掏出一块白玉色的牙牌。

    “先生你看。”

    张君正双接过皇帝递来的牙牌。

    上面锓刻着三十六字。

    谨天成、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

    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

    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

    皇帝笑着道:

    “先生,这十二事是朕亲笔所书。”

    张君正双递还牙牌,笑道:

    “陛下的这些话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全包括在里面了,可以终身奉行。”

    “今后陛下所行与所写如有不合的地方,左右臣下得执牌以谏。”

    皇帝将牙牌收回怀内,拍了拍,朗声道:

    “好!”

    皇帝也深知元辅张先生的用心良苦,特命太监在宫中赶制牙牌一块,亲笔书十二事,制成牙牌,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警。

    皇帝与元辅之间关系如此融洽,为明朝所罕见。

    并且在太后意见与张居正意见不一致时,他还是听张居正的。

    而皇帝每次视朝,都亲览奏章,十分认真。

    年岁虽,但他颇有一点励精图治之意。

    基于这种考虑,他放让张居正总揽朝政,而自己则潜心于日讲与经筵,为日后亲政做好准备。

    而两宫皇太后与皇帝的放,也让张居正“中外大柄悉以委之”。

    而张居正也当仁不让,“既得国,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