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二十九章:趁势而起·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

    其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

    所以他从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十岁时,其母去世,他与继母相处不好,十九岁时和父母分居。

    天幕上。

    在白山黑水之间。

    几个穿着皮袄的身影在茂林中穿梭着。

    尺深的脚印布落在茫茫白雪上。

    画面一转。

    几个穿着袍褂戴着皮帽的少年在街市上叫卖着。

    为了维持生计,努尔哈赤每于采集季节(三月至五月和七月至十月),与伙伴们一起,到莽莽林海中去挖人参,采松子,捡拾榛子、蘑菇等,晚上三、四个人一伙住宿在自己搭的窝棚中。

    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过活。

    也因此在抚顺关马市进行的贸易活动中,广交汉人,了解到汉族的社会经济情况,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

    所以他懂汉语,识汉字,“好看三国、水浒”,“自谓有谋略”

    后来,努尔哈赤又投到明朝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部下。

    大汉。

    “这经历”

    刘邦眯眼看着天幕。

    了解底层,又从贸易中了解社会,然后进入军队学得军事知识。

    这一套锻炼才能与胆识的经历,都是有为之主的标配啊。

    “此消彼长”

    “有几分宋金之间的影子了。”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若有所思。

    明朝的对出现了?

    这种局面确实有点岌岌可危。

    不过与宋朝不同,明朝边镇要地还是握在里的。

    只要不出一个像石敬瑭那样的人,这些人还打不进来。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有点生气了。

    “见鬼的后金!”

    一提金朝他就想起那三个王八蛋!

    靖康之耻!

    “扒了皮都不解恨!”

    然后这又跳出个后金!

    但就目前明朝的情形

    赵煦轻叹口气。

    “恐怕要成心腹之患啊。”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目光炯炯。

    “天下,有德者居之!”

    “明帝无德,合该我大清得之。”

    万历二年(54),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统一建州三卫,引起了明朝的警觉。

    明朝对女真族一贯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不允许霸主出现,因为一旦渔猎部落或游牧部落出现霸主,就会对中原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

    而王杲竟然主动进攻辽阳、沈阳这两个辽东重镇,被辽东总兵李成梁击败,后被押送至北京处死,其子阿台逃至古勒寨。

    万历十一年(53年)李成梁袭击古勒寨阿台驻地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及父亲塔克世皆遭冤杀。

    因为当时阿台之妻是努尔哈赤伯父礼敦之女。

    觉昌安闻古勒寨被围,同子塔克世进入古勒寨救孙女,觉昌安“欲携孙女以归,阿台不从”。

    然后明军攻破古勒寨,在混乱中,觉昌安和塔克世也被明军所杀。

    天幕上。

    气质沉稳下去的少年穿着战甲。

    左右各有六名甲骑。

    他们纵横在于草原与山水之间。

    身后的人也越来越多。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祖父、父亲被误杀一事觉得有些内疚,就授予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并封其为建州都督,以示慰问。

    努尔哈赤又世袭了祖父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一职。

    当时,努尔哈赤认为是女真族的另一个首领尼堪外兰挑唆明军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与父亲,一心复仇的他于万历十一年(公元5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进攻尼堪外兰的驻地图伦城,号称“十三甲起兵”。

    由此揭开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统一女真诸部的军事行动的序幕。

    开始时,战斗规模极,通常为几十人的械斗,围攻对方的城寨,然后逐步扩大升级,参战人数越来越多,达到数百人、上千人,努尔哈赤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万历十六年(5),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诸部。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的背后突然一阵发凉。

    这人是有备而来啊!

    建州指挥使一职,是有朝贡资格的!

    而从建州到北京朝贡,要途经抚顺、沈阳、辽阳、广宁、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地。

    只要熟悉了这条路,那对辽西走廊、辽东布防、长城沿线、山海关以及北京就都非常熟悉了!

    同时,因为处于明军麾下,他也会对朝廷官员的处事风格以及明朝军队的战备、盔甲、弓箭、火器等基本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

    但问题来了

    此时朝廷对他又有多少了解呢?

    {李成梁、戚继光,包括万历本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努尔哈赤实际是比王杲更危险的敌人。}

    大明神宗时期

    朱翊钧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阴着脸看着天幕。

    “现在,朕知道了。”

    {你们李成梁到底是不是有意纵容,养寇自重?}

    {不一定,刨除上帝视角,在努尔哈赤之前,已经有多个类似的人物被明朝消灭了,王杲只是最近的一个。}

    {在李成梁看来,纵使努尔哈赤造反,无非是王杲第二而已。}

    {他之所以不干涉,是想让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过程中成为明朝掌控女真诸部的一个“白套”。}

    {毕竟只要能控制努尔哈赤就控制了女真诸部。明朝又不想直接介入女真诸部的管理,就只能找一个代理人。}

    {只能,努尔哈赤确实有几分运道在身上。}

    季汉。

    刘备虽对运道二字深以为然,但却不认同。

    “根本就是自视甚高,傲慢四夷。”

    “这运道,是大明自己送上的。”

    万历二十年(592)平倭援朝之战开始。

    作为援朝的主力之一,本用于威慑女真诸部的辽东骑兵在朝鲜损失惨重。

    辽东驻军开始对女真诸部的兼并活动置身事外。

    就在援朝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努尔哈赤趁击败海西女真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三万人。

    战争人数从几十人、上百人一下子跃升至数万人,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

    但明朝边将认为,只要努尔哈赤不明确反叛,只要不在自己任内出事就好。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都不知道什么好。

    骂这些边将?

    是该骂,但追其缘由,还是大明皇帝挖的坑把他们埋了。

    “一饮一啄啊。”

    他都不考虑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能做什么了。

    因为什么都做不了。

    万历三十一年(603),努尔哈赤建赫图阿拉城,作为自己的政权中心。

    万历四十四年(66)在赫图阿拉城称汗。

    而就在努尔哈赤称汗的前一年,明朝蓟辽总督还向朝廷奏称,努尔哈赤忠于明朝、唯命是从。

    更荒唐的是,努尔哈赤称汗两年以后,万历竟然还不知道努尔哈赤已经称汗建国了。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扇子往上一拍。

    毫不掩饰道:

    “看看!看看!”

    “实亡于他是冤枉他了吗!”

    “怠政、懒政,把整个大明都懒进去了!”

    “你要以他为例啊!”

    永琰看着一大把年纪还生龙活虎的阿玛,心下烦闷。

    我宁愿你懒点。

    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6),后金发生大水灾,导致了严重的饥荒。

    为了解决危,努尔哈赤公开向明朝问罪,发布“七大恨”,诉明朝历史上对建州女真的欺压,主要是诱杀了他的祖父与父亲。

    随即,努尔哈赤攻下明朝边防重镇抚顺,万历才知道努尔哈赤称汗建国之事。

    万历震怒,随即一场规模巨大的反击组织起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