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八十七章:少年天子·康熙皇帝
    大汉。</p>

    刘邦不懂什么叫一代本一代神。</p>

    但也明显看出天上这东西是越来越放飞自我了。</p>

    “此物能横扫天下,天下无敌啊。”</p>

    吕雉眉头一跳,带着几分难言之意。</p>

    “你是一点不看此物运用的前提条件吗?”</p>

    刘邦愣了一下。</p>

    “哦!认父啊!”</p>

    “多简单,跟敌人的儿女结义联姻一下不就解决了?”</p>

    然后刘邦眼睛轻眯,嘴角勾起,看着吕雉调笑道:</p>

    “所以娥姁以为这物件应该怎么用呢?”</p>

    “不会是挨个认父吧?”</p>

    吕雉咬着牙关。</p>

    老东西!</p>

    </p>

    大清康熙时期</p>

    皇帝的脸一会青一会白。</p>

    有一一,这东西威力确实惊人。</p>

    就看那被纵贯的紫禁城就可得之。</p>

    但这使用条件实在是</p>

    胤礽眼睛转了一圈,岔开话题道:</p>

    “若是能将此物换成寿命,鳌拜等人也不能那么耀武扬威。”</p>

    提起鳌拜,康熙脸色变好许多。</p>

    “哼。”</p>

    </p>

    天幕上。</p>

    孝庄太后坐在暖榻上。</p>

    身前是一名身穿官服头戴红顶的洋人老者。</p>

    “汤老师,福临德薄,恐怕是过不去了。”</p>

    太后哽咽道:</p>

    “这孩子最信任你。”</p>

    “今儿,他留下几个孩子俱都年幼。”</p>

    “老二福全九岁,老三玄烨也才八岁。”</p>

    “福临一走,这继位的该是福全,还是玄烨呢?”</p>

    没有一丝犹豫,老洋人直接道:</p>

    “当然是得立三皇子玄烨。”</p>

    太后停顿了一下,继续道:</p>

    “为什么是立玄烨?”</p>

    洋人直白道:</p>

    “因为三皇子已经得过天花,不会再那么容易死了,虽然脸上满是麻子,但将来会活得长。”</p>

    </p>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感染天花。</p>

    天花在当时是一种极难治愈的传染病,清朝很多皇子、公主都是因为得天花而夭折的。</p>

    这时,顺治还当英年,没有郑重考虑过身后大事,当病情突然恶化时才想到立嗣的问题。</p>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本想立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皇太后不同意,并提出让三子玄烨继位。</p>

    顺治帝犹豫不决时,当时在宫中服务的耶稣会士汤若望又对他,在皇帝八个幼子中,只有玄烨出过痘,身体有了免疫力,对继承皇位最有利。</p>

    于是,顺治下诏立三子玄烨为太子。</p>

    但三皇子玄烨只有八岁,顺治担心自己死后再次出现势力强大的同姓王夺权的情况。</p>

    此时具有雄才大略的孝庄皇太后为顺治出策,授意他变革旧制,改用元老重臣共同辅政的办法,遏制诸王的权势。</p>

    顺治采纳了孝庄皇太后的良策,在遗诏中任命威望高、资历深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重臣为辅政大臣。</p>

    索尼、遏必隆和鳌拜都是皇太极的旧部,因为拥立皇子继位而遭到多尔衮的打击,直到顺治亲政后,才恢复了几个人的官职,并委以重任。</p>

    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的部下,多尔衮死后,他首先告发多尔衮谋逆之罪,立下大功,博得了顺治帝的信任。</p>

    这四个人都是历经三朝或四朝的元老,在朝廷中的地位无可争议,是顺治帝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最合适的人选。</p>

    </p>

    {康熙能当上皇帝看起来无风无雨,波澜不惊,实际上内部暗涌四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惊涛骇浪。}</p>

    {而久经风浪的孝庄能将这一切控制在无声无息中,不愧是一个高明的政治操盘,妙控局,无风无雨。}</p>

    {但孝庄为什么会选玄烨呢?就因为玄烨得过天花?}</p>

    {大差不差吧,毕竟当时备选的主要是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这两人都是庶出。}</p>

    {因为顺治对皇后很不感冒,所以他的孩子基本都是庶出,从没有跟任何皇后生下过一儿半女。}</p>

    {福全比玄烨年长,这是福全的优势。但是,福全也有自己的劣势,首先一点就是,福全没有患天花。}</p>

    {脸上没麻子当然雅观一点,但当时满人对天花视若魔鬼,如果有一天福全不心患上天花一命呜呼,大清岂不又要折腾一番。}</p>

    {所以汤若望的话确实打七寸上了,康熙也确实活的长。}</p>

    {其实认为康熙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天花也不全对,他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优势。}</p>

    {在康熙五岁的时候,曾经和福全、常宁一起去向父皇问安。顺治心血来潮问这些孩们将来有什么志向。}</p>

    {常宁那时才三岁,连志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自然无法回答,福全回答:“愿意做一个贤王。”康熙回答:“我长大后一定要效法父皇,为国家竭忠尽力。”}</p>

    {康熙明显比其他孩子警聪敏,孝庄选定他应该是有眼光的。}</p>

    {这段大概率是后加的。}</p>

    </p>

    大汉惠帝时期</p>

    “那确实。”</p>

    刘盈扯了扯腰带,拿起桌上的烤肉大口吃着。</p>

    “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身体!”</p>

    “一切雄心壮志都要依靠体魄!”</p>

    吕雉额头上暴起青筋,看着他咬牙切齿道:</p>

    “体魄是锻炼出来的!”</p>

    “不是让你这么胡吃海塞的!”</p>

    “看看你!你现在站起来能看到自己脚吗!”</p>

    刘盈拿肉的顿了顿,随即又继续咬着。</p>

    “阿母!吃完这顿儿子就去锻炼!”</p>

    吕雉深吸一口气。</p>

    “你最好是”</p>

    真是绝望啊</p>

    老子那副鬼模样,如今儿子也有几分像他老子!</p>

    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算了!</p>

    </p>

    天幕上。</p>

    脸上带着麻子的皇帝坐在龙椅上。</p>

    身后依然是孝庄太后。</p>

    而身前,则是四位威势赫赫的辅政大臣。</p>

    </p>

    </p>

    顺治十八年(66)正月初七,顺治皇帝死于养心殿。</p>

    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宣读遗诏,继承皇位,年号康熙。</p>

    四位辅政大臣也临危受命,在顺治帝灵前发誓:不与诸王私下往来,不结党羽,不受贿赂,尽力辅佐幼主忠君报国。</p>

    </p>

    大汉昭帝时期</p>

    刘弗陵看着四位“辅政大臣”不动声色。</p>

    四人辅政大臣身份的确立,也就标志着清朝一种新的体制的形成。</p>

    这种体制要求四位大臣遇到国家事务时,要先协商共议,然后再一同奏明太皇太后和皇帝。</p>

    待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认可之后,四位大臣才能按照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口谕或者拟旨来颁布执行。</p>

    这种新的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多尔衮那种把持大权的现象,能将权力掌握在皇太后或者皇帝中。</p>

    但是,辅佐体制的缺陷和弊端也很清晰。</p>

    成为辅佐大臣的人都位高权重,他们可以直接进入皇宫大内,甚至能代替皇帝批阅奏折。</p>

    一旦四个人权力均衡的局面不能维持,一方占优,那么,很容易造成皇帝权力架空,辅政达成独断专行的情况。</p>

    刘弗陵点指,轻笑一声。</p>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p>

    可不是每个权臣都是大将军与诸葛丞相。</p>

    更多的是曹丞相与司马老贼。</p>

    “四个人,恐怕都难以善终啊。”</p>

    </p>

    这四个人并不能和衷共济,共谋国是。</p>

    最先是索尼与苏克萨哈意见不合,其后,鳌拜与苏克萨哈也闹了纠纷。</p>

    当年多尔衮占了北京、吞了北直隶(河北省)之时,曾准许旗人圈汉人的房子与田地作为己有,而命令受害的汉人自己另找房子与田地作为补偿。</p>

    多尔衮所领的正白旗,由于是“天之骄子”,就占了蓟州与遵化府、迁安府各县,土地较肥。</p>

    镶黄旗虽则地位在正白旗之上,却被多尔衮限定在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等县,土地较差。</p>

    鳌拜要翻旧案,叫正白旗与镶黄旗互换土地。苏克萨哈反对,两旗的人均已住久了,搬动起来不方便。</p>

    鳌拜不管苏克萨哈反对不反对,命令大学士兼户部管部大臣苏纳海,会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去主持换地的事。</p>

    三个人试了一下,觉得行不通,要求把换地的事停办。</p>

    康熙五年(666)十二月,鳌拜用康熙的名义,下一道圣旨,苏纳海等三人“藐视上命”,一齐处斩。</p>

    康熙六年(66)六月,索尼病故,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的争斗白热化</p>

    康熙七年七月,康熙亲政,苏克萨哈自知斗不过鳌拜,上疏请求引退,疏中有这么两句话:</p>

    “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余生。”</p>

    康熙这时才十五岁,看不懂这两句话,要问苏克萨哈:何以必须守先帝陵寝,才能保全余生?</p>

    鳌拜抓住会,苏克萨哈“怨望对皇上,不愿意把政权还给皇上。</p>

    又列举了苏克萨哈二十四项大罪,应该和他的大儿子查克旦,一齐凌迟处死。他的其他儿子与若干孙子、两个侄儿、两个远房本家,统统应该斩首。</p>

    康熙不肯,鳌拜卷了袖子走来,似乎要动的样子。</p>

    康熙害怕,就准了鳌拜的奏,仅仅把苏克萨哈一人的刑罚由凌迟改为绞死。</p>

    </p>

    {这的不清不楚的,我来填补一下!}</p>

    {四个“内大臣”是御前侍卫之长,非“上三旗”的成员不能充任,就清朝以旗为本位的政治结构而论,是相当重要的职位。}</p>

    {正黄、镶黄二旗原为皇太极所领,正白旗则为多尔衮所领。}</p>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连同正黄、镶黄两旗,划为皇室的永久直属的“部曲”,成为所谓“上三旗”。}</p>

    {而四个辅政内大臣里,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与鳌拜是镶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p>

    {而论资格是索尼第一,苏克萨哈第二,遏必隆第三,鳌拜第四。}</p>

    {所以鳌拜这家伙是想将镶黄旗的权利夺回来?}</p>

    {鳌拜猖狂起来,还不是因为宗室人才出现断层,那些开国的王爷死的都差不多了,又见康熙年幼就支愣起来了。}</p>

    {然而这个皇帝可是有清一朝,皇帝里综合能力能力排前三的猛人,欺负他的后果有一个算一个,都没得善终。}</p>

    </p>

    大宋真宗时期</p>

    “你善终不善终的。”</p>

    赵恒用指搔了搔眉尾。</p>

    “这行为确实嚣张跋扈了。”</p>

    “一股子将要狗脚朕的味道。”</p>

    “哪个皇帝容得下你呀。”</p>

    刘娥合袖在腹,端坐着轻声道:</p>

    “这鳌拜和康熙的矛盾,恐怕不止是臣权和皇权的矛盾,其实也是一个治理路线问题。”</p>

    “只看鳌拜的行为,固执蛮横,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p>

    “一股子努尔哈赤时期的做法,应该也代表了一部分满洲旧贵族的想法。”</p>

    “看天幕所讲,这个皇帝不是轻与之辈。”</p>

    “鳌拜与满洲旧贵族的思想应该会在他这里转变。”</p>

    </p>

    天幕上。</p>

    宫殿内。</p>

    一身官服的鳌拜正叩礼起身。</p>

    突然!</p>

    七八个少年从殿里冲了出来。</p>

    他们两个人一组的迅速朝着鳌拜扑了过去。</p>

    两个人扑向鳌拜的左臂,两个人扑向鳌拜的右膀。</p>

    另两个人压住了鳌拜的左腿,还有两个人扭歪了鳌拜的右脚。</p>

    动作娴熟又配合默契。</p>

    鳌拜的双被反扭到了背后,双脚也被反扭到了背后。</p>

    同时,又有两个少年从殿里跑了出来。</p>

    一个里拿着一圈绳索,另一个则提溜着一张大渔。</p>

    提着绳索的少年跑到鳌拜的身边,十分麻利地将鳌拜的脚反捆在了一起。</p>

    此时,康熙缓缓从弘德殿里踱过来。</p>

    笑眯眯地道:</p>

    “鳌大人,你也会有这么一天?”</p>

    </p>

    鳌拜逼迫康熙除掉苏克萨哈,康熙虽则如此做了,心中却立定了除掉鳌拜的主意。</p>

    他召集一些王公大臣的少年子弟作为侍卫,到宫里陪他练习“扑击之戏”</p>

    康熙八年(669)五月初三,鳌拜照例上朝,康熙使了一个眼色,众少年把鳌拜揪住,摔倒在地,把鳌拜捆了。</p>

    随即,康熙叫诸王与大臣定鳌拜的罪。</p>

    诸王大臣回奏鳌拜有三十项大罪,应该灭族。</p>

    康熙,姑念他效力年久,免死,改判监禁、抄家。</p>

    最后,鳌拜的两个弟弟玛里穆与塞本得、侄儿讷莫,他的党羽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璧图,学士吴格塞,一律斩首。</p>

    </p>

    {还有个法。}</p>

    {一开始,康熙皇帝想把鳌拜杀了,但是最后没杀。}</p>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记载,鳌拜要求见康熙,然后把衣服脱了,露出背上胸前累累伤痕,他这些都是当年救康熙的祖父皇太极受的伤。}</p>

    {康熙一看就心软了,决定宽大处理,没有杀他,只把他囚禁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