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孙山,科举 > 第766章 打着“关爱”的旗帜,做着“八卦”的举动
    孙山打算一直宅在“闲人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读圣贤书。</p>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p>

    京城报早上发行,中午何书骏就看到,等到了下午,孙山收到不少亲朋好友的关爱和问候。</p>

    他们这伙人打着“关爱”的旗帜,做着“八卦”的举动。</p>

    孙山收到朱鹏云的信,信中先表示对他出尽风头很高兴,然后八卦八卦报的事是不是全真的?还诉看了他跟杜会元的对比,觉得他更厉害,不愧是自己的好友,简直是他们这些农家子的典范。</p>

    孙山看到这里呸了一声,朱鹏云哪里属于农家子,他是杀猪佬的子孙,请不要定错位。</p>

    然后再看孔毅的来信,这个更八卦,连连感叹他的好友孙山竟然有这样的奇遇,感叹自己随便在大街认识的人竟然是奇人。</p>

    孔毅还等殿试后,记得约他,要孙山亲自给他讲述一下三次抽到臭号的心情,他一次都没抽到过。</p>

    当然更要讲述吃鲫鱼怎样中毒?是不是京城报搞错。</p>

    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吃鲫鱼中豚毒的,简直闻所未闻,天下奇闻。</p>

    孙山不亲自告诉他,是不会信的。</p>

    最后鼓励孙山好好准备殿试,跟杜会元比一比,不定能把杜会元比下去。</p>

    孙山看完后又呸了一声,把孔毅的信扔一边去。</p>

    像孔毅这种有三姑六婆气质的书生,一定不能跟他八卦自身的事,要八卦都找别人的事八卦。</p>

    接着看到老乡陆语鸣的信。</p>

    到老乡,孙山暗叹一声,陆语鸣跟大表哥同一届赴京赶考,结果大表哥已经做官了,陆语鸣还在科举路上蹉跎,足足落榜了三次。</p>

    哎,真是多苦多难的老乡。</p>

    陆语鸣信上先表明京城报上面的料不是他报的。他什么都没,什么都没做。</p>

    因为害怕孙山误会(谁叫来自漳州的只有孙山和陆语鸣),所以写信明意。</p>

    孙山看到这里,嘴角抽了抽。</p>

    一开始孙山就怀疑陆语鸣了,此时写信过来,孙山也不好怀疑。</p>

    只不过陆语鸣得再好,也摆脱不了嫌疑,毕竟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最老乡。</p>

    陆语鸣之后感叹孙山真的好奇特,一步一步勉勉强强地踏线,这运气也没准的。</p>

    最后陆语鸣问孙山拜不拜神,如果拜,最喜欢拜哪个神,他也想去拜一拜。</p>

    孙山把陆语鸣的信扔一边,拜肯定拜,来孙家村的野猪坡拜!</p>

    接着看到陈东零的来信。</p>

    开头就哈哈大笑三声,直言不讳地对孙山成为“红”而高兴。</p>

    还问孙山要不要跟他合作,生产一批“幸运物”在京城卖。</p>

    就这些幸运物被孙山摸过,哪家书生买了它,就不会“名落孙山”。</p>

    四月份有府试,八月份有院试,趁着孙山现在是红人,肯定很好卖。</p>

    还坦白如果自家子进考场,一定会买一买孙山摸过的东西。像他这种对自家子没有信心的父母,肯定希望平安过线。</p>

    还别看孙山名次最后,但这种好运,一般人都盼不来。</p>

    先拔头筹的只有一个人,名落孙山的却一堆人,不少得过且过的考生也希望像孙山一样过了就行,名次不要求。</p>

    </p>

    孙山看到陈东零给自己的“发财大计”,不得不感叹买卖人就是买卖人,脑瓜子特灵活。</p>

    这样都能想得出来,孙山佩服不已。</p>

    陈东零的计划,不定还真行得通,特别趁着孙山此时此刻的大流量,一群跟风的人肯定会买,啧啧,轻轻松松实现财富自由。</p>

    只不过孙山现在是准“公务员”,这种事绝对不参与,只恨“身份”不允许,白白错过发财计划。</p>

    孙山把陈东零的信抛一边,然后看到陈进的信。</p>

    想不到陈进师兄也过来凑热闹,孙山瞬间无语了。</p>

    陈进和孙山一样,都要准备殿试,怎么还有闲情雅致来八卦的?</p>

    孙山打开信,陈进先来一番恭喜贺喜,然后就八卦孙山京城报上面爆料的真实性。</p>

    还如果是真的,一定要回信,好让他悬着不相信的心重重落下来。</p>

    孙山把陈进的信扔一边,非常确定肯定一定地告诉陈进,报上的内容亦真亦假,特别对他外貌的描述,假都不能在假了。</p>

    孙山看了那么多信,就没有一个人替他被京城报如此扭曲事实的外貌描述而不平。</p>

    个个不是关心臭号,就是中毒,以及围绕在他身边“倒数第一”来做文章。</p>

    呸,果然患难见真情,还是他家桂哥儿好,替他抱打不平。</p>

    这些什么朱鹏云,陈进都是塑料同窗好友情。</p>

    还有不少人也给孙山写信,比如陈直延陈会长,同坐一条船的陈三哥等人。</p>

    个个都来八卦地问真伪,孙山看都不想看,生气地直接把信扔了。</p>

    随后不得不又让桂哥儿从地上把信捡回来。</p>

    桂哥儿心疼地:“山哥,不要想那么多了。好好读书,我们殿试好好看,让那些人刮目相看。”</p>

    桂哥儿一封一封地把信捡起来,刚才看到山哥握信的都抖,看来真的气得不行。</p>

    桂哥儿可心疼了。</p>

    孙山像条咸鱼,躺在床上,摸了摸额头,感觉头大了。</p>

    看来事情的热度比他想象中的还热烈啊,这件事恐怕还要流传一段时间。</p>

    随后孙山摇了摇头:“算了,不想了。”</p>

    对着桂哥儿:“桂哥儿,去外面买多几份报回来,看到关于我的内容就买回来,知道没?”</p>

    桂哥儿疑惑地问:“山哥,怎么了?”</p>

    孙山摆了摆,不解释,让桂哥儿去买,不要问那么多。</p>

    桂哥儿醒目地闭嘴,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走出去,鬼鬼祟祟去外面买报了。</p>

    至于孙山为什么买?没啥原因,只想买。</p>

    想到自己好不容易上一次头条新闻,肯定要买回来留作纪念。</p>

    当然更要把报带回黄阳县,让洪秀才和郑童生看一看。</p>

    特别是“洪氏私塾”“郑氏私塾”这八个字,他们两个肯定很激动。</p>

    一个私塾,竟然出现在京城的报里,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感。</p>

    让他们有本钱对着学生吹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