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照西县城的百姓脸上比去年多了喜色,陆续有先前去外地投奔亲戚、谋生的人家携家带口回到故里。</p>
周诚相信,萧条几年的县城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生。</p>
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所求不过是活在太平年月,有片瓦遮身,有衣穿有饭吃。</p>
至于王朝更迭于自己而言又有多少干系。</p>
只要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安乐祥和的日子,谁做皇帝又有什么关系。</p>
路过陈芸娘买的铺子,门敞开着,门头牌匾上写着周家点心铺。</p>
铺子里有几个买点心的客人。</p>
殷氏和陈月母女在里面忙活。</p>
周诚靠边停下马车,跟吕素禾了声走进点心铺。</p>
“客人喜欢什么点心可以免费试吃”</p>
殷氏话未完,抬头见是周诚,惊喜地:“哎呦,是妹夫回来了。”</p>
“姑父。”</p>
周诚笑笑:“大嫂,阿月,你们先忙。”</p>
铺子不大,只有三十多平方,后边隔出二十平方做点心,前面卖点心。</p>
点心种类不多,目前只有绿豆糕、红豆糕、桂花糕和桃酥。</p>
殷氏母女忙完一头,将客人送出门,让陈月去后面倒碗热水出来。</p>
笑着对周诚:“妹夫,恭喜啊!以往人人都咱们照西县是穷苦之地,做官儿的都不愿意来,没想到出了两位国公爷。”</p>
殷氏眼尾笑出褶子,激动的脸上泛起红光。</p>
国公爷啊,她以前只知道县太爷、知州大人、将军、再往上就是丞相、皇帝。</p>
后来才知道,皇帝大功人。</p>
古往今来,即便是为朝廷殚精竭力丞相也没人封为国公爷。</p>
殷氏觉得自己和儿女能得认识周诚便是三生有幸,如今得他照拂,后半生不荣华富贵,起码不用为了吃穿发愁。</p>
两个儿子若是争气些考上秀才最好,考不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p>
她和陈满仓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庄户人,爹娘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儿子高中做官。</p>
她认为能有吃有穿,平平顺顺过一辈子就是有福之人,不能要求太多。</p>
殷氏相信只要自己和孩子们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p>
儿女能有门好亲事,这辈子也不用辛辛苦苦的过活。</p>
周诚从殷氏口中得知,皇帝封他为安国公,赏良田万亩,黄金千两,圣旨在两个月前便已送到大营子沟。</p>
而另一个为国公爷便是战功卓着的定国公杜武。</p>
这个消息让周诚颇为欣喜。</p>
不用去朝堂上点卯,自由自在,有个护身符一样的身份,这才是他想要的。</p>
当然,有了万亩良田,那他就是大地主。</p>
这在前世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p>
六个儿子,分到头上每人有一千多亩,就是不知道这良田在什么地方。</p>
“妹夫,我没见过世面,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太爷,不大懂礼节,那个,我们见到你要不要跪下磕头?</p>
若有这规矩,该跪就得跪。”</p>
殷氏不会因为周诚身份变了就刻意讨好阿谀奉承,她对周诚多少有些了解,这位妹夫不是那样的人。</p>
做人做事有问题,再阿谀奉承都没用。</p>
不过,该有的规矩不能废。</p>
“姑父喝水。”</p>
“谢谢。”周诚接过碗,喝了口水,对殷氏摆道:“不用跪,没有这规矩,只是多了个爵位,咱们还是亲戚,跟以前一样就行。</p>
点心铺开了多久,生意怎么样?”</p>
“上个月刚开,这不禹州城送了二十万斤粮食过来么,粮价跌了,我跟芸娘商量了,把铺子开起来试试看。</p>
</p>
挣的不多,上个月除了本钱只有一两多银子的盈余。”</p>
殷氏知道这点钱对大姑子和妹夫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她来就是笔巨款。</p>
更是不的鼓励。</p>
陈芸娘每月开她五百文的工钱,陈月三百文,年底还能得到两成利的分成。</p>
这可不是笔数目。</p>
她相信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到时就能送两个儿子去念私塾,还能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p>
至于陈满仓,靠他不如靠自己养孩子。</p>
陈满仓和陈丰收,能在十年内把借周诚的三百多两银子还了就不错了。</p>
不然还得她两个儿子来替他们还债。</p>
周诚不吝夸奖:“很不错,今年明年难点,以后生意就会好起来,到时可以多增加些点心品种。”</p>
他刚才看了会儿,殷氏能会道,做生意有自己的方法。</p>
只要她愿意,嘴既可以像抹了毒药一样,也可以像抹了蜜一样。</p>
殷氏信心十足:“欸欸,我也是这般想到,如今大家日子只是稍微松快了些就能挣到钱,等以后人人都能吃饱了,银子就更好挣了。”</p>
周诚每样点心要些,拿出钱袋准备付钱。</p>
“不用,这钱我出,妹夫你和芸娘帮我们这么多,几块点心还吃不得吗?”</p>
殷氏懂规矩,这店里的一切都是陈芸娘的,既然陈芸娘出钱请她干活儿,那就得对得起她的信任。</p>
店里的点心,即便是孩子们馋了想吃,她也是自己掏了铜板的。</p>
周诚不跟她争:“谢谢大嫂。”</p>
周诚将点心给隋玉瞻一份,拿了条肉干和一些干货给殷氏后便赶着回家,吕素禾水土不服,这两日身体有些不舒服。</p>
周诚和隋玉瞻这一走就是五个月,李芙蕖和袁玉竹先是欣喜,转而看到周诚不但抱回个媳妇,还有个大胖子,嘴翘得能挂把壶。</p>
家里又添丁了,陈芸娘、凌媛娘和楚黛是打心里为周诚高兴。</p>
杜武瞧着格外壮硕的侄子心生欢喜,轻轻捏捏他的胳膊腿:“这孩子是个练武的料。”</p>
原先觉得老大性子沉稳心胸豁达可以文武兼修,现在一看老六的体格,这才是个练武的。</p>
对自己二弟出门一趟就带回个媳妇儿子也是服气。</p>
周诚:“大哥,骁儿再大点拜你为师跟你习武如何?”</p>
他得早早给儿子们找好师父,然后带着老婆们满世界溜达去。</p>
杜武大笑:“好啊,男娃都得习武,才有能力自保、保护家人,六个子三岁开始就跟我学。”</p>
“那就提前谢过大哥。”</p>
李芙蕖和袁玉竹背地里对周诚挥舞着猫爪,当着吕素禾的面是一副好姐姐的做派。</p>
陈芸娘三人就更不用,即便心里泛酸也不会表现出来,将吕素禾母子安排妥妥当当,让她丝毫没有被排挤的感觉。</p>
原本吕素禾还有些担心,见大家都是好相处的人,也很喜欢她儿子,悬在嗓子眼的心这才放回了肚子里。</p>
五女独守空闺近半年,嘴上不,心里埋怨。</p>
周诚自知理亏,只得好生伺候着的老佛爷们。</p>
今年照西县的雨水确实多,老天爷不仅将前两年欠下一并还了,还加了利息。</p>
雨量最大的时候河水漫出水面。</p>
得亏河道挖深拓宽,地里种的是水生植物,倒也没什么影响。</p>
只不过,养在藕田里的鱼苗都让雨水给带走。</p>
每亩藕有三百斤左右,比起去年卫家村藕田的产量翻了将近一倍,但还是太少。</p>
这藕的口感粉糯,味道清甜,是周诚吃过最好吃的藕,只是产量实在太低。</p>
比起后世动辄亩产四五千斤藕,这就不能看了。</p>
茨菇的产量同样不高。</p>
无论在任何时候,只有彻底解决温饱之后才能提高生活品质。</p>
周诚思量,还是得种些产量较高莲藕才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