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200章 十里相送
    郭夫人被逆子气的差点吐血,后悔向皇帝求情让楚王一家全都回朝,她应该等太子之位定下之后再让逆子回来。</p>

    郭夫人懊悔不已,但这当头还真不敢拿楚王如何。</p>

    她这个儿子如今敢当着奴才的面就下她的脸,已不是当年那个将生母和兄长都放在心上的人,真把他惹怒了,难保会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来。</p>

    皇帝严令禁止后宫干政,皇帝知道她的心思,绝对不会看在她生了四个儿女的份上放过她。</p>

    降低位份都是轻的。</p>

    郭夫人愤怒地折断了自己的指甲。</p>

    大皇子二皇子死了,秦王一直认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是想燕王,没想到的是,竟然是一母同胞的弟弟楚王。</p>

    秦王本顾及同胞之情,只想铲除燕王,现下他改变策略。</p>

    除掉燕王之前得先将不敬兄长的好弟弟解决了。</p>

    他这好弟弟最大的弱点便是好美色,不论男女。</p>

    虽隐瞒的很好,但瞒不过他的眼睛。</p>

    秦王眼中掠过一抹毫不掩饰的狠厉之色。</p>

    皇位之争暗潮汹涌。</p>

    彭敬命人将池塘里的莲藕全都挖出来,上称一称竟然近三千斤,鱼有六百多斤。</p>

    之前还采了一百三十余斤莲子。</p>

    快过年了,除了萝卜青菜,集市上没啥新鲜蔬菜卖,莲藕卖到四十文一斤也有人买。</p>

    卖两千斤就能有近百两的收入,剩下的除了自己吃还能送礼。</p>

    彭敬嘴角扬到太阳穴,这是丰收的喜悦,比得到第一份俸禄时还兴奋。</p>

    “明年将宅子辟出一半种地,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卖了换银子。”彭敬笑着对爹娘。</p>

    他现在大也是个有钱人,有权又有钱,种地未必是为了挣多少银子,完全是饿怕了。</p>

    打一天饿三顿,做了官也没好到哪里去,认识周诚后才算是彻彻底底吃饱了肚子,再也不用挨饿。</p>

    对粮食的执着是刻在了骨子里。</p>

    粮食丰收能给他带来浓浓的安全感,比幼年走黑路见到爹娘在村口等他更有安全感。</p>

    嗯,就这么决定了。</p>

    空着的地方都能种上,反正他也不怕同僚笑话。</p>

    彭敬的爹娘种了一辈子的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享了儿子的福,成了丞相府的老太爷和老夫人。</p>

    “嗯,我儿的是,府里下人多开销大,多种些粮食蔬菜能省下不少银子。”彭母含笑。</p>

    彭父道:“这事儿交给我跟你娘,你还是赶紧娶个夫人,让我和你娘早日抱上孙子。”</p>

    老两口对彭敬种地的想法表示支持,本就是农家子,做了官种地也不丢人。</p>

    再这么大个宅子就十几口人,不种点粮食多浪费。</p>

    就是吧,儿子什么都好,最让他们操心的还是儿子三十了还孤家寡人一个。</p>

    前头娶了两个又没留下一儿半女,彭父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儿子不行。</p>

    不然为什么就不好美色。</p>

    彭敬:“您和我娘不是早就抱上孙子了么。”</p>

    他忙得要死,哪里有空考虑这些。</p>

    “你是你,你弟是你弟,能一样么。”彭母没好气道。</p>

    “马上要过年了,我这一堆事儿要处理,要成亲也只能等明年再,爹娘,我忙着呢,走了啊。”</p>

    彭敬溜之大吉。</p>

    彭父彭母对视一眼在心中叹了口气。</p>

    为了让自己过个舒适的年,同时为皇位之争加把火,在彭敬旁敲侧击下,明德帝在早朝时表示要瞧瞧三位王爷在丁卯年最后一个月,谁能为国库多添一片瓦。</p>

    秦王和楚王只能先放下其他,想办法提高营业额。</p>

    燕王不想争皇位,也不想出头,奈何,即便他什么都不做,造纸坊仍然是日进斗金。</p>

    没办法,下了早朝就直接回王府摆烂。</p>

    把尹夫人气得咬牙切齿,暗骂儿子没学到她的精明。</p>

    好好的会不懂把握。</p>

    六子和阿木尔的包子铺生意爆好,地里的辣椒成熟后,饺子馄饨摊也继续开了起来,一家四口忙的脚不沾地。</p>

    虽然累,可赚的多,不用拿命去拼。</p>

    苏樱专心跟着师父,以及不是师父胜似师父的姜无为,彭敬早已被她抛到脑后。</p>

    大营子沟,周诚一家享受平静快乐的时光。</p>

    照西县除了林业资源极其丰富外,百姓还有个好处,辛苦半年休养生息半年,这一点上,比南方一年到头都有干不完的活百姓更幸福。</p>

    烟花爆竹刚研制出来不久,只够供应京都以及各府、州,还没普及到县城。</p>

    对联和门神,以及红灯笼之类喜庆之物已经传到大周各个村镇。</p>

    近几年黎明百姓过的太苦,过年有个象征来年吉祥如意的物件,即便贵点也舍得买。</p>

    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粮食满仓,六畜兴旺。</p>

    目前纸类用品跟盐铁一样,属于朝廷专营。</p>

    县城有卖对联二十文一副,门神五十文,灯笼一个要二十五文。</p>

    也有单独卖红纸自己写,也要十五文一幅。</p>

    周诚嫌太贵。</p>

    他家屋子多,算下来至少要二两银子。</p>

    简直是天价。</p>

    家里还有不少纸,闲着也是闲着,周诚便让字写的好的袁玉竹和陈芸娘写对联,自己画门神。</p>

    </p>

    他在现代不是多优秀的人,作为现代人从学习各种兴趣班,多少还是有两样能拿得出的才艺。</p>

    美术算得上是他的强项。</p>

    高中时老师还问过他要不要考美院,他家没有万贯家财,不想被饿死最后还是选择了理工科。</p>

    妞妞除了是个财迷,对绘画也非常感兴趣,周诚画她也在一旁照葫芦画瓢。</p>

    六岁的姑娘脑袋上扎着两个花包,穿着颜色鲜艳的襦裙,认认真真的坐在桌前画画。</p>

    周诚瞧她那一本正经可可爱爱的模样心里就欢喜,忍不住抬摸摸她的脑袋。</p>

    妞妞抬起头来冲他笑:“爹爹我画的好不好?”</p>

    周诚温和地笑:“画的很好,再练练,明年咱家的对联就由你来画。”</p>

    “嗯。”</p>

    一转眼他来这个世界五年了,时间过的真快。</p>

    日子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好。</p>

    大儿子已经能打酱油,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满地跑,老六四个多月,壮的跟牛犊子似的。</p>

    男孩子就没几个不调皮的,几个屁孩一天天打架抢东西,吵起来能将家里屋顶掀飞,头都大了。</p>

    不得不,还是女儿乖巧贴心。</p>

    但在这个世界对女子不太友善,周诚私心里还是希望有这一个女儿就够了。</p>

    吕素禾抱着老六坐在一旁看,见她相公轻轻松松就将门神画的轮廓勾勒出来,调色上色,一气呵成。</p>

    门神画跟真人似的。</p>

    吕素禾眼中满是钦佩。</p>

    她相公怎么这么厉害。</p>

    除夕夜,京都和大周各大城镇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绚烂的美丽的烟火。</p>

    宫里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宫宴,卢清婉依然抱病不出席。</p>

    明德帝宠她,不但去公主府探望她,大量贵重之物如流水般进了公主府。</p>

    举国同庆的日子,秦王和楚王兄弟不敢触明德帝霉头,一副兄友弟恭。</p>

    在自己的统治下,短短一年大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德帝为此颇为自得。</p>

    他是武将,行军打仗不在话下,治国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刚愎自用独断专行。</p>

    有彭敬这个得力的左膀右臂,还有周诚的农耕技术。</p>

    治国没问题,钱财和粮食也有了。</p>

    今年的宫宴明德帝办的尤为隆重。</p>

    周家要去湖州种地,若是不想耽误春耕过完年不久就得走。</p>

    周诚原想在大营子沟再种一年地,想想自家的万亩良田还有杜武家的万亩,就有了取舍。</p>

    留给里正十斤棉花种子,每个村子能分到两斤,量是有点少,种两年以后就不会棉花种子。</p>

    辣椒、番茄、白菜、鸡毛菜和菠菜种子也留下一些。</p>

    其他种子周诚还没种过,种子价格不便宜,买的品种多,钱不够每一样种子量并不多。</p>

    周诚舍不得将自己没种过的种子给村民,万一不心种死了,就没了。</p>

    他先种,等以后种子多了再给大家。</p>

    红薯、土豆和玉米种子会从禹州运过来,种子是免费,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运输。</p>

    因此,秋收后村民要三倍返还给官府。</p>

    过完年等到二月,周诚安排好一切便出发,先去京都再去湖州。</p>

    从土匪窝里带回来的黑山羊,过了四五年,繁殖到二十多只。</p>

    路途遥远带着羊不方便,卖到县城倒也能卖一二十两银子。</p>

    周诚想了想,干脆送给关系较好的几家人养。</p>

    日后村里不但养猪、养鸡鸭、稻田里养鱼,还能养羊。</p>

    走的那天清晨,十里八乡男女老少都来送别。</p>

    不是因为周诚国公爷的身份,而是周诚让大家躲过北狄人的屠戮,安然度过几年天灾。</p>

    并让大家将来不会再饿肚子。</p>

    对老百姓来,周诚无异于是再生父母。</p>

    周诚骑在马背上,跟沿途认识不认识的人道别,心中感慨无限。</p>

    他周诚也有被群众自发相送十里的一天。</p>

    杜武同样万分感慨,他二弟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功夫,百姓都记在心里。</p>

    “大郎哥。”</p>

    看到顾善,周诚下马。</p>

    当年那个瘦可怜的孩子今年十二岁,已经有周诚肩膀高。</p>

    “阿善,并不是只有走科举才能过上好日子,学好我给你的种地和养殖的法子,多思多想,同样能过的很好。”</p>

    顾善很聪明,认字算术都学的很快,但他做文章就不行了,怎么也转不过弯来。</p>

    跟周童生学了几年,远不如比他三岁的周全。</p>

    顾善想做官,可惜没有念书的天赋。</p>

    科举这条路是走不通,只能继续种地。</p>

    识文断字,会种地会养殖,将来极有可能会接替里正的职位。</p>

    周诚一直觉得天下太平的情况下,做个自给自足的农夫比做官更为悠哉。</p>

    阿善郑重点头:“我记住了大郎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