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杀了清河崔氏家主崔民师,引得长安权贵们纷纷震动不已。</p>
虽对方的确已经是阶下之囚,但若要谁敢这么明着,直接把对方杀了,便是如河东裴氏、兰陵萧氏这些如今算得上地位拔高的世家,也不敢轻易动之。</p>
杜如晦府邸。</p>
“这个长孙无忌当真是越发的敢打敢拼了,此前就不顾一切的把全部身家压在太子身上,如今啧啧啧,老东西,当真是让人不敢轻视之啊!”</p>
杜如晦感叹一声,几乎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长孙无忌这一,不仅仅不会受到太子和陛下的惩处,反而,将来的地位必将愈发的稳固。</p>
然而,一旁恰巧今日来杜如晦这边避难,躲避家中两个母老虎的房玄龄,却是轻哼一声。</p>
“是这么,那崔民师的性命,你我可敢取之?长孙无忌那老狐狸精的很,赵郡李氏家主李星死了,清河崔氏的崔民师被他解决了,崔卢李三族真正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也就那病入膏肓的卢照静。”</p>
“若是我等出,保不齐这三个老东西全都要留在长安,届时高句丽可就有得乱喽,如此反而弄巧成拙,引得太子不愉。”</p>
他将中一饮而尽的茶杯放在桌子上,长叹一声。</p>
“此事啊,难办着呢,也就是长孙无忌那老匹夫有些法子。”</p>
翌日朝会之上。</p>
正如房玄龄他们预料的那般,长孙无忌那般光明正大的,亲杀了崔民师,却是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p>
不论是御史台,还是六部的官员,竟是没有一人出列弹劾。</p>
就那么全都安安静静的进行着朝会。</p>
“宣,高句丽大相卢照静上殿~”</p>
随着一声嘹亮的传话声,从太极殿传到外面,没过一会儿脸色越发难看了几分的卢照静,便微微有些喘息着,从外面走进。</p>
撑着老迈的身子,朝着那皇位之上的李承乾叩拜行礼。</p>
这件事,李世民最终还是干脆放弃了甩掌柜,交给了李承乾全权处理。</p>
反正如今朝堂之中,放眼望去,尽皆太子一党。</p>
他李世民坐在那里,很多事情还要看自家这个儿子的脸色。</p>
“外臣卢照静,参见大唐圣太子殿下,殿下圣安!”</p>
李承乾轻轻颔首,抬了抬示意对方平身。</p>
“今日孤召卢相所来,只为一件事,高句丽既已臣服我大唐,那高句丽之臣民,亦当为我大唐之臣民,然高句丽连年战乱,原高句丽王高建武不幸殉国,而伪王渊太祚,也死于叛乱。”</p>
“此前种种,终于已是物是人非,高句丽之百姓苦也,既为我大唐臣民,孤自当处之以礼法,教之以仁心,令高句丽休养生息,百姓恢复生产。”</p>
崔民师的死,李承乾一字不提,就好似世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号人一般。</p>
“今卢相既为渊盖苏文之师,家学深厚,亦有教化之能,虽曾行差踏错,令一方生灵涂炭,但今孤愿以大局为重,令汝及三族子弟戴罪立功”</p>
“赐汝高句丽总室大相一职,领今高句丽全境民生政务,罢兵停战,休养生息。”</p>
卢照静极尽恭顺的听着。</p>
闻听至此,立刻恭敬再次俯身叩拜,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p>
“臣卢照静,拜谢太子殿下宽宏圣恩,臣虽一阶残躯,但必为大唐,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
王德端着一个放有一套官服和印玺等等东西的托盘,走到对方面前。</p>
在后者又是一番千恩万谢后,才将东西递给对方。</p>
卢照静起身。</p>
这时一道带着几分阴阳怪气的声音,忽而从一旁传来。</p>
却见那长孙无忌一双阴翳的眸子,凝视着他,持笏板一副衣冠禽兽的模样,嘴上却着彼此客气的话语。</p>
“卢大人,今后你我就又是同朝为官了,虽卢相要去高句丽主持政局,但若是做好了,必定也能重归朝堂,老夫在此静候卢相呐~”</p>
“天子之志甚广,卢相今后还要保重身体,卢相若是病倒”</p>
卢照静眼眸带着冷意,瞬间打断对方。</p>
“多谢长孙大人关心,本官自不会负太子圣恩!”</p>
两人眼眸对视在一起,彼此的杀意几乎毫不掩饰的摆在了明面之上。</p>
引得百官侧目。</p>
至此,高句丽的事情便算是结束了。</p>
渊盖苏文这个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夺得王位的人,最后却是在煌煌大唐的压迫下,除了一个空壳般的王位,再无一点权力。</p>
兵权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当场被李承乾下令解散,回归耕种。</p>
一部分则是由卢照静这个新任的高句丽总室大相掌管,负责维持高句丽境内的稳定。</p>
</p>
大唐新报:“北境开疆!经大唐长安朝会决议,大唐新增一道”辽东道’,统治原高句丽辽东郡、平壤郡之地,原辽东城改名盛京府,原并州司马王青云任刺史、原锦衣卫天竺镇抚司指挥使郑午阳任司马”</p>
大唐日报:“奉大唐圣太子教旨,封燕州行军总管参军为靖边督卫,领三千兵马,于辽东道及高句丽境内,巡查收敛前朝东征将士遗骸遗孤,带回大唐予以厚葬。命盛京府刺史王青云,赴任之后尽快筹办大唐盛京府英烈陵”</p>
“高句丽亡了!高句丽亡国了!”</p>
“太子英明坐龙椅,文武百官齐心力。”</p>
“辽东边疆战鼓起,铁骑如风扫敌营。”</p>
“”</p>
</p>
一支车队行驶在河东道的官道之上,临近一个村庄,一阵阵清脆的童谣声随着那一片片被风吹过的绿色麦苗田的气息,一同传入此刻的马车之中。</p>
卢照静神色复杂,看着车窗外的一切。</p>
“消息竟然传的这么快,连这村之中,竟也已经知道了此般消息”</p>
他有些疲累的目光,怔怔的看着那在村头蹦跳嬉戏的一道道身影,一座面积不大,但挂着一个“石水村习文私塾——河东道统制礼部载2号”</p>
他没有话,但在长安这段时间,他已然是对如今大唐的各项改革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p>
那牌匾之后的一串文字,意思便是这座私塾的教习乃是经过河东道礼部考核查验过后,并且在礼部有所记载,享受国家每年补贴。</p>
而像是这样的私塾,在他们一路走来,经过的每个村庄都能够看到。</p>
“大伯,您的身子还行吗?不如咱们先找个地方歇息吧”</p>
卢文虎有些担心的看着对方。</p>
闻言,回过神来的卢照静看着眼前这个还能够看到时候,那傻头傻脑影子的后辈,却是神色满是复杂。</p>
谁曾想,当初被他们当做一个弃子般,丢去雁门关的子,如今倒是混出了样子。</p>
但就是可惜并不能如他那两个结拜兄弟般,悟出上面的隐晦之意。</p>
他心中叹息一声,为了家族的延续,最终还是没有将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对方。</p>
轻轻摇了摇头。</p>
“不必了,让车队加快一些吧,距离目的地不远了”</p>
他心中尽管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当车队行进到当年的那座山,又七拐八拐的一群人上山走了一节路。</p>
看到一个明显已经被抛开很多年的坑,瞬间卢照静的身体便是不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p>
老泪纵横。</p>
“父亲啊!孩儿,孩儿不孝啊!呜呜呜”</p>
那长孙无忌,竟是真的刨了他范阳卢氏族老的坟。</p>
一旁,卢文虎虽心中也是万般愤怒,但长孙无忌的权势太大,便是他都根本不敢与其理论。</p>
只能紧紧攥着拳头,站在一旁。</p>
“长孙无忌!!!”</p>
“老夫与你不死不休!!!”</p>
</p>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谢过你们太子表兄?!”</p>
长孙府邸,长孙冲和长孙涣两个子,如今在太原府学习了四五年,如今也已经成了两个神采奕奕的少年郎。</p>
然而,脑袋瓜一左一右挨了自家老爹一巴掌的他们。</p>
此刻却是纷纷赶忙给面前的太子李承乾行礼。</p>
“哎,行了行了,今日孤又不是以太子的身份来的,只是单纯外甥来看看舅舅,哪里那么多的礼数,不过就是给他们一次历练的会罢了,若是做不出成绩,不能让人信服那孤也不会偏袒他们。”</p>
李承乾连连摆,一副颇为无奈的模样。</p>
长孙无忌却是搓着,脸上笑容宛若一朵老菊花。</p>
闻言,不恼反喜。</p>
“哈哈哈,这是自然,这一点不用太子你,这两个臭子若是酒囊饭袋,不堪大用,老夫保准一早给他们安排几亩地,让他们耕地自活去得了!”</p>
着,他脸上笑容又是一敛,瞪着眼睛满是严厉的便是又看向了自己两个儿子。</p>
“你们两个,老夫跟你们丑话讲在头前,龙首渠之水利乃工部一早勘定之事,万般计划皆有文书记录,你们去多看,多学,多问,但不是让你们去提意见的,若是让老夫听到龙首渠主官你们两个仗着老夫的威势,作威作福老夫把你们砌进那水渠里!”</p>
“听到了吗?!”</p>
长孙冲和长孙涣两人都是瞬间一个激灵,赶忙挺胸抬头,大声回复。</p>
“听到了!”</p>
长孙无忌这才满意颔首,直看得李承乾都不由连连摇头。</p>
如今长安城里,贵胄纨绔子弟的数量,那真是稀罕的不得了。</p>
科举和武举的公开透明,以及教育的大面积铺开,让渴望建功立业改变命运已久的大唐百姓们,纷纷卯足了劲的将自家孩子送入私塾或者官学。</p>
而他这个太子,重寒门之官,轻世族之官的理念,也不得不让这些贵胄们疯狂开卷。</p>
从长孙无忌府上离开,李承乾又亲自登门拜访了一下密国公屈突通他老人家的府邸。</p>
“老将军呐,难道你这一身家学武艺,就像这样埋没在历史的尘堆之中吗?”</p>
“八十?八十怎么了?孤觉得密国公你指定能活至一百!”</p>
“二十年的功夫啊,想想看,二十年能为我大唐培养出来多少优秀的军官武将?当然,孤不是逼国公你啊,若是国公真的不想去那皇家军校担任教习,孤也理解。”</p>
“放心,孤绝对不会让人什么,密国公您的兵法上不得台面哎哎哎?国公,国公你误会了,孤怎么能是这个意思呢?”</p>
区区一盏茶的功夫过后,李承乾在屈突通几个儿子的相送下,哼着曲从府内出来。</p>
嘴角满是得意。</p>
“哼哼,退休孤这里只发俸禄,可不发退休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