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415章 太石铁路贯通!
    贞观五年,六月。</p>

    大唐北方各道种植天宝金种冬麦的地方,又是一片农忙丰收之境。</p>

    黄澄澄的金色麦田间,大唐的百姓们坐在田垄边,放眼望去,依旧是不敢相信,眼下的光景竟也是他们这些泥腿子能过上的。</p>

    “丰收,又是一年丰收啊,哈哈哈哈!”</p>

    “官府那边已经给出了粮食报价,今年的粮价竟然又涨了一些,已经3文一斗了,哈哈哈,留一些家里吃,剩下的全都卖给皇家储粮司,家里又能添置几个戒日奴。”</p>

    “老张头,你还要添置戒日奴啊?这是打算一点农活都不干了是吧?哈哈哈”</p>

    田垄边上,几个农田相邻的老汉正一边喝着凉茶,一边热闹的议论着最近的趣事。</p>

    明明是忙农时节,此刻地里忙碌的,却是一个个从官府购买而来的戒日奴,几个壮伙儿持着鞭子,带着遮阳的斗笠,充当监工。</p>

    而此刻这一幕,几乎已经成为了十里八乡一致的景象。</p>

    老张头像是早就在等几个老伙计这样的话,从怀中摸出一份被他摩挲了一晚上的文书。</p>

    满脸得意的大笑着甩了甩。</p>

    “哈哈哈哈,你们几个老东西,以后可不能喊咱老张头了,你们得喊张老爷!”</p>

    几人疑惑,心这老东西今日是不是喝了假酒了。</p>

    随后定睛一看,在看到这厮中的官府文书内容后,又是不由纷纷倒吸一口凉气。</p>

    “艹!官府聘用文书?不是,啊?”</p>

    “谁的?你这老东西在哪里捡的?”</p>

    怕老兄弟吃土,更怕老兄弟成了虎。</p>

    此前还悠闲地躺在那里,喝着茶,吃着家里婆娘做得糕点的老爷们儿纷纷激动的凑了上来,一人劈将老张头中的文书夺过。</p>

    老张头也不恼,摇头晃脑的轻哼了两声。</p>

    “哼哼,当初老夫就,太子殿下亲自建立的大学,怎么可能出来后不委以重任,你们这帮粗痞,一个个都只想着眼前那点微末的好处,是,你们家子考进了衙门,成了吏员,就我们家大郎和二郎还在大学里当书生”</p>

    “怎么着?傻眼儿了吧!哈哈哈哈!”</p>

    众人面面相觑,只见那文书之上写得名字,赫然是张老汉的大儿子。</p>

    那个印象中木讷的张家大郎,明明也是个读书人,却偏偏对张家的亲家公,也就是其外祖父的木匠活儿感兴趣,为此当初还没少招致流言和调笑。</p>

    如今太原府皇家蒸汽生产制造司,这踏马不是最近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极力推行的产业吗?</p>

    为此太子殿下还多次在大唐新报和大唐日报上发表文章,一次次强调未来大唐是格物和工学创新的天下。</p>

    老张头感受到这些个老伙计投来的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口中笑声愈发响亮起来。</p>

    “这这蒸汽咱知道,县里那个罐头厂里就有,是个吃煤的玩意儿,不过据是很金贵的东西,你们家大郎在帝国大学学得是这个?”</p>

    “是啊,他不是干得木匠吗?”</p>

    一提起木匠两个字,老张头瞬间不干了,两眼一瞪。</p>

    “木匠?木匠怎么了!太子殿下都了,不以身份论贵贱,唯有技艺分高低!我家大郎是木匠,但那也是四品木匠!光是津贴都快赶上县老爷了!”</p>

    他站起了身,大挥舞着,一副挥斥苍穹的模样。</p>

    恨不得把这段时间看报学来的那点文墨,全都一股脑的掏出来。</p>

    “太子殿下还了,除了艺外,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家大郎是木匠没错,县里还有好几个和我家大郎一样品级的木匠,可那又怎么了?”</p>

    “他们懂什么是械吗?他们懂什么是设计吗?”</p>

    “人家帝国大学里面就负责教这些,不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些门外艺”</p>

    老张头巴拉巴拉的着。</p>

    由不得他不得意。</p>

    他们家大郎可是来信了,他刚刚入职,司里就给他分配了一套在太原府的院子,虽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大官家宅邸,但那可是太原府啊!</p>

    太原府一套院子,足够换他们县首富三套宅子了。</p>

    值钱的嘞。</p>

    虽要干满二十年后,才能自由买卖,但大郎可是了,今后的那蒸汽有的是大用,只要好好干,不愁升迁和奖赏</p>

    “砰砰砰”的炮仗声,在今日的太原府火车站热烈传来。</p>

    一名名严阵以待的东宫六率兵卒,身着威武不凡的精钢盔甲,双目明亮似能看穿一切奸佞,身姿挺拔,将整个太原府火车站严格警戒了起来。</p>

    这一身视觉冲击力和暴力美学拉满的甲胄,配上腰间的短弩和腰刀。</p>

    看起来比起周边那一个个气质更加阴翳的锦衣卫,都不遑多让。</p>

    人群之中,但凡是有些血性和男儿气的男子,都是不由满眼火热。</p>

    更不必,今日太子殿下还要来</p>

    “七皇兄瘦了,也黑了不少,啧啧啧”</p>

    九皇子晋王李治揣着,斜睨了一眼身旁一副强压着激动情绪的七皇兄燕王李恽,口中是心疼,但明眼人都能听出,其中的阴阳怪气。</p>

    李泰站在一旁,含笑着没话。</p>

    老九好啊,是个可造之材啊!</p>

    而且更重要的是,皮实抗造,嘴上着不行了,但总能在最后把政务全都处理完。</p>

    难怪当初皇兄,让他顶几年,之后就有人接呵呵。</p>

    李恽是个直性子,看着此刻的李治,却是点了点头。</p>

    </p>

    “铁路建设,毕竟需要沿途各处视察监督,轻简了些是必然,倒是九弟你倒是越发神采飞扬了啊,之前皇兄还担忧你扛不住那般繁重政务,如今想来倒是我多虑了。”</p>

    “今后九弟还是要多帮帮太子皇兄才是。”</p>

    我t</p>

    李治额头青筋凸了凸。</p>

    但同时他也忍不住的有些疑惑,为什么明明我每天都累得要死要活的,第二天起来就又是精神百倍?</p>

    几个兄弟你一言我一语的站在月台边上日常斗嘴。</p>

    随着人群忽而传来一阵阵热烈的哗然声,一道身影在锦衣卫和东宫六率的保护下,从一侧走了出来。</p>

    “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殿下啊啊啊!”</p>

    “殿下真的来了,我终于看到真人了,是真的殿下啊!”</p>

    “啊,我的天,殿下成亲之后,似乎比当初太原府一见时更加英俊了”</p>

    “”</p>

    东宫六率的兵卒们瞬间便切实的感受到了,百姓对自家殿下的推崇和热情,一个个涨红了脸的死死挡住人群。</p>

    百姓们自是不敢冲击封锁线的,但人们或是探头,或是踮脚张望的动作,却不可避免的将最前面的人朝着前方顶着,以至于东宫六率不得不挡在面前。</p>

    “太子殿下当年播撒仁政之善种,今便是收获了民心之硕果,呵呵,这些百姓都是真切感激您呢。”</p>

    跟随在一旁而来的孔颖达笑呵呵的着。</p>

    李承乾笑着对着周围百姓们挥了挥,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却又是引得一片少女般的尖叫声。</p>

    李承乾:“”</p>

    好家伙,这其中掺杂的叫声,怎么听起来有些404啊?</p>

    也就是如今还没有照相技术,不然,他这一个的动作,怕是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曝光用的镁粉。</p>

    不过,礼部随同的官员,早已经安排了好几名画师,严阵以待。</p>

    今日这一幕,很快便会作为大唐太子李承乾,被民心爱戴的一大历史佐证。</p>

    来到几个弟弟面前,几人纷纷恭敬行礼。</p>

    “皇兄,幸不辱命,去石洲的铁路干线也都建成验收完毕了!”</p>

    李恽这话的时候,尽管极力克制,但却明显的带上了几分哭腔。</p>

    挺胸抬头,好似太子下的一个大头兵般,站在那里。</p>

    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已经不单单是幸不辱命了,孤本以为你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这条铁路,没想到这才不到两年。”</p>

    “辛苦你了。”</p>

    “皇兄之命,臣弟不累!”</p>

    站在一旁的李治轻轻翻了个白眼,瘪着嘴唇,声若蚊蝇。</p>

    “皇兄之命~臣弟不累yue”</p>

    李承乾耳力自是极好,不过,对这个从皮实耐操,还颇有屡败屡战之韧性的弟弟,他有自己的一套收拾办法。</p>

    一边笑呵呵的在燕王李恽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的对负责这条铁路建设的主要官员,送上夸赞和奖赏,一边心中却已经开始给自家九弟委以重任。</p>

    “走,咱们去石洲看看,正好孤也看看这沿途的风光!”</p>

    就像是当初太原府到长安的铁路贯通时一般,李承乾照例依旧是要亲自乘坐一次的,只不过,不同于去长安那一次,随同着不仅仅有着太原府诸多官员。</p>

    连带着乾英英等几个佳丽也都跟上了。</p>

    这一次,李承乾带的人不多,英英还在长安跟随长孙皇后学习管理后宫,另外还要管象瑜和越鸟两个家伙。</p>

    跟在李承乾身边的,乃是侧妃武顺。</p>

    另外其父,任职皇家银行行长,应国公武士彟也在旁陪同。</p>

    “殿下,河东道东一片平坦,且如今燕州到石洲的铁路建设已经分段开始,估计这第三条铁路建设,用不了多久也能完成了。”</p>

    火车车厢之中,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武士彟由衷的感叹着。</p>

    并州境内多山,且地势较高,铁路建设上很多地方都要投入大量的火药配和人工进行挖掘,单单是这一条从并州太原府到石洲真定府的路途上,就死了有近千劳力。</p>

    只是一些不足为道的奴隶,武士彟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这种无足轻重,但却足够扰人雅兴的事情。</p>

    一旁,燕王李恽给自家皇兄介绍着沿途的情况。</p>

    “皇兄,这条铁路沿途主要经过四个站,并州的榆次县和寿阳县,恒州的井陉县和阳泉县,再到之后进入石洲,在真定府终点。”</p>

    经过的站台数量,不比太原府去长安的那条,但建设难度和投入,却是要高出很多。</p>

    可以,单单是这条铁路的建设投入,就足够建设两条,甚至三条前者。</p>

    李承乾轻轻颔首,看着窗外层峦叠嶂的山脉,以及那火车经过之时,立正行军礼的铁道卫兵。</p>

    眼中不由恍惚片刻。</p>

    或许,可能,大概我真的能让大唐短短一两百年,却走过历史中那一千多年的曲折呢?</p>

    李承乾心中喃喃:“原始积累,大唐需要狠狠地完成原始积累”</p>

    </p>

    一支打着大唐星辰日月旗的商队,行进在萨珊波斯去阿拉伯的道路上,驼铃阵阵响着,庞大的车队之中,商队外加镖师,还有随同雇佣的懂唐话的阿拉伯翻译,眼中此刻都绽放着对财富的渴望。</p>

    此刻这支商队货物之中,有着大量的丝绸、瓷器、成品药、以及诸多名贵艺术品,甚至还有几台从太原府钟表厂采买到的座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