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808章 正旦晨帝府贺新年
    今天是春节,又适逢父皇的改元大朝,身为嫡次子的汉王,什么也得回来参加。</p>

    昨夜才赶回京城的他,给父皇、母后请完安,吃完年夜饭,陪着母后了会话,回到宫里已是四更天。</p>

    因为一直在外领兵征战,京里也没给他准备王府,父皇特旨允他在宫中居住。</p>

    早晨醒来的时候,发掘身边环境有些陌生,本能的从枕头下摸到配剑,歘的一声抽了出来!</p>

    看到身边吓得战战兢兢的宫女、太监,才惊觉这不是在河西走廊的军营,而是在宫里。</p>

    迷迷糊糊的起身,身边的宫女立即上来伺候汉王更衣。</p>

    早在兵营混久的朱高煦一时有些恍然。</p>

    上次被宫女伺候着洗漱,是什么时候来着?</p>

    他有些记不清了。</p>

    收拾妥当,配好仪剑的朱高煦刚刚走出宫门,就看到身穿太子服的大哥正站在那里,笑眯眯的打着招呼。</p>

    “拜见太子!”</p>

    朱高炽费力的将他扶起,略带嗔怪的开口:“你我是自家亲兄弟,哪来这么多礼数?”</p>

    着携起他的:“别让父皇等急了,咱们快走吧。”</p>

    被大哥拉着,朱高煦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又不好甩开,只能泱泱问道:“老三还没回来吗?”</p>

    朱高炽摇摇头:“贺表前些日子就到京了,可老三什么正在关键的节骨眼上,实在脱不开身。”</p>

    “哦,我知道了。”</p>

    打他就和老大关系不好,虽然与老三也经常吵闹,但关系反而更好一些。</p>

    之前主要是惦记世子的位置。</p>

    经过苏谨‘友好’的‘开导’之后,他倒是不惦记太子位置了,但一别经年乍见大哥,还是有些不适应。</p>

    到了乾清宫,太子炽领着老二给父皇和母后拜年,徐皇后许久没见老二,忍不住有些絮叨。</p>

    朱棣急着要去太庙,匆匆用着早膳,还忍不住瞪了俩儿子一眼:</p>

    “磨磨唧唧的干嘛呢?快点!”</p>

    “尤其是你,老二,在营里能让你慢条斯理的吃饭吗?”</p>

    “诶,是、是。”</p>

    至于老大胖高炽,早就习惯了爹的无名火,憨厚一笑便开始匆匆扒拉饭。</p>

    徐皇后略显不满:“我自和孩子话,你就这么急着撵他走吗?”</p>

    “这不是急着去太庙吗?”朱棣挠挠头,讪讪一笑。</p>

    在‘惧内’这方面,朱棣青出于蓝胜于蓝。</p>

    朱高煦看看父亲,再看看母亲,低头闷声进餐。</p>

    食不言、寝不语,父母拌嘴儿最好别参与。</p>

    不然那顿竹笋炒肉,可保不齐就吃上了,他表示一点都不怀念。</p>

    用过早膳后,一家人分道扬镳。</p>

    朱棣带着可怜的俩儿子还有孙子,出发前往太庙祭祖。</p>

    前去的路上,朱棣的脸色忽然开始有些忐忑。</p>

    尽管无数次服自己,靖难之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自己占着大义。</p>

    可当他真的要去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却不知先祖会不会责怪自己。</p>

    尤其是自己那脾气爆裂的爹</p>

    朱高炽亦步亦趋跟在朱棣身后,回头看看孤零零的朱高煦,忍不住叹了口气。</p>

    和皇爷爷那‘浩浩荡荡’的儿子们相比,自己这一支确实有些孤单了。</p>

    “老大,愣着干什么?跟上!”</p>

    “唉,父皇,儿臣来了”</p>

    这一路上,朱棣心思重重。</p>

    看似永乐改元,普天同庆,举国欢腾。</p>

    </p>

    但这一汪深海的</p>

    浙东党的再次抬头,武勋之间的勾心斗角,帝国面临的外地,以及内部的危。</p>

    无一不让朱棣头痛欲裂。</p>

    好消息是,现在有谨弟在身边帮他。</p>

    有这样一位堪称当代诸葛卧龙,丝毫不亚于刘伯温的帮在旁,确实能帮他少走很多弯路。</p>

    但坏消息是,这位卧龙指不定哪一日就会离开自己。</p>

    对于苏谨带着朱允熥在海外建国的事,朱棣虽面上赞许,实则嗤之以鼻。</p>

    放着好好的大明华夏正统不要,偏偏要去与野人为伍,真不知谨弟是怎么想的。</p>

    尤其是那朱允熥,更是</p>

    唉,可他又能什么呢?</p>

    毕竟,自己这皇位是人家禅位给了自己的,尽管不被那些该死的读书人认同,到现在还在骂自己是逼人家让位。</p>

    反正就他朱棣里外不是人。</p>

    可是这位置真的是朱允熥主动让的啊!朱棣冤枉死了。</p>

    他真想把朱允熥揪回来,让他当面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p>

    只可惜,如今海路被该死的英国人堵住,和西大陆断了消息。</p>

    自己也好几次探问朱允熥的消息,可苏谨那子每次敷衍以对,支支吾吾。</p>

    之所以在面对抗倭寇、怼英的政策上,能与苏谨保持一致,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p>

    他也想尽快打通西大陆,好让朱允熥来证明他才是那个正统!</p>

    方孝儒一案,吓得朝臣战战兢兢,不敢再乱话。</p>

    但是朱棣心里清楚,长此以往下去绝对不行,文官集团的反扑是迟早的事。</p>

    就算终自己一生能强行压制,那朱高炽呢?朱瞻基呢?</p>

    后世的子子孙孙呢?</p>

    他们又有没有这个本事压制住?</p>

    朱棣心里清楚,不解决这个隐患,终将成为后世子孙的心腹大患。</p>

    往太庙的路上,朱棣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朱高炽缩着脖子不敢话。</p>

    只寄望于自己这个备受父皇喜爱的孙子,能看在他的面子上,让自己少挨一顿揍。</p>

    “解缙杨士奇张辅”</p>

    朱棣心里默念着几个人的名字。</p>

    这几人虽然并不算最佳人选,但却是朱棣比较看好的人,</p>

    唯有杨士奇,让朱棣比较担心。</p>

    他是江西人,而江西佬自古就和江南脱不了关系。</p>

    虽然被父皇杀了一大批,但民间士族联姻、产业之间的利益纠葛,迟早会让他们再次抱团。</p>

    朱棣不得不顾虑以后的发展态势。</p>

    他现在算是体会到了,父皇当年的痛苦和疲惫。</p>

    只可惜,他没有父皇那样恐怖的精力,能够处理好所有事情。</p>

    不知不觉,朱棣就来到了太庙门前。</p>

    “走吧,去向祖先和你皇爷爷报喜,顺便让他看看孙子。”</p>

    朱棣逗弄了一下尚在襁褓中的朱瞻基,略带不满的目光扫过战战兢兢的朱高炽:</p>

    “瞧你那样子!哪还有一点太子的威严?”</p>

    要不是这是过年,又是在太庙跟前,朱棣差点忍不住请朱高炽再吃一顿竹笋炒肉。</p>

    “走吧。”</p>

    帮着朱高炽和朱高煦整整衣冠,朱棣昂首向太庙走了进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