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点头道:“不错,不只是主官和佐官,就是各级胥吏,也都由朝廷发放俸禄。</p>
”</p>
张朴皱眉道:“陛下,衙门中的胥吏可都是都是贱籍。”</p>
“朕早就已经下旨,取消各种贱籍,胥吏也是食朝廷俸禄,哪里算是贱籍?”</p>
“陛下,</p>
臣赞同,军中有些受伤的将士,确实也不适合继续在军中效力,如果能够充入各级衙门的话,对他们日后的生活也算是有个保障。”</p>
巩永固对山东的事很清楚,自是不会像张朴他们一样。</p>
“英国公,你呢?”</p>
朱由检又对张维贤问道。</p>
张维贤是大明勋贵之首,在军中影响力巨大,这件事自然要听听对方的意见。</p>
“陛下,臣没有异议,就像驸马所,这也算是给将士们一个保障。”</p>
不是贱籍,子孙可以科举,可以从事百业,还有朝廷俸禄,这绝对是个好事儿,张维贤也没有理由反对。</p>
朱由检微微颔首,笑道:“除此之外,朕会从南直隶皇庄,划拨出土地,赏赐给这些有功将士。”</p>
“至于这些人的俸禄数额,你们几人商议,给朕上个奏本,朕也会让京城那边上书,朕会酌情考虑。”</p>
“臣等遵旨。”</p>
见状,张朴和王在晋他们也不好再反对,几人皆是躬身应道。</p>
“好了,朕今日也乏了,诸卿就先退下吧。”</p>
“臣等告退。”</p>
等几人退出大殿,韩赞周悄步走了进来。</p>
“皇爷,臣有要是秉奏。”</p>
朱由检眉头一皱。</p>
“。”</p>
“假银元的事儿,臣已经找到了幕后之人。”</p>
朱由检一愣,旋即就反应过来,重新坐下,面色严肃道:“怎么回事?”</p>
“刘廷元,假银元一案就是浙江刘家,连同江浙一带富户,共同做下的。”</p>
“臣前几日抓住了刘廷元的长子,厂卫在审讯的时候,意外得知了此事。”</p>
朱由检的食指在桌案上不断地敲击,半晌后,他这才开口道:“李若琏现在忙着监察各地卫所,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置此案。”</p>
“对了,许显纯在哪?”</p>
方正化感激回道:“回皇爷,许佥事现在在中都,协助周遇吉清理中都各卫。”</p>
“这都过去两个多月,快三个月了吧?为何朕没收到中都的奏本?”</p>
“传朕旨意,命周遇吉和许显纯来南京觐见。”</p>
“臣遵旨。”</p>
方正化立即应道。</p>
忽的,朱由检的脑海中想起一个人来。</p>
“那个谁,北镇抚司镇抚使卢廷简不是在苏州吗?”</p>
“让他带人去江浙,调查此案,所有涉案人等尽皆下诏狱!”</p>
“臣这就去传旨。”</p>
韩赞周躬身退出大殿。</p>
</p>
京城。</p>
内阁诸臣,此时也接到了朱由检,关于革新盐政的旨意。</p>
温体仁看着面前的圣旨,有些直搓牙花子。</p>
</p>
“诸位,都吧,这盐政该怎么改?”</p>
徐光启眉头紧锁,沉声道:“首辅,这么大的事儿,还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p>
“没错,当召六部九卿共同商议。”</p>
施鳯来也开口道。</p>
盐政这么大的事儿,可不是他们几个了就算的。</p>
温体仁点了点头,笑道:“那就奏请太子召开朝会吧。”</p>
半个时辰后,太子朱慈煌,在王承恩和郑森等人的陪同下,做到了御座旁边的一张椅子上。</p>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p>
“诸卿免礼。”</p>
朱慈煌脸紧绷,奶声奶气的喊了一句。</p>
“臣等谢殿下。”</p>
待群臣起身后,首辅温体仁站出来拱道:“太子殿下,今日臣等奏请召开朝会,乃是为了商议,关于革新盐政之事。”</p>
朱慈煌看了眼站在自己身侧的王承恩,见对方轻轻点头,这才开口道:“本宫年纪尚幼,首辅和诸位先生商议就好,本宫在这里听着就行。”</p>
他这番话,还是在上朝前,王承恩交给他的,能够不打磕巴的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p>
温体仁对此也不意外,毕竟也不能指望一个刚断奶的娃娃,拿出做出什么决断不是?</p>
“臣遵旨。”</p>
温体仁躬身应了一声,转身面对群臣,将朱由检的旨意,大体的复述了一遍。</p>
“关于革新盐政,诸位都吧。”</p>
皇帝不在,太子年幼,自然要由温体仁这位内阁首辅来主持朝会。</p>
他的话音一落,宋应星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p>
“太子殿下,首辅,臣有本奏。”</p>
“宋祭酒,但无妨。”</p>
温体仁伸示意道。</p>
宋应星轻咳一声,朗声道:“殿下,首辅,盐者,民之所必需”</p>
不得不,宋应星对大明盐政的情况很是熟悉。</p>
详细的将大明的盐政优弊,都了一遍,从开中法一直到了纲法。</p>
待其完后,温体仁眉头一挑。</p>
“那宋祭酒,对革新盐政,你有什么好主意吗?”</p>
“首辅,两淮之盐占天下一半,长芦、江浙等地加起来才有一半,下官以为,只要解决了两淮的盐政问题,其他盐场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p>
“而想要解决两淮盐政的问题,首要就是解决私盐的问题。”</p>
“下官一句僭越的话,之前私盐最大的来源就是各地的藩王,现在藩王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勋贵、朝臣。”</p>
“还有就是往来各地的官船,朝廷欲要整顿私盐,那就要下重,处置这些夹带私盐的官船,杀一儆百。”</p>
“臣附议!”</p>
宋应星的话音一落,户科给事中段国璋就率先站了出来。</p>
温体仁看向户部尚书郭允厚。</p>
后者出班道:“臣以为宋祭酒得对,但还不够。”</p>
温体仁转头看了眼朱慈煌,对郭允厚道:“郭部堂,你的想法。”</p>
“诸位,陛下的旨意已经的很明白了,是要完全革新现在的盐政,而不是单纯的打击私盐。”</p>
“本官的意见是,重新制定食盐专卖制度,先行的纲法已经不适合现在大明。”</p>
底下的人得热闹,玉阶上的朱慈煌有些急了,坐在那里和郑森挤眉弄眼的。</p>
“殿下,您还得再坚持一会儿。”</p>
王承恩声提醒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