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 第844章 拟建报社
    等宴日启完后,朱由检并未发表自己的态度,转头看向了郭尚友。</p>

    “郭卿,你呢?见朕所为何事?”</p>

    郭尚友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是来递交奏本的。”</p>

    着,他也将自己的奏本掏了出来。</p>

    从方正化的里接过奏本,朱由检认真的翻看过后,面色有些不善道:“郭卿,凤阳的情况如此的严重,你为何不早上报?”</p>

    郭尚友再次跪地请罪道:“回陛下,之前凤阳有镇守太监,有留守司掌印,再加上汪元正、刘文明、宴日启等人,臣实在是独木难支,就算是有些发现,</p>

    也没有任何的证据。”</p>

    “奏本中这些事情,还是周遇吉,周掌印到了凤阳,开始亲自清理军屯,才暴露出来。”</p>

    “臣有愧朝廷、先帝和陛下所托,竟致使凤阳军民,受尽乱臣贼子盘剥,臣向陛下请罪。”</p>

    朱由检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郭尚友的法。</p>

    “既如此,朕就暂且信了你。”</p>

    “朕已经命周遇吉彻底清理军屯,你作为凤阳府巡抚,也有相应权责,这样吧,你也去协助周遇吉,清丈凤阳府的所有土地,清查凤阳府的人口,等出了结果,要登记造册,上报户部左侍郎毕自严。”</p>

    “臣遵旨。”</p>

    郭尚友的精神一震,朗声回道。</p>

    接着,他又放低了声音,开口问道:“敢问陛下,那些勋贵之家?”</p>

    朱由检冷声道:“怎么?朕得不清楚?”</p>

    郭尚友一咬牙,沉声道:“臣明白了,定会彻底清理所有土地和人口!”</p>

    “去吧。”</p>

    “臣告退!”</p>

    郭尚友起身,弓着身子缓缓退出偏殿。</p>

    猛地看见依旧跪在那里的宴日启,朱由检又对郭尚友道:“宴日启也交给你了,就从他先开始吧。”</p>

    “臣遵旨!”</p>

    郭尚友停下脚步,再次拱应道。</p>

    方正化一挥,几名内侍将宴日启给送了出去。</p>

    等他们都走了之后,朱由检对方正化道:“你觉得郭尚友此人是忠是奸?”</p>

    方正化垂首道:“皇爷,要不臣让人去查查?”</p>

    朱由检呵呵笑道:“呵呵,不急,等等再。”</p>

    方正化眉头一挑,也瞬间就明白了朱由检的意图。</p>

    “皇爷,那圣驾还要继续在凤阳停驻吗?”</p>

    朱由检轻叹一声道:“凤阳这地方,谁知道哪个人,和皇家是不是有什么关系,亦或是和京里的勋贵有关系,如果朕不在这里坐镇,恐怕周遇吉和郭尚友,还震慑不住他们。”</p>

    “就像是汪家和刘家,不是朕的话,谁敢处置他们?”</p>

    “还有那些开国功臣们,虽然他们都在京城或是南京,但在凤阳也有颇多的产业,这些人无论是让谁来,都很难处置,唯有朕在此,才会让他们不敢呲牙。”</p>

    方正化轻轻点头,继而又开口道:“皇爷,如此一来的话,圣驾恐是要在凤阳盘桓很长时间,要不再从南京抽调一个卫过来?”</p>

    朱由检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皱眉道:“可是哪里出事了?”</p>

    方正化低声道:“回皇爷,据西厂探知,无论是毕侍郎还是周副宪,两人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p>

    </p>

    “时不时就会有乡绅,组织族人或是百姓,抗拒户部和当地府衙的人,甚至甚至偶有百姓丧命。”</p>

    “另外还有李指挥使那里,锦衣卫在各地卫所,光是抓捕的六品以上武官就有上百人。”</p>

    “臣恐中都这边,也会有人铤而走险。”</p>

    朱由检的眼神,在方正化完后,也变的冷冽起来。</p>

    “他们当真是好大的胆子!”</p>

    “死的那些百姓是怎么回事?”</p>

    方正化见朱由检脸色铁青,赶紧回道:“皇爷,都是苏州蒋家那种情况。”</p>

    “许多士绅人家,还会将族里的老人,抬到田间地头,让他们去阻拦书吏和差役。”</p>

    “现在南方民间,都在在朝廷新政是暴政、恶政。”</p>

    方正化的声音越越。</p>

    相反,朱由检的神情倒是逐渐的恢复了正常。</p>

    “越是这样,越证明,朝廷的新政真的触及了他们的利益。”</p>

    “这样,命梅不,传旨英国公张维贤,调一个卫个毕自严,协助其在各地推行新政,同时赐毕自严王命旗牌。”</p>

    “另外,赐尚方剑给李若琏,三品以下官员,朕允其先斩后奏。”</p>

    “臣遵旨。”</p>

    方正化躬身领命。</p>

    真理有时候并不是掌握在大部分人里,百姓们极易受到舆论的蛊惑,对这一点,莫是现在,就是后世也很难处理。</p>

    还是要建立报社,发行报纸。</p>

    北方不适合发行报纸,南方倒是没有问题。</p>

    北方的识字率,远不如南方,就算是发行了报纸,百姓们也看不懂,话语权还是掌握在读书人里。</p>

    南方则不一样,南方很少有战乱,且经济发达,识字率远超其他地方,如果朝廷可以发行报纸的话,也可以拿回来一部分话语权。</p>

    也能让百姓们,知道朝廷的新政究竟是怎么回事。</p>

    但是话又回来,还是人的问题。</p>

    朱由检心里也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这才一直没有实行。</p>

    尤其是在经过苏州之事,以及恩科的事后,他这个大明皇帝,算是彻底的和天下传统读书人,走到了对立面。</p>

    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难找到一个合用的人才了。</p>

    “方正化,朕想发行报纸,就是类似朝廷邸报一样的东西,缺一个主编,你可知有什么合适的人选?”</p>

    朱由检一边向殿外走,一边对身后跟上来的方正化问道。</p>

    “敢问皇爷,这人有什么要求?”</p>

    “至少也得是在士林中享有盛誉,除此之外,还得支持朝廷新政。”</p>

    朱由检这个要求一出口,方正化也有些挠头。</p>

    士林大佬,基本上都是反对朝廷新政的急先锋,让他们为朝廷出力,办这个什么报纸,恐是不易。</p>

    “皇爷,南方士林论才学和名望,首推钱谦益,其次则是黄宗羲,不过这两人恐怕都不会出这个头。”</p>

    方正化低声回禀道。</p>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朱由检当即摇头道:“这二人不合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