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老王家。</p>
王老二的三爷爷王章,端坐在首位,王家爷仨儿坐在下首陪着,王老汉的几位堂兄弟,和侄子也都在,将一张方桌坐的满满当当。</p>
锅屋里,三家的女眷和孩子也正在吃吃喝喝。</p>
“三叔,来,喝一杯。”</p>
王老汉端起面前的酒盅,笑着对王章道。</p>
“狗学明,这日子可不能这么过,还是得精打细算。”</p>
王章看桌上又是肉又是酒的,忍不住对王老汉劝了一句。</p>
“三叔,这都是老二从辽东带回来的,正好也给您老补补。”</p>
王章转头看向王老二,满脸赞赏道:“行,老二这是出息了。”</p>
“三爷爷,来,您尝尝这肉,俺娘都炖烂了。”</p>
王老二从大盆里夹起一大块狍子肉,放在王章面前的碗里。</p>
“得,今儿就得我孙子的济。”</p>
王章笑的连连点头。</p>
王老汉也赶紧招呼其他几人。</p>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p>
王章这才放下筷子,对王老二问道:“老二,辽东那边的日子怎么样?”</p>
王老二眉头一挑,将怂恿自己爹的话,又对自己三爷爷和几位堂叔伯、堂兄弟,给重新来了一遍。</p>
听完王老二的描述,上了年纪的几人还好,几名同辈的年轻人,顿时都有些激动起来。</p>
尤其是没娶媳妇的那几个,在得知王老二已经结婚后,更是眼睛冒光。</p>
王章看着王老二,开口问道:“老二,那什么辽东当真就那么好?”</p>
“三爷爷,辽东其他地方,俺没去过,但金州那地方确实好,去了官府就分地,俺住的那地,都是一水儿的黑土,等开春用一抓都能攥出油来。”</p>
王老二的一名堂叔,似是感慨般道:“一百亩地,就是累死我也种不完呐。”</p>
王老二笑道:“五叔,这地怎么会种不过来呢?有铁犁,有耕牛,实在不行还可以花钱去买几个奴隶,让他们去种地。”</p>
“奴隶?让别人去种地?那不是地主老财吗?”</p>
“老二,你买了几个?”</p>
“一个奴隶几两银子?”</p>
“二哥,有女的卖吗?”</p>
</p>
桌上的几人气嘴八色的对王老二问道。</p>
等王老二将事情大概的了一遍后,王章转头对王老汉问道:“学明,你是怎么打算的?”</p>
“三叔,老二媳妇儿也怀孩子,家里老婆子不放心,想要去金州看看,俺寻思着年前就走,争取过年的时候赶过去。”</p>
王章轻轻点头,</p>
环顾一眼桌上的几个晚辈,再次问道:“你们呢?老二的意思,想必你们也清楚,都是怎么打算的?”</p>
“三爷爷,我想和三叔他们一起去。”</p>
王老二大爷爷家的孙子,第一个开口了。</p>
他这一开口,其余几个年轻一辈的也都纷纷表示,想要去跟着王老汉一家去辽东。</p>
王章的大儿子王学义,看向自己这一辈的大哥王学仁,想看看他是什么意思。</p>
王学仁没有回答,而是转头对王章问道:“三叔,俺爹和二叔都不在了,咱们家就您一位长辈,您呢?”</p>
王章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将里的拐杖,往地上重重的一墩,语气坚决道:“那就都去!”</p>
</p>
“全家都跟着学明一家去辽东!”</p>
“三叔,那各家的田和屋子?”</p>
王学仁继续问道。</p>
“将地卖给官府,各家屋子就先留着,将来回来也能有处落脚的地方。”</p>
“卖给官府?”</p>
王老二有些不解。</p>
王老大在旁解释道:“当初官府分地的时候就了,谁家要卖地,只能卖给官府,官府会一市价将地收回去。”</p>
听到官府会以市价收地,王老二也不再什么了。</p>
几日后,王老汉一家以及其他各家,收拾完家当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祖辈居住的村子。</p>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人,都撇家舍业举家离开。</p>
就连王家这种分到土地人家,都选择了离开,就更不要那些佃户们了。</p>
大量人口的离开,让那些地主士绅们急了。</p>
再这样下去的话,他们这些人家土地,就没人种了,难道要让他们自己去种吗?</p>
一些有远见的已经开始抛售里的土地。</p>
和那些朝廷分的土地不一样,他们这些人的土地可是没强制必须卖给官府。</p>
为了将里的土地,尽快的发卖出去,这些人开始不断地降低价格。</p>
以至于兖州府的土地,价格都一降再降。</p>
最后没办法,这些人都不约而同的找到了知府衙门。</p>
“诸位,你们的来意,本官都听明白了,但这是百姓自发的,本官也没办法不是?知府衙门总不能阻止百姓,出售自己的土地,迁往辽东吧?”</p>
朱统鉓坐在寅宾馆正堂,看着堂内的一众乡绅,满脸无奈道。</p>
“府尊,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各家的地就没人种了,等来年交税的时候,用什么交?</p>
”</p>
朱统鉓眼睛一眯,端起茶盏,沉声道:“朝廷的税那是一分都不能少的。”</p>
“府尊,这”</p>
朱统鉓一抬,阻止了这名乡绅,继续道:“你们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汤郡马家怎么就没有佃户离开呢?”</p>
一名乡绅闻言,当即气愤道:“他们汤家大气,直接将佃租降到了两成,还承担了所有的赋税。”</p>
“等粮食收了,交完税,他们家还能有什么?”</p>
“这不是赔本赚吆喝吗?”</p>
他这话一出,其他乡绅也都纷纷开口,将矛头都对准了汤家。</p>
朱统鉓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p>
待堂内重新安静下来,朱统鉓这才开口道:“诸位,本官倒是觉得汤家做的没错。”</p>
“汤家开设了水泥工坊,每月的收益可是比地里的收成多多了。”</p>
“据本官所知,汤家还打算再建几座工坊,人都已经去了京城了,就是想从京城购买水泥工坊的械。”</p>
“他们汤家可以建工坊,你们自然也可以嘛。”</p>
“这样,本官代表兖州府,给诸位一个承诺,只要你们制造出来的水泥和钢铁质量过关,兖州府可以负责包销。”</p>
“包销?”</p>
“就是兖州府花银子,买你们的水泥或是其他物资。”</p>
朱统鉓又对众人解释了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