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 第984章 操控舆论
    被称作郭先生的书先生,有些为难的看了眼底下的老客儿们,又转头看了眼茶楼掌柜。</p>

    掌柜此时也等着他继续读报纸呢,见郭先生看过来,有些不解的走到了台上。</p>

    接过郭先生递过来的报纸一看,茶楼掌柜也是猛地睁大了眼睛。</p>

    “掌柜,您看”</p>

    掌柜转头看了眼底下有些聒噪的茶客们,</p>

    一咬牙道:“读,这报纸是朝廷卖的,既然能卖,那我们就能看不是?”</p>

    顾先生眉头一挑,点头道:“得。”</p>

    重新接过报纸,郭先生再次开始了起来。</p>

    “话,本朝宪宗皇帝驾崩的时候,也不过才不惑之年,这个年纪莫是在皇家,就是在我等这些平民之家,那也是鼎盛之年。”</p>

    “但宪宗皇帝老爷,为什么会在这个年纪而山陵崩呢?”</p>

    “这就不得不当时的太医院院使刘文泰了。”</p>

    </p>

    相比之前孔家的事儿,皇家的这些隐秘,更加让百姓们感兴趣。</p>

    郭先生书的时候,整个茶楼除了人的呼吸声,没有任何的杂音,都安安静静的听着台上的郭先生讲古。</p>

    待听到宪宗和孝宗两位皇帝,都是被同一个太医,而且还是同样的原因治死之后,茶楼内所有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p>

    大明百姓和后来那个朝代不一样,言论相对自由得多。</p>

    当初被称作离经叛道的李贽,在民间就拥有大量的拥趸,各家儒生讲学,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尤其是万历以后,大明上下更是风气开放,所以茶楼这些茶客们,在等郭先生读完报纸后,当即就三五成群的议论起来。</p>

    “看看,我就吧,皇帝老爷就是被那些狗日的给蒙骗了。”</p>

    “啧啧,这些人的胆子真大,竟敢做下这等事。”</p>

    “你们,宪宗和孝宗,是不是被人故意害死的?”</p>

    报纸上只刘文泰用错了药,以至于两位先帝驾崩,但却并未给出任何的结论。</p>

    这就给了百姓们议论的空间。</p>

    宫里的朱由检一边伏案写着大字,一边听着王承恩的秉奏。</p>

    待王承恩将东厂收集到的,关于京城百姓们的反应秉奏完后,朱由检放下里的羊毫,用帕子擦着道:“看来我大明的百姓们还是明事理的,对吗?”</p>

    王承恩跟在朱由检身后,躬着身子道:“都是皇爷的教化之功。”</p>

    “呵,朕才登基多久?谈何教化?”</p>

    朱由检摆了摆,继而又道:“东厂密切关注民间的舆论动向,每日一报。”</p>

    “臣遵旨。”</p>

    虽这件事是自己乾纲独断,但朱由检还是很心,生怕舆论会对皇家和自己不利,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p>

    </p>

    随着报纸上的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都加入到了对孔家,对钱谦益等人的批判中。</p>

    而这股舆论很快就烧到了官员们身上,在厂卫的暗中推动下,百姓们开始相信,皇帝都是好的,</p>

    是一心为民的。</p>

    一些苛政恶政,都是那些当官儿的,瞒着皇帝老爷干的。</p>

    不信?不信你看看咱大明之前的那些皇帝,都是怎么死的,都是那些狗官害死的。</p>

    这种言论,在后世都有很大的市场,就更不要此时的大明了。</p>

    对此,朱由检自然是乐见其成。</p>

    同样的,京里的百官们,也都知晓了事情的始末。</p>

    </p>

    温府。</p>

    温俨拿着里的报纸,一路跑的来到了后院书房。</p>

    “父亲,父亲。”</p>

    还未进门,温俨就急切的喊了起来。</p>

    温体仁看着神色有些慌张的儿子,皱眉道:“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p>

    将报纸递到自己父亲里,温俨满脸不可置信道:“父亲,您看看。”</p>

    温体仁只是简单的扫了一眼,就将报纸给放在了桌案上。</p>

    “父亲,您?”</p>

    温俨对自己父亲的反应有些不解。</p>

    温体仁轻叹一声道:“唉,此事为父早就知道了。”</p>

    “皇帝就是要将这些事宣告天下,让天下百姓都知道。”</p>

    “这是为什么?”</p>

    温俨还是有些不明白。</p>

    温体仁抬一指对面的椅子,示意温俨坐下,而后继续道:“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废除丞相后,所有的权力,都被皇帝亲自掌控。”</p>

    “唯一能够压制皇权的,就是民间的舆论。”</p>

    “尤其是东南那些读书人,更是屡屡有操纵舆论胁迫朝堂之举。”</p>

    到这里,温体仁拿起桌案上那份报纸,晃了晃对温俨继续道:“看到了吗?就是这两张纸,我们这位陛下,就将舆论也握在了自己的里。”</p>

    “日后,谁再想用舆论影响朝堂,恐怕是难了。”</p>

    听自己父亲完后,温俨满脸的震惊。</p>

    “父亲,陛下竟然会有这么深的谋划?”</p>

    温体仁点了点头,继而笑道:“不过,这大明报刊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百姓知晓朝廷的政令,有些地方官再想欺上瞒下,恐怕是不可能了。”</p>

    对温家父子的谈论,朱由检自是不会知道,若是知道的话,也会一句,他有个屁的谋划。</p>

    只是后世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至理名言。</p>

    舆论阵地就在那里,自己不去占领,那敌人就要去占领。</p>

    不只是温体仁,朝廷大部分的官员,也都看到了大明报刊,日后会对大明造成的影响。</p>

    但对此,他们也都没什么好的办法。</p>

    大明报刊的公廨是在宫内,主持大明报刊的人,是皇帝亲自捡拔。</p>

    加上现在民间的风气,想要插报社,几无可能。</p>

    </p>

    山东,曲阜。</p>

    孔贞运看着里的报纸,眉头紧锁。</p>

    报社现在还没在各地开设分社,这份报纸还是孔贞运的家人,用快马送到曲阜的。</p>

    将里的报纸放下,推到了孔闻弢的面前,孔贞运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开口道:“叔父,看看吧。”</p>

    孔闻弢冷哼一声,低头一扫,双眼瞳孔猛地一缩,然后迅速的将报纸拿到了里。</p>

    等看完后,孔闻弢的胸口剧烈的起伏,怒声道:“一派胡言!”</p>

    “我孔家乃是圣人之后,岂能容人如此污蔑?”</p>

    “老夫要”</p>

    “叔父!”</p>

    孔贞运沉声喊了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