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的都是表情复杂。</p>
只不过有人脸色不好看,有人憋着笑罢了。</p>
吏部侍郎房遗拙在看到陛下起身质问的那一刻,他就敏锐的选择了后退。</p>
能做到这般官位的当然没有一个是笨蛋,陛下此举的目的是什么谁都清清楚楚。</p>
咱家陛下早就猜到了今日大朝会上会发生什么,当崔昭气抢着出列要求处死叶无坷的时候局面就已经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p>
徐绩闭着眼睛连句话都不,这态度也耐人寻味。</p>
文臣们纷纷看向房遗拙,他们的眼神之中都带着些鼓励。</p>
房遗拙视而不见。</p>
鼓励?你们他妈的爱鼓励谁鼓励谁去吧,今日棋差一着若还要强行往上顶,陛下这原本是演出来的怒火就没准假戏真做。</p>
谁敢在这个时候再去招惹谁就去,房遗拙是不想去了。</p>
因为陛下清清楚楚的点了出来你们要办的到底是叶无坷还是朕?</p>
你们要参的是叶无坷的无礼还是朕的专权?</p>
他们想了些什么,陛下心知肚明。</p>
之前大家商量好的,要借此会请求陛下将执金吾这样的特权放在箱子里,最好再上了锁,从陛下掀桌子的那一刻开始,这商量好的事就成了他们给自己挖的坑。</p>
“房遗拙!”</p>
皇帝的视线阴沉沉的飘过来,把房遗拙吓了一跳。</p>
他连忙重新出列:“臣在。”</p>
皇帝问:“你刚才不是有话要吗?”</p>
房遗拙俯身道:“臣想的,和崔侍郎与张都尉恰恰相反。”</p>
他直起身子,声音清朗的道:“叶千办做事固然有失礼失节之处,可恰好证明其一片赤诚忠烈之心。”</p>
“有些人做事瞻前顾后,情面讲的太多了,遇到了不讲情面的事反而觉得不对,觉得是有违规矩。”</p>
“叶千办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丝,恰恰是因为他在四海堂里当众斩了谢无嗔,才让试图在四海堂对陛下无礼的突玉浑使臣沿芒心生惧意。”</p>
“叶千办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是真正的忠勇高洁,难道叶千办自己不知道,他这般行事会丢官罢爵?臣以为不然。”</p>
“叶千办自进廷尉府办案以来,心思敏捷又行事谨慎,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p>
“放眼古今,如叶千办这样能抛弃自身利益甚至不顾自身性命的也屈指可数,臣对崔侍郎和张都尉刚才的言行,嗤之以鼻。”</p>
“尤其是张都尉,身为廷尉府主官却对自己部下毫无回护之心,为了撇清关系不惜要求陛下将叶千办处斩,此人实在是有负皇恩。”</p>
“廷尉府该因有叶千办这样的人而自豪,却也该因有张都尉这样的人而羞耻,臣要参奏张汤渎职推诿,请陛下严裁。”</p>
他的话到这,文武百官都忍不住向他投来佩服的眼神。</p>
这家伙,三言两语,非但将自己摘清楚了,还把张汤给告了。</p>
文官原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打压廷尉府,打压廷尉府当然就是打压张汤。</p>
他们一开始想以叶无坷为跳板,现在好了,在房遗拙这绝对敏捷的思维帮助之下,他们的目标还是实现了。</p>
虽然这参奏的力度要了许多,终究目标还是那个目标。</p>
况且,现在房遗拙也不只是把他自己摘干净了,连文臣系统都差不多摘干净了。</p>
他们可没主动要让陛下把权力收起来,那是崔昭气的。</p>
皇帝看起来好像缓和了一下。</p>
他声音也不似刚才那般凌厉。</p>
“房侍郎,你的意思是叶无坷不该惩处反而还要嘉奖?”</p>
“回陛下,就算不嘉奖也不该再有什么按罪论处的法,在臣看来,叶千办错则有之罪则全无。”</p>
房遗拙抬起头,越发正直光辉。</p>
他大声道:“臣虽然不知道为何崔侍郎要如此上奏,或许也是想尽快和叶千办撇清关系,但臣却看得清楚,张都尉此举确实非为公而论,实为私心。”</p>
“一个为陛下执掌廷尉府的人,在部下出了事之后极力撇清关系,甚至,为此不惜要求陛下将他部下斩杀。”</p>
“这种人,若再执掌廷尉府,非只廷尉府不幸,亦是国法不幸,是大宁不幸,臣斗胆请旨,将张汤罢职!”</p>
他话音才落,旁边一位红袍官员出列俯身:“臣附议。”</p>
有了第一个,接下来出列的人就一个接着一个了。</p>
“臣附议!”</p>
“臣亦附议!”</p>
这时候,徐绩的嘴角总算是有了些许笑意,却也不过是一闪即逝,看起来他还是那般云淡风轻。</p>
皇帝却在这时候看向徐绩:“他们都参奏张汤不配再执掌廷尉府,徐相认为呢?”</p>
徐绩迈步上前俯身,缓缓道:“回陛下,臣以为刚才不管是崔侍郎所言,还是房侍郎所言,都有失偏颇。”</p>
“崔侍郎要将叶无坷斩首示众以正国法,叶无坷杀人之举若论国法其实并无不妥之处,陛下旨意,便是国法,叶无坷遵陛下旨意行事,便是依照国法行事。”</p>
“但叶无坷在四海堂于陛”</p>
“再房侍郎所言,张都尉刚才要杀叶无坷其实并非为保全自己趋利避害,他也是觉得身为副都廷尉,该严格要求廷尉府部属,是在代表廷尉府表态。”</p>
“自立国之前,张都尉从无私心,他当年决绝之举,臣以及诸位大人也都无比钦佩。”</p>
</p>
“同朝为官,言行应该皆是为了大宁,为了陛下,而不是要互相攻击各怀私心,若长此以往,群臣不和,朝纲必乱,实百害而无一利。”</p>
这段话,堪称利刃。</p>
叶无坷在国法上没有错处,因为陛下的旨意就是国法,这个马屁听起来不痛不痒,但直至要害。</p>
他的意思是,叶无坷遵守陛下旨意对陛下大不敬,究其根本,还是陛下的事,至于怎么处置,当然还是陛下了算。</p>
第二段话张汤更锋利,把张汤当初自己服药绝后的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出来,表面是张汤忠勇决绝,实则全是刀子。</p>
其中含义,一是张汤是个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二是故意刺激张汤,提起断后之痛,三是告诉房遗拙等人你们这样参奏没有用。</p>
四是表明了告诉陛下,您恶心我,我就恶心您。</p>
五最后那句长此以往必群臣不和,是告诉陛下,您的任何偏袒都可能导致朝廷秩序失衡朝臣之间彼此防备。</p>
六:我不管,陛下了算。</p>
皇帝看起来好像对徐绩的话颇为欣赏,点了点头道:“徐相所言才算秉真持正。”</p>
他回到龙椅那边坐下来。</p>
“既然议的是叶无坷的事,就不要互相攀咬,乱了分寸也乱了气度,徐相当年在豫州也有过错,朕这么多年提起过?”</p>
徐绩心里一震!</p>
当年陛下还未得江山的时候,让徐绩主理豫州政务,徐绩暗中勾结楚国官员,还曾经想过背叛陛下。</p>
那个时候的徐绩还是表面聪明,想用两边押宝那种段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将来。</p>
陛下能既往不咎,才有徐绩后来这二十年为相。</p>
皇帝看向徐绩:“朕一直都在,不是不许人犯错,要看为什么犯错。”</p>
“有些人犯错是为了遮掩更大的错处,或是因为无能,或是因为自私,或是因为想保着自己的位子。”</p>
“而有些人犯错是为了做对的事,是为了为民除害,是为了大宁江山这两者,同样是犯错,岂可相提并论。”</p>
徐绩深深俯身:“陛下圣明。”</p>
所有人都忍不住看向徐绩,也都心里生出畏惧之心。</p>
徐绩刚才为了恶心陛下恶心张汤出张汤当年断后之举,陛下就点出来徐绩当年在豫州做过什么丑事。</p>
皇帝话,听起来语气已经不似之前那么阴沉肃穆,可是这平平淡淡的话语之中,那利刃可比徐绩的话要锋利多了。</p>
“朕也不是圣人,朕也有犯错的时候。”</p>
皇帝语气平淡的道:“朕从来都没有过错了不许人批评,不许人指正,南宫敬廉在御史台的时候,多次提出了朕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他的对的,朕也一一改之。”</p>
“可现在南宫敬廉通敌叛国之事证据确凿,他居然还厚颜无耻的他不是要谋逆,是为了大宁,他是想做宰相以治国救民。”</p>
他看向徐绩:“徐相当年犯了错朕依然重用,朕当年若将徐相杀了,那还有大宁二十年贤相?”</p>
“南宫敬廉当年做了许多对的事连朕都佩服他,可他现在犯了大错朕就要因为他曾经的好处而赦免他?”</p>
他语气又缓和了几分。</p>
“朕的话,希望你们都能听懂。”</p>
冯元衣最懂陛下心思,知道火候已经到了。</p>
于是上前:“若诸位臣工没有别的事奏议,那今日的朝会就到此为止,若还有事,速递奏折。”</p>
皇帝起身:“徐相,既然你觉得崔侍郎与房侍郎两人所言都有偏颇,对于叶无坷的处置当然也就有些分歧。”</p>
“你先把里的事放一放,这个案子影响深远非止大宁之内,域外诸国,也都在看着呢。”</p>
“就不必拘泥于什么三司会审了,朕看就公平些,朝臣皆可议论,将他们认为合适的处置方法写明条陈交给你。”</p>
“杀的人多,那就杀,赦免的人多,那就赦免朕也不能干预不能左右,一切以你们议论的结果为准。”</p>
完之后转身走了。</p>
冯元衣上前:“退朝。”</p>
等陛下走了之后,满朝文武好像全都被吓着了似的。</p>
可实际上,真正被吓着的只有徐绩一人。</p>
陛下的话足够直接了,就差一句:徐绩,你当年犯的错比叶无坷还是大?</p>
等朝臣散去,吏部侍郎房遗拙快步追上徐绩。</p>
“徐相,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p>
徐绩心中难以平静,可表面上依然毫无波澜。</p>
他一边走一边道:“陛下的意思就是那么简单,叶无坷的事由你们大家了算,我只是个统计的,以统计结果为准。”</p>
房遗拙叹道:“可是徐相,陛下只给了两个选择。”</p>
要么是杀了叶无坷,要么是赦免叶无坷。</p>
没有中间商量的余地,这商量的余地就是:罢官。</p>
罢什么官,怎么罢。</p>
选项只有两个,意思再清楚不过了。</p>
杀叶无坷,不是皇帝的意思,赦免叶无坷,也不是皇帝的意思。</p>
反正交给你们了,你们看着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