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当日,赵顼祭拜了天地之后,去了宝慈宫向高太后问安。到了之后发现赵颢和赵頵也都在宝慈宫问安。</p>
几方行礼之后,高太后坐在高高的主位上,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官家近来辛苦了,人都消瘦了些。可是向氏她们伺候的不好?”</p>
赵顼礼貌的回答:“是孩儿因前些时的一些事情没好好休息,怨不得别人。”</p>
高太后看似心疼的着:“近来朝堂事情确实很多,官家要好生保重龙体。若前朝事情太多的话,你看你两个弟弟都长大了,有些事可以让他们帮你分担一些。”</p>
赵顼顺着太后的话,看向自己的两位弟弟。</p>
赵颢比赵顼只了两岁,在赵顼即位后封为了昌王,因着太后疼惜、与赵顼关系交好的缘故,一直没有外派封地。赵頵比他的两位哥哥了一些,才刚刚满十三岁,只不过自就沉稳,看起来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p>
赵顼对两位弟弟还是没什么戒备心的,毕竟赵颢之前就跟自己表达过想做个闲散王爷,而且他也是一直都是有点玩世不恭的模样。况且,他对自己也确实很好,当时三娘离京、父亲去世,几次重大的人生时刻,都是这个弟弟在开导自己。</p>
赵頵就不用了,目前还未成年。他平日里醉心字画,虽外表显得老成,却无深沉心,就是单纯的喜静少言,爱皱着眉头。偶尔探问一些时政的想法,他也没什么见解。赵顼自看着赵頵长大,自信的认为他不会是那种心深到故意装作懵懂单纯的人。</p>
</p>
既然高太后这样了,他就顺着母亲的话着:“嗯,若有两位弟弟相帮自然是极好的。二弟仲明敏聪慧,可做大助力。三弟仲恪才学出众,我可让人教导他政务处事,尽早能助我一臂之力。”</p>
听赵顼这样,高太后知道他是答应了,很满意的点点头:“打虎还需亲兄弟,见你们兄弟三人能相帮相扶,我和你们父皇也就知足了。”完她还轻轻拭了一下眼角,仿佛在擦拭泪水一般。“你们父皇去的早,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什么依仗,就想着你们兄弟三人和睦共进,也算是余生安慰。”</p>
“母后,”赵颢轻轻的唤着,语气温和的劝着:“大年节的,母后还是要开心些。大哥和我们一直相处的很好,母后放心。”</p>
“是啊母后,我和大哥、二哥一直都很”赵頵斟酌了一下用词,“我们都很和睦的。大哥还总是关心我的功课,二哥总陪我玩,母后不要太担忧。”</p>
高滔滔看向赵頵,她知道赵頵的不太真实。赵頵是个内敛的性子,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呆着。可能他自就知道很多事情他无法与大哥相比,很多东西他也无法拥有。所以他更喜欢练字画画,比较少学习时政。又因为了赵顼赵颢好几岁,他正是玩耍的时候二人已经快成年,所以总是与两个哥哥有些距离。</p>
这距离,是年龄,是地位,也是他自己设定的心理距离。他时刻告诫自己,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王爷,不要肖想争夺些什么。该是自己的,大哥会给自己;不该是自己的,一点也不能惦记。只要自己掌握好这个距离,他们三个人就还是好兄弟。</p>
赵顼也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些疼爱与慈祥。赵頵回望过去,眼神坚定且干净。这时赵颢开口着:“大哥、三弟,你们也看看我啊,你们可不能抛弃我!”罢,三人相互望着,笑了起来。</p>
高滔滔也跟着笑着,眼神里却有什么微微闪烁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