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丹娘 > 第962章 事倍功半
    “还有,我与二哥成年之时,母亲也给了一部分置业,这些统统交给你,你打点着盘算着,这支出收息,一年到头应还有不少结余,若是不够我在外头也会想法子往家里寄钱来。”</p>

    突然间,他就唠唠叨叨起来,全然不像从前那个两袖清风、眼高于顶的才子模样。</p>

    金氏直愣愣地看着他,轻笑出声:“何必置办宅子这么麻烦,我与夫君一道去,再把孩子们都带上,无论去哪儿我们一家人都在一处。”</p>

    她凝视着他的眼睛,“你一人在外头独闯,我如何安心?况且,孩子们也离不了父亲,你让我独自撑着,我也怕教不好孩子们。你这般有才华,腹有诗书,若不能亲自指点孩子,岂不可惜?”</p>

    宋竹砾望着妻子的双眸。</p>

    她的眼睛那样清澈明亮,几乎能看出自己的倒影。</p>

    一时间心潮涌动,他再也克制不住,一把将金氏拥在怀里。</p>

    “对不住,是我对不住你”</p>

    他反反复复都在这句话,渐渐地红了眼眶。</p>

    金氏靠在丈夫的胸口,双环抱在他的腰间,只觉得此时此刻,夫妻二人的心贴得很近很近。</p>

    宋家的风波并未这么快消停。</p>

    几日下来,丹娘几乎日日都去宋府报道。</p>

    一面开解赵氏,一面与三哥三嫂话,好茶好点心吃一通,然后拍拍走人,就算完成这一天的任务了。</p>

    老太太后来知道了,很是纳闷。</p>

    “你就不劝劝你三哥?”</p>

    “没什么好劝的,我不是三哥本人,又不明白为官之道,更不了解他如今的处境,要劝也张不开口呀。”</p>

    丹娘无奈摊。</p>

    “但我听三哥了,他对以后很有打算,那模样不像是一时兴起,得也挺详细,考虑周全,想来已经在心里盘算了很久了。”</p>

    她顿了顿,“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这会子再备礼登门致歉,是不是有点太晚了?”</p>

    道歉嘛,主打一个趁热打铁。</p>

    只要礼物够厚,态度够诚恳,对方也不会不顺着台阶下来。</p>

    可拖了这么久,人家那头估计已经气过去了,大约也明白宋竹砾不是真心实意想道歉,甚至连双方的颜面都不愿顾一顾。</p>

    这个时候道歉,事倍功半。</p>

    丹娘到了点子上,老太太一时哑然:“还得你父亲自己想明白。”</p>

    丹娘莞尔:“他会想明白的。”</p>

    着,她凑到老太太跟前,让新芽送上来一只匣子,献宝似的堆在老太太边。</p>

    打开一瞧,里头竟是满满一屉的银锭子!</p>

    老太太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你哪儿来的?”</p>

    “上回子我跟您过的呀,一道给商线投钱做买卖的,这是连本带利收回来的第一份进项。”</p>

    她笑眯眯,拿起一枚银锭子塞进老太太的掌心,“你摸摸,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p>

    老太太:</p>

    她还以为上次是孙女哄着自己来着。</p>

    出了点银钱,也不过是想让丹娘开心开心。</p>

    没想过真的还能有一笔进项,而且这么快就能回本,还连带着赚了不少。</p>

    </p>

    “你如今倒是厉害了,比你几个哥哥姐姐都强。”老太太欣慰不已。</p>

    “哪儿的话,咱们这是各有各的强。”丹娘眯起眼眸,“还有其他人的份儿呢,回头我给他们都送去。”</p>

    有财大家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p>

    老太太好笑地看着孙女,在她皙白如玉的脸颊上捏了一把:“好好,我们家丹丫头最是能干了。”</p>

    由于丹娘来时,还会带来他们之前投钱做买卖的回本收息,宋家上下看丹娘,就如同看财神爷一样。</p>

    一开始宋恪松还颇有几分高洁之态,不愿将这些黄白之物放在眼中。</p>

    可丹娘送得多了,赵氏的憋闷也减轻了不少,对着丈夫、儿子也不再发火暴躁,整个宋家的氛围重又温馨了许多,宋恪松也忍不住去问了妻子。</p>

    赵氏忙将算盘打得飞起,又将账簿往他眼前一摊。</p>

    看清了近两年府中的进项后,宋恪松不由得惊叹连连。</p>

    赵氏美滋滋:“我就丹丫头有出息吧,她还顾着咱们娘家人,咱们之前真是错了,多亏了丹丫头心宽,不与咱们计较,方才有了这般好的日子,若真闹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少赚了银钱是,叫外头人看笑话才是真。”</p>

    大约是这些时日赵氏自己想开了,原本坚定不移站在丈夫这边的她,也渐渐动摇了心思。</p>

    到这儿,她话锋一转,“那一日丹丫头与我了句话,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瞧瞧咱们四丫头从前是个什么样,这回去了肃州,反倒不同了!可见咱们给子女们安排的,也未必是最好的,人和人又不一样。”</p>

    “你想什么?”</p>

    宋恪松听出了端倪,没好气地合上了账簿。</p>

    赵氏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p>

    夫妻这么多年了,她还是很了解丈夫的。</p>

    转过身偷偷翻了个白眼,她快人快语:“原先我也不想让儿子辞官,你他这么好的文采能耐,已超过了不知多少人,咱们最寄予厚望的就是他了可他为官也有些年了,一开始竹砚还不如他弟呢,结果呢,这些年在位置上做得风生水起,上回子你还了,他被圣上褒奖了两次!”</p>

    “可竹砾就不一样了他学问是高,文采是好,即便是你年轻的时候怕也比不上他。但人家心思就是不放在官场上,也见不得那些个事儿,这样的性子若能磨下来固然好,可要是磨不了呢?”</p>

    赵氏收起了账簿,叹了一声,“你我夫妻,半辈子风雨,图的不就是儿女平安,日子顺和,如今咱们宋家都成功返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p>

    宋恪松被妻子的,一时间哑口无言。</p>

    很想反驳两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p>

    赵氏见他被动了,又坐在丈夫身边,软言细语道:“别的不,就这事儿闹到今日,你非要坚持让儿子登门致歉,他又偏偏不依,这就两厢僵持。可人家那头还等着咱们宋家表态呢!难不成一直让人等着?”</p>

    “这个不孝子!!”宋恪松火气又上来了。</p>

    “你再拖下去,也还是这个结果,他都已经成家生子,你还能打他一顿不成?况且,你也了这事儿论理真怪不了他。只不过他太直白,不懂绕着弯子。”</p>

    宋恪松已经服了,可到底心有愤愤。</p>

    他没好气地来了句:“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你儿子辞官喽?”</p>

    “我可没这么。”赵氏顿了顿,“走一步看一步吧,丹丫头得好,眼前的坑还没过去呢,就想着以后的风雨了。”</p>

    “丹丫头,丹丫头,你如今也是三句话不离她了!”</p>

    宋恪松气呼呼地一甩袖子起身。</p>

    “我自然是离不了她的。”</p>

    赵氏大大方方笑道,“多亏有了丹丫头,如今咱们府里的日子才能更宽裕,慧丫头也来信了,她过得很好,与郞婿也和和美美。”</p>

    宋恪松:</p>

    他隐隐有种无奈,丹娘从未在宋府扎根,怎么搞得现在比他这个一家之主更有威信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