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夺天下 > 正文 第261章 开封(不用订阅)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这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为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各类农作物种植。开封境域内,因黄河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

    开封地下则因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于地面之下3米至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座州城,构成了中国罕见的城摞城奇特景观。

    等到刘元昭拿下开封,他就开始花大力气整治黄河水运。

    有人曾有研究,辽,金,元三朝衰败灭亡,黄河都有功劳。

    拿下开封还有其他的原因。

    历史上,李自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攻打开封,屡战屡败,但是又屡败屡战,通常情况下农民军都是流动作战,攻打不下来的城池就会绕道,不会纠缠,那么李自成为何盯着开封不放呢?

    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奇袭开封,这是第一次攻击,这次奇袭是打算趁大部分开封守军去援助洛阳而攻其不备,但是明军很快返回了开封,李自成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当年十二月,李自成卷土重来,但是却受制于开封坚固的城墙,农民军掘开地道填充炸药准备炸塌城墙,结果城墙没有损伤,反而炸伤了很多农民军,攻不下城墙的李自成只得退军。

    崇祯十五年夏天,李自成和罗汝才攻占了开封周围的州县,只留下开封一座孤城,并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略,这就是农民军第三次攻打开封。

    这一次一围就是几个月,城内的明军已经弹尽粮绝,最终明军掘开黄河决口,农民军虽然被淹死一部分人,但是明军已经无法固守开封,农民军拿下了一座被洪水淹过的城市。

    李自成先后调用数十万大军,三次攻打才攻下了开封城,为何这一次李自成这么决绝呢?除了自身实力的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明朝的官员在上疏的内容中为我们很好的阐述了这个理由。

    就在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城时,明朝的汜水县知县周腾蛟上疏称:“职之痛哭哀吁者,非为汜水也,非为汴城也独念汴城系河南枢纽腹心、南北咽喉也汴城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大势甚可忧危也。”

    汴城即指开封,因为开封古称“汴梁”,开封是河南的枢纽和腹心,地处交通要道,如果开封不保,则河南和中原都危急,而一旦中原不保,河北之地就被掐断了与南方的联系,成了孤悬之地,陷落也是迟早之事。

    另一位明朝官员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意见,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指出:“中原为天下腹心,开封又中原腹心,闯贼耽耽窥犯为谋甚狡倘一旦沦陷,天下事尚忍言哉!”郑二阳的理论和周腾蛟如出一辙,都认为开封是明朝朝廷与农民军战争的转折点。

    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开封陷落后,河南和中原被李自成所掌握,之后明朝再也无力反攻,而从崇祯十五年起,农民军也加快了攻陷大城市的步伐,一年多后连明朝首都北京都被李自成攻破,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李自成连续三次攻打开封了。

    而刘元昭则可以直接掐断明军北上的能力,接下来的明军就只有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直防守,就离灭亡没有多远了。

    而且南明恐怕不会比南宋守的久,这是一个到灭亡的时候还在内斗的国家。

    崇祯这边得知李闯被华夏军攻灭,就连洛阳也落入了华夏军中,史可法战死的消息,当时就慌了。

    此时必须稳住江淮地区的局面,不然的话,华夏军就打到长江沿岸了。

    这时候,杨嗣昌就推举马士英为总督。

    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

    明万历己未(6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

    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明弘光政权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抵抗清兵入侵,最终殉国而死,但世人对其死因存疑,在清代,被后人所责骂。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其持论公允。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马士英与阉党阮大钺关系甚好,在杨嗣昌这边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好。

    所以杨嗣昌推举马士英并没有什么好心思。

    而崇祯以为杨嗣昌这是大公无私,在国家危亡之际,不因私废公,对此大加赞赏。

    然而马士英却是知道杨嗣昌的心思,对此十分怨恨。

    不过他还是去了扬州担任总督,并且正式任命了江淮四镇,让高杰左良玉等人领兵对抗华夏军。

    而左良玉这边则是与秦良玉一起围剿张献忠。

    张献忠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际,不得已他杀入河南,想要聚集兵力,结果被华夏军一支偏师击败。

    他当时就想向华夏军投降,然而刘振奋给拒绝了。

    张献忠大怒,愤怒之下,在河南南部进行烧杀抢掠。

    然而这里已经被刘振奋认为是华夏帝国的领地,对此惊怒不已,当即派出骑兵部队追剿流寇。

    张献忠以为有老回回罗汝才等人,可以与华夏军一拼,结果被犀利的火炮火枪击败,不得已向左良玉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