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153章 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
    第一百五十三章: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p>

    “父皇,韩国公请辞之后,中书右丞改由谁来接替?”朱棡疑问道。</p>

    朱元璋将那本折子丢在朱棡面前,道:“左丞胡惟庸,右丞杨宪!”</p>

    “督察院凌汉,御史台詹微。”</p>

    涂节死后,御史台就由詹微代为主持,元月初一大朝会那天,胡惟庸上奏扶正了詹微,也算是给了个顺水人情。</p>

    毕竟御史台这个地方,淮西勋贵这边是插不进的。</p>

    督察院的凌汉还好,那是跟着朱元璋许多年的老部下,和一众淮西老人都熟,闲来没事还能坐下来喝两盅。</p>

    所以这样一来,杨宪,詹微两人是浙东群体的人,一个主政,一个主查。</p>

    而胡惟庸和凌汉,也算是淮西这边的,也是一个主政,一个主查。</p>

    这样一来,谁也奈何不了谁。</p>

    这套领导班子,单从平稳和效率方面来,绝对是相当可靠的。</p>

    但朱棡知道,还是不合老朱的心意。</p>

    老朱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扶持胡惟庸?</p>

    还不是为了找到李善长这一脉的把柄!彻底削除宰相这个职位。</p>

    那怎么削呢?</p>

    谁才是那把,能够削得动这些淮西勋贵的刀?</p>

    朱棡心头一震。</p>

    那把刀是谁,还不简单吗?</p>

    “爹,既然韩国公想要辞官,那便辞官好了。”</p>

    “可既然韩国公作出表率,那朝中其他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是不是也该辞官?”</p>

    朱棡问道。</p>

    这一下子,朱元璋眼前一明!</p>

    对啊!</p>

    他担心是什么?是李善长退位,淮西人经不起这些浙东官员的推挤,担心自己那些个老弟兄们吃了亏。</p>

    可经由朱棡这么一,朱元璋一下子想到,浙东官员里面,好几个可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p>

    “对,老三得对!”朱元璋兴致勃勃的坐下。。</p>

    “李善长可是咱的中书左丞,又是六公之首,他都按照朝廷法度辞官归养,那其他的年迈官员也没理由继续坐在位置上尸位素餐了!”</p>

    感叹一阵之后,朱元璋道:“这一点,老三的你的想法跟咱是不谋而合!”</p>

    不服气的老毛病又犯了。</p>

    朱棡笑了笑,道:“都是爹的耳濡目染!”</p>

    “嗯,不错。”朱元璋瞥了眼朱棡。</p>

    朱元璋随即又道:“那你认为,老臣们退下来之后,原有官位如何顶替?”</p>

    朱棡答道:“提拔原有官职下的副职充任主官,进行为期一年审核,一年后能够做到‘胜于前任’者,方可正式提拔。”</p>

    “审核?”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自语道:“这倒是个主意。”</p>

    “和挂职异曲同工,却也省了许多贬官的流程。”</p>

    朱棡点头:“审核的目的在于鉴定官员是否有能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给日后犯下大错的官员提前敲响警钟。”</p>

    “大明如今不少的官员不是大明自己科考取士录取的进士,甚至很多不是进士!”</p>

    这话得有些大胆。</p>

    但是也确实是实话。</p>

    </p>

    这才洪武六年。</p>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连开三科科举,意思就是连续考三年!今年是最后一年。</p>

    如今不少贡生都已经入京准备开考。</p>

    而朱棡的话指的就是那些被浙东文官举荐上来的诸多读书人。</p>

    这些人,学的杂,读的书多,就连朝廷都不清楚他们到底能不能在地方上办成事。</p>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考核期。</p>

    朱元璋赞同了朱棡的话,并且道:“这个法子不错,咱看啊,也别提拔上来的官员需要审核了,全大明的官员,都需要审核!”</p>

    “那这事交给谁来办?”</p>

    朱棡微微一笑:“爹,人有啊,待儿子给你谈清楚,就把人给你带来!”</p>

    朱元璋一看朱棡卖关子,也没搭理他。</p>

    瞪了一眼朱棡,老朱道:“马上就成亲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p>

    “儿子再大在爹面前,不照样是儿子?跟自己亲爹耍孩子气,礼部也挑不出理吧。”朱棡道。</p>

    “你这个混蛋,跟个黄鼠狼似的,溜滑!”朱元璋笑意盈盈的指指点点道。</p>

    “王景弘,让人备点菜,咱今儿个跟儿子喝两盅!”朱元璋喊道。</p>

    “老奴这就去。”王景弘笑呵呵的躬身退了出去。</p>

    不多时,菜来了。</p>

    酒桌上,朱元璋双撑着膝盖,朱棡则是给朱元璋倒酒。</p>

    随着精致的酒壶口倒出晶莹的酒液,朱元璋道:“老三,不会怪爹吧?”</p>

    朱棡缓缓放下酒壶。</p>

    王景弘屏退左右,关上殿门,站在殿门口如老僧入定。</p>

    朱棡笑了笑:“爹,你过,有百姓的朱家,才是皇帝!”</p>

    着,朱棡举起酒杯,对着朱元璋敬了一杯。</p>

    朱元璋有些感叹:“老天爷待咱不薄!”</p>

    “心想事成啊!”</p>

    “就藩的事,得拖几年。”朱元璋也喝了一杯,放下酒杯,沉闷的道。</p>

    朱棡轻笑:“爹,为了咱大明河山传至千秋万代,拖几年是事!等儿子把漠南和太原打造成一个新的繁华之地,那些人会意识到土地和咱朝廷的重要性。”</p>

    “到时候,不消您,就有人为咱大明开疆拓土!届时把皇弟们分封出去,由他们闹腾。”</p>

    “您想想,到时候大明就是天下共主,四海八荒,尽皆臣服!您老的大名,也会成为史书上远超秦皇汉武古今第一人!”</p>

    朱棡给朱元璋倒酒,轻声道:“什么泰山封禅,在儿子看来其实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情。爹,咱朱家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p>

    “做到,让任何不服气的人,因为您一个眼神,就要跪下来求饶的地步。”</p>

    朱元璋微微一笑。</p>

    “棡儿,其实爹没那么大的念想。”</p>

    “你大哥仁厚,待民如子,有他在,爹是放心的!之前咱一直担心老二,后来一想,咱那么多儿子,一个老二昏聩了点,就由他闹腾吧。”</p>

    “你和老四是我最担心的,你们有能力,有段!你是智计百出,他是天生的打。”</p>

    “若这是战时,咱怕的是你是下一个李世民。”</p>

    朱元璋的眼睛,深邃却又真诚。</p>

    李世民啊。</p>

    朱棡拿着酒壶的,微微有些僵硬。</p>

    “当初你和老四去塞外的时候,咱不瞒你,咱是想过直接将你俩贬为庶人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