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175章 那你就该做到天衣无缝
    第一百七十五章:那你就该做到天衣无缝</p>

    科举案的爆发,是文官派系衰败的开始。</p>

    嚣张了还没一个月的文官派系,一下子兔死狗烹。</p>

    杨宪也慌了。</p>

    他以为自己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前夕,却不料朱元璋一下子罢黜了六部上百官员。</p>

    并且,他的恩师,刘伯温。</p>

    居然成了朝廷彻查科举案的人。</p>

    一下子站在了他的对立面。</p>

    朱元璋的圣谕刚刚在皇城门口张贴出来,就引起轩然大波。</p>

    无数士子围在东华门口,看着上面的字眼义愤填膺。</p>

    “狗官!”</p>

    “何文玉,我日你血哥!”</p>

    皇城门楼下,无数士子怒吼着心头的愤怒。何文玉的所作所为,着实是激怒了这些士子那颗好胜心。</p>

    而且,无论北方士子,还是南方士子,都有。</p>

    北方士子是愤怒。</p>

    而南方士子是羞愧!</p>

    南方士子的才学大部分优于北方士子,这一点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些士子之中,才学出众之人也不少。</p>

    读书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名分,一个堂堂正正。</p>

    而如今,何文玉的包庇和偏袒,让他们羞愧。</p>

    往后任何人提起洪武六年的进士,不会是状元谁谁谁,考题是什么。</p>

    只会,一群受人包庇的进士。</p>

    可笑!</p>

    可耻!</p>

    “这进士,不当也罢!”</p>

    “吾不愿成这千古笑柄!”</p>

    士子之中,有骨气的也不少。</p>

    自然,也有无所谓的人。</p>

    </p>

    而就在所有人以为,朱元璋的怒火到此为止时。</p>

    燕王朱棣,自河南返回。</p>

    并且,将河南开封府上下官员及其家眷,总共七百八十五人,全部押解回京。</p>

    一桩惊天大案,就此揭开。</p>

    开封府上下从知府陶谦,到</p>

    朱棣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跟着五十多辆囚车,洋洋洒洒的从金川门进了南京城。</p>

    并且,一路从长安街直入皇宫。</p>

    道路两边,百姓驻足观看。</p>

    朱棣那骑在马上,看到道路两边的百姓,眼神之中不免多了一丝凝重。</p>

    这是大明朝的根。</p>

    朱元璋愤恨贪官,是因为他深知贪官之恶。</p>

    当年若是元朝的那些官员稍微有一点儿人道,凤阳府也不可能变成那般的人间炼狱,朱家上下几口人也不可能活生生的饿死。</p>

    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更是严以律己,从自身作则!要求官员们善待百姓。让他们多几分良心,多几分担当。</p>

    可建国六年。</p>

    得到的,只有这些蠢货的诋毁和背叛。</p>

    朱棣的心头,不免为朱元璋的遭遇感到愤怒。</p>

    若是自己。</p>

    想到这,朱棣浑身一颤。</p>

    到了宫门口,朱棣翻身下马,随即命人将那些囚车全部整整齐齐的排列在承天门外暴晒。</p>

    朱棡,已经在此等候。</p>

    “三哥!”朱棣面色板正的拱行礼。</p>

    朱棡点了点头。</p>

    “都抓了?”</p>

    “嗯,上到六十,下到襁褓,全在这了。”朱棣眼中透着一股子杀气。</p>

    </p>

    “怎么回事?”朱棡问道。</p>

    朱棣咬牙道:“锦衣卫抓这些人的时候,在开封府的监牢里面,发现了不少百姓。”</p>

    “这些百姓想要上京告御状,结果还没出开封府,就被人抓了起来。”</p>

    “而且,还查到了京里的官。”</p>

    京里的?</p>

    朱棡微微一笑。</p>

    事情,越来越大了。</p>

    朱棡看了眼那些囚车里面的人,有妇人,有孩子,也有风烛残年的老人。有的即便是身处囚车之中,也身着锦衣华服,面相富态,只是稍有落魄。</p>

    有的则是看起来平平无奇,就好似普通百姓一般。</p>

    朱棡走到最靠近宫门的一辆囚车面前,其中关着一位面容清瘦,眼神显得十分平静的中年人。是中年人,此人两鬓花白,面容其实不算年轻。</p>

    能够单独装一个囚车的,却也明此人的身份不凡。</p>

    “这就是陶谦。”朱棣也跟上来道。</p>

    车中的陶谦转头看到了朱棡。</p>

    朱棡与其目光直视。</p>

    可随即,朱棡在他的眼中,居然看到了一丝戏谑。</p>

    “你的眼神,让我感觉很不爽。”朱棡漠然道。</p>

    陶谦闻声,先是哈哈一笑。</p>

    这人笑起来,倒是一脸的慈祥和明朗。</p>

    陶谦笑着,朱棡则是漠视着看着他。</p>

    朱棣凝眉,旁边的锦衣卫领会其意,连刀带刀鞘‘砰’的一声落在囚车的牢笼上,发出一声巨响,怒吼道:“天下脚下,禁止喧哗!”</p>

    陶谦停止了大笑。</p>

    “晋王殿下。”</p>

    陶谦微微拱。</p>

    与他这神色自若,礼数齐全的姿态相对比,他脸上的污垢和憔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p>

    拱之时,双腕之上的镣铐也发出铁链撞击声。</p>

    “陶知府,素来闻名,没想到是这种见面方式,也不知道该是唏嘘,还是感叹世事无常。”朱棡面色如常道。</p>

    官员落马自古有之。</p>

    如陶谦这样的人,表现的十分平静。</p>

    或许他们也早就料想到了自己此时的境遇!</p>

    贪,这条路,没有止境。</p>

    在尝试过那种不费力,不费神,就有千万贯入账的滋味之后,无人可以不留恋。</p>

    贪者,心有余悸,宛如惊弓之鸟。</p>

    而大贪,却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p>

    这是心理素质的体现。</p>

    陶谦笑了笑:“没什么世事无常,不过是境遇不同。”</p>

    “殿下段繁多,端的是陛下里的一把好刀。”</p>

    “那为何你要贪?”朱棡冷笑问道。</p>

    陶谦拱:“活不下去。”</p>

    他面色如常,在朱棡有些讥讽的眼中,淡笑道:“殿下不信?”</p>

    “一年三百石!”朱棡冷喝一声:“陶谦,你可知,你一年有三百石禄米!”</p>

    “你告诉孤,什么家庭,一年三百石不够活?”</p>

    知府是正四品官衔,一年有三百石禄米。</p>

    陶谦哈哈一笑:“殿下,你还是太年轻了。”</p>

    “不知道官场里面的门道。”</p>

    “年轻?”朱棡淡笑:“或许世事无绝对,但若是自己行得正坐得直,陶知府,如今不该在这里!”</p>

    完,朱棡面露几分讥讽。</p>

    “坐在囚车之中跟孤,孤不懂官场里的门道。陶知府不觉得滑稽?”</p>

    “若是知府大人真的在官场之事上如此练达。”</p>

    “那就该做的天衣无缝!让人查无可查。”</p>

    “结果呢?处处留尾,锦衣卫不过三天,就查的底掉。所谓尾大不掉,盘子一大,人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p>

    “若是办不好,办不到,那不能怪别人,要怪就要怪自己,没那个本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