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你选吧</p>
朱棡震惊于朱标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和亲情。</p>
匆匆洗漱之后,朱棡欲要出门。</p>
迎面便看到老丈人徐达也走进来。</p>
“你要去见太子?”徐达问道。</p>
朱棡点头。</p>
“太子殿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徐达道。</p>
朱棡无奈的叹了口气:“大哥的胸怀与格局,非我所能及!”</p>
徐达也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p>
站在徐达这种角度,太子朱标的所作所为是于他自己非常不利的。这不是一个政客该有的操作,这种操作是对自己整治志愿的不利。</p>
可。</p>
徐达目光复杂的看着朱棡。</p>
拍了拍朱棡的肩膀,声音微沉道:“殿下,不是政客。”</p>
朱棡点头。</p>
也有些感触的道:“他是我哥。”</p>
朱棡没有去见朱标,朱标做事,由不得别人怀疑,也也由不得别人反对。</p>
连老朱都是朱标的头号粉丝。</p>
摇旗助威那种。</p>
</p>
太原府的府衙之中,朱标召集了太原地方官员开大会。</p>
并且直接任命了张劲松暂任太原府按察使的职位,主管刑罚法度。国不可一日无君,地方也不可一日无官,尤其是主管法律刑罚的官员,无法便无度啊!</p>
会议上,朱标着重的指示了黄再兴,必须严肃、严谨的处理世侯家族铲除之后的社会环境。</p>
朱标只在太原待一天,所以这一次会议内容会由刘惟俊传达到各州、县衙门里,另外朱标还从朱棡那拿出三万贯,支持各衙门多招官吏,维护地方治安。</p>
太原这地方其实已经算是大明很长治久安的地方了,当初朱元璋为什么在立国之前对山西动?</p>
因为没必要。</p>
比起中原某些地方十室九空的状态,山西算是盛世。</p>
朱标坐在堂中,其余的官员则是都分列两侧。</p>
行省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司三人,极其下辖的:左右参政、副使、佥事qn、都事、断事等人。</p>
旁边的铁炉冒着火光,上面座着一把铜壶,铜壶里面则是煮的茶水,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p>
满堂官员也是第一次亲自看到太子,堂中安静的有些过分。</p>
朱标看着满堂青蓝色官袍的官员们,道:“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本该是纠官邪,除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p>
“本宫初闻班用吉所行之恶,百感交集。地方官员不待百姓为子女,那百姓供养朝廷官员又是作何?”</p>
“就好比自家的子女,伙同外邪诓骗自家的财产,致使家中双亲老无所依,惨遭祸事!”</p>
朱标痛心疾首。</p>
官员们也不知道是做样子还是深有所感,不少人眼眶泛红,神情悲痛。</p>
朱标叹道:“如此之事在民间尚且得百姓指责唾骂,为何落到官员身上反而是振振有词?班用吉临死的话,若是在座有人深以为赞同,那不妨此时出来。”</p>
这话瞬间让在场不少人连连摇头。</p>
参政曹宏赶忙道:“为国牧守,乃是为国所用!既为国所用,便当以君父为上,家次之。”</p>
朱标嗔笑一声,道:“此言便罢了,当今圣上乃是顾家之人,若为所听,怕是要你‘家不治,为人不孝,何以治国了。’”</p>
曹宏谄笑。</p>
</p>
这话也是给在场人听得。</p>
治家治大家,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向往。</p>
但不可为了国而不顾家。</p>
曹宏是有孝心的人,为了老娘的安危不顾生死的去送信,是个良善之人。</p>
新上任的张劲松拜下,郑重道:“任官惟贤才,有殿下把关选官,我大明州县所任官员也必是良善厚德之人!凡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今,如颖川之黄霸、中牟之鲁恭,何忧不治?此乃殿下之治。”</p>
这话有些阿谀奉承。</p>
但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p>
太子的能力不用多,那是所有人都认可的。</p>
朱标摆了摆:“好了,本宫这些话,也是为了给诸位提提醒!不要忘了读书所谓何用。”</p>
“古语有云:为官者不求富贵,但求上不愧于天,下无愧于民,中无愧于己。千古以来,朝廷用人之道无非贤能,英勇。本宫望诸位臣公能成为本宫的左膀右臂。辅佐君王,莫要辜负黎民。”</p>
“班家一事到此为止,本宫不再追究其共犯,望诸位慎之。”</p>
长达三个时辰的会议结束之后,硬是有好几个官员嚎啕大哭的被带走。</p>
嘴里大喊着殿下仁厚,大明万岁。</p>
朱标真的仁厚吗?</p>
或许是真的仁厚,但毫无疑问,朱标的地位上,斩尽杀绝还是放任其一条生路,都是一个念头的事。</p>
</p>
朱棡在府邸召见了杜峰两兄弟。</p>
对于朱棡的召见,两兄弟心里有了个底,至少这样一来两兄弟似乎不用死了。</p>
“草民拜见殿下。”</p>
两兄弟跪地叩拜,姿态卑微。</p>
“此次剿灭世侯家族,你二人倒是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消息。”朱棡翻看着一本不知名的书籍,幽幽道。</p>
杜峰点头哈腰:“都是给朝廷效力,的应该的!应该的。”</p>
杜汤也连连点头。</p>
以功赎罪,只要给朝廷办的事足够多,不定可以免去追责,再者就连晋王都亲口了,只要立下功劳,可以将功抵过。</p>
杜峰心头忐忑。</p>
不知道晋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态度。</p>
“论常理,谋反之罪罪无可赦,你二人是必死无疑。就连太子殿下都亲自过问了此事,认为谋反之人朝廷决不可用。”朱棡轻悠悠道。</p>
两人瞬间如坠冰窟。</p>
“殿下,殿下,您可是亲口过,可以将功赎罪的。”杜峰慌不择言的开口道。</p>
朱棡淡淡道:“本王不杀,不代表太子不杀!”</p>
杜峰心里一万句问候。</p>
但一句都不敢。</p>
“殿下,的愿为朝廷以效全力!做朝廷鹰犬,效牛马之功。”杜峰嚎啕大哭。</p>
朱棡从旁边拿过一本册子。</p>
册子呈蓝色,就是一本普通记事用的册,可此时在杜峰的眼中,却是救命稻草。</p>
只听朱棡缓缓道:“你有两个选择。”</p>
杜峰浑身一震,赶忙定神听了起来,生怕错过一个字。</p>
“其一,我饶你兄弟二人其中一条命!一人死,一人活,这是念在你兄弟二人于朝廷有功,供出来的几个藏宝地也有不菲的钱财。但两人都活,不可能。”</p>
“其二,按照这本册子之上写的去做事,事情不一定好做,但一定能做!只要成功,你兄弟二人可以入锦衣卫。”</p>
“选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