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271章 现在有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现在有了</p>

    应天府,京师。</p>

    朝会结束之后,朱元璋就在御武殿暖阁之中等着宰相前来。</p>

    刘伯温以前提前到了暖阁之中等待,和朱元璋在着去岁进士在地方上的作为。</p>

    朱元璋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侧的奏本,笑容也不曾在脸上消散过。</p>

    “洪武四年的进士里面,倒也有几个好苗子,这其中以江西山阴进士最为出色。”刘伯温也微笑着,着自己工作内的内容。</p>

    “哈哈,这江西山阴还真是人杰地灵呐。洪武四年的几个进士,都在地方上有所表现上佳,其中又以余文龙,赵旅,柳汝州三人最为上佳。”</p>

    到这,朱元璋原本笑容满面的脸上,出现了一些阴霾。</p>

    刘伯温也闭上了嘴。</p>

    因为相较于江西进士的能力出众,浙地的进士就有些不尽人意了。到了地方上先不能力如何,反倒是惹出了不少事端,地方的官员也都上奏给了朱元璋,询问如何处置。</p>

    所以老朱一想到这事,就觉得犯恶心。</p>

    倒不是浙地学子的学识能力不行。</p>

    只是这些学生从没吃过苦,生下来就是为了读书,除了读书就没其他的任务,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君子六艺也早就抛之脑后,相较于‘士’这个字的传统理解,他们还并不能被称之为士子。</p>

    顶多算是学子。</p>

    朱元璋叹道:“国家需要人才,可这选取上来的进士一个个就这水平!”</p>

    老朱语气明显带着嫌弃。</p>

    “老三这个审查制立的不错,朝廷一定要对地方官员做的事加多了解!等到酿成祸事再上报,就晚了。”朱元璋道。</p>

    刘伯温这回接了话,微笑道:“学生当中,对此政策也有拍叫好者,多是能力出众之人。”</p>

    朱元璋点头。</p>

    缓缓起身,单叉腰活动了下腰背,迈着步子走在御武殿之中,道:“有了审查制,朝廷也不会落下谁,都怕十年知县无人问啊。”</p>

    老朱的其实只是片面。</p>

    有个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有了审查制,一切成绩以审查制度来明,公开公正。</p>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士族荐举,让士子承恩的局面出现。</p>

    新科士子,就应该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但朝廷不能提拔无用之人,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假报、瞒报的情况,以达到送人情的条件。</p>

    老朱是最见不得这种事的。</p>

    “那几个江西的士子都结束试用期,愿意在地方为官的,可任县令牧守一县。”</p>

    刘伯温点了点头,躬身接旨。</p>

    朱元璋又坐下,看着背后案台上的折子,声音洪亮,嗓子很大的道:“过几日就是大年,可政事也不能落下,年后要办的事不少。”</p>

    刘伯温凝眉:“不少官员反应木炭价格上涨很快,一斤木炭的价格接近十钱,民间买炭成了百姓的难题,在外城也有百姓冻死。”</p>

    朱元璋的脸色也难看了起来。</p>

    腮帮子微微活动,良久道:“不行就让冯胜带着人去山里砍木头,炼炭!咱看啊,那些个道观,寺庙所在的山,不就长着那么多树吗?”</p>

    “给百姓用用,给他们的祖师爷攒点福德。”</p>

    朱元璋大有就此敲定下来的势头。</p>

    刘伯温苦笑不已。</p>

    这些个道观寺庙倒也是自找,山门修的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高大。</p>

    有的甚至占着几座山头。</p>

    这时候,殿外响起了嘈杂的声音。</p>

    凌乱的脚步,七嘴八舌的对话,以及王景弘有些难为的声音。</p>

    朱元璋转头,沉声怒吼:“怎么回事?”</p>

    完,朱元璋抬脚走了出去。</p>

    皇帝所到之处,殿门口的宫女太监全部跪下。</p>

    殿门打开,凉飕飕的冷风仿佛夹杂着细的针,刺在人的皮肤上。</p>

    </p>

    可老朱完全没有半点动容,直接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出去,看到不少官员在殿外的走廊里跟王景弘争论。</p>

    老朱一走出来,气势和气氛直接拉满,只见洪武老爷身着一身颇为合身的窄袖长衫,头顶束发,精神头十足,脸上也不见半点老态。</p>

    光是站在那,就让人感受到洪武大帝身上的气势,如山岳般浑厚,如利剑般锋利!屹立于山巅,却身伴着百姓黎民。</p>

    “吵吵什么?”</p>

    朱元璋冷声问道。</p>

    几个官员如猫见老鼠,纷纷退让行礼。</p>

    大儒陶凯持奏本,行长揖礼,高声道:“启奏陛下,老臣得奏报!”</p>

    朱元璋凝眉。</p>

    “晋王于太原抓捕山西提刑按察使班用吉,极其胞兄班用茂、书院诸多学子处以极刑!”</p>

    此言一出,老朱的脸色瞬间有些失神。</p>

    班家在浙地也是士族。</p>

    但也仅仅是失神了一瞬间。</p>

    只听老朱‘哦’了一声,道:“就这事?”</p>

    就这事?</p>

    这些个当官的瞬间就呆滞了。</p>

    什么叫就这事?</p>

    难道这事还不够大?</p>

    陶凯脸色瞬间狰狞起来,咬牙道:“陛下,班用吉乃朝廷三品重臣啊!一省提刑!难道,难道身为大明皇子,就能随意诛杀重臣?”</p>

    “陶中立,你放肆!”朱元璋抱着怒喝一声。</p>

    陶凯六十多快七十的人,硬是被老朱给吼得呆立原地。</p>

    陶凯浑身颤抖。</p>

    换做其他皇帝,以他的功劳还能一哭二闹三上吊闹一闹,不定还能换得皇帝妥协。</p>

    可面前这个皇帝,是不可能吃这套的。</p>

    他要是真的不识抬举。</p>

    陶家上下几百口子人。</p>

    想到这,陶凯一阵无力。</p>

    几乎是瞬间,陶凯萌生退意。</p>

    在官员们的眼神注视下,陶凯缓缓叹了口气,躬身拜下:“老臣力已不足,老则更衰,望陛下准许老臣致仕归乡。”</p>

    这话本没什么毛病。</p>

    可问题就在,陶凯实在是有些过于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忘了场合。</p>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色顿时冷笑连连。</p>

    “你这是逼咱?”</p>

    皇帝洪亮的嗓音之中带着一股冷意。</p>

    冷的让这走廊的冷空气都变得有几分热乎。</p>

    陶凯霍然抬头,道:“老臣不敢!”</p>

    “咱不管你敢不敢,可你是这么干的!好啊,好啊,你是咱的臣子,还要跟咱唱反调。你行啊,你是真行!”老朱咆哮了起来,指着陶凯怒吼。</p>

    “致使?没门!”</p>

    老朱这是撕破脸了。</p>

    陶凯错愕的看着皇帝的背影。</p>

    大声喊道:“陛下,王朝岂有八十岁的礼部尚书啊!”</p>

    只听老朱从殿内传来回答。</p>

    “现在有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