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309章 有人忙碌,有人偷闲
    第三百零九章:有人忙碌,有人偷闲</p>

    一场春雨过后,京师生盎然,城中柳树茂密,鸟语花香。</p>

    朱元璋也难得早早地批改完奏折,带着长孙朱雄英出了皇宫。</p>

    一出皇宫,王景宏就止不住的笑着,跟在皇帝的身侧一步位置,始终保持着恭敬的身形。</p>

    “你个老太监,这么高兴做什么?咋地,皇宫关不住你了?”朱元璋回身看了一眼王景宏,没好气的数落道。</p>

    王景宏满脸堆笑,他岂能看不出这是陛下找自己搭话。</p>

    忙微微欠身,笑道:“老奴是在高兴的笑啊,瞧瞧咱大明朝的京师,多热闹的烟火气,这太平盛世的模样,可就是因为您啊。您老就该多出来走走,看看您的这些子民,总归是没错的。”</p>

    朱元璋也微微一笑,嘴角忍不住扬起一丝弧度。</p>

    “你个老奴才这张嘴,是越发利索了。”朱元璋感叹道。</p>

    街道上人来人往,南北商贩络绎不绝,叫卖声,器具声不绝于耳。好一副人间烟火气!朱元璋原本心情不好,但有了长孙在一旁叽叽喳喳的吵吵着要吃糖葫芦,加上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本的阴霾也去了好几分。</p>

    “祖父祖父,我想吃糖葫芦!”朱雄英握着朱元璋的,吵吵着伸要吃糖葫芦。</p>

    朱元璋满脸笑容,笑骂道:“你个臭子,带你出来是看看民间百姓,你倒好,一出来就嚷嚷要吃甜食儿。”</p>

    朱雄英反抱住朱元璋的大腿,嘻嘻笑道:“嘿嘿,因为是祖父嘛,爹爹管得严,母亲又不准我出来,只有对我最好的祖父我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撒娇呀。”</p>

    这番话让老朱笑容都要溢出来了。</p>

    咱老朱四十几岁,儿孙满堂,儿子个顶个的聪明能干,孙子更是人鬼大,脑瓜子那是聪明的很,谁能比得过咱?咱老朱家坐拥天下,儿孙兴旺,老天待他朱元璋不薄啊!</p>

    老朱嘴里骂骂咧咧:“个混孩子,哪儿学的这么乱七八糟的,你爹对你好,你娘也对你好!祖父当然更好,哪有当爹娘的不心疼孩子的?”</p>

    虽然教训了几句,但还是给了一旁的锦衣卫便衣一个眼神。</p>

    很快,一串鲜红的糖葫芦就出现在了朱雄英的里。</p>

    “祖父,怎么今日您这么早就忙完了?”朱雄英抬起头,天真的问道。</p>

    朱元璋牵着朱雄英,两人朝着城边的护城河走去,护城河边栽种着柳树,正是柳树抽条的时候,碧绿苍翠,微风轻拂之下让人心神安宁。</p>

    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在回答朱雄英还是回答自己,他幽幽道:“有人能干,自然就有人偷闲。”</p>

    杨宪上任左相,能力直接翻倍,不到三天,全部的事务都是批复好了交给朱元璋的,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就忍不住对杨宪有些忌惮。</p>

    这家伙,能力太强了!</p>

    不到三天,各地的杂事被杨宪料理的干干净净,老朱今天一个时辰就把那些需要皇帝批复的事情给办完,结果发现没事干了。</p>

    正好碰到吕本有事,东宫课堂没有开课,朱元璋便带着孙子出宫来看看。</p>

    朱雄英有些不解。</p>

    朱元璋牵着孙子的,缓缓道:“雄英,你要记住,万事需勤勉,凡事亲力亲为总没错。尤其是民生大事,需处处谨慎。”</p>

    罢,朱元璋目光有些深沉的看着清亮的河面沉默了一会。</p>

    良久,朱元璋才吐出一口浊气。</p>

    他对朱雄英的教育其实没有朱标那么严苛,对于朱标,朱元璋可以是倾尽心血要将大明朝这个摊子递给他,从名师教导,再到言传身教。对于朱雄英则更多的是朱标这个当爹的在费心。</p>

    吕本是个不错的先生,但是她女儿是太子侧妃,这一点让朱元璋心里有些忌惮。</p>

    “吕先生教了你什么?”朱元璋低头问道。</p>

    朱雄英眨了眨眼。</p>

    </p>

    他早知道皇爷爷要问他这句话,所以一直背了论语以作应付。</p>

    看到朱雄英摇头晃脑的念出那圣人学问,朱元璋眉头紧锁。</p>

    皇家的子嗣不该是这样!</p>

    倒不是他不满意朱雄英,而是他不满意对于朱雄英的教育!朱家的孩子应当多磨练磨练。</p>

    朱元璋看着大孙子,缓缓道:“你该看看朱家的天下了!”</p>

    </p>

    杨宪正忙着处理事务,突然看到有人急匆匆的朝着中书省官邸冲来。</p>

    “不好了!出大事了!”</p>

    刑部尚书刘维谦声音都颤抖了起来,满头大汗的道。</p>

    “何事惊慌?”杨宪也吓了一跳,刘维谦急成这样,莫不是皇帝那。</p>

    刘维谦拍着大腿:“出兵了!”</p>

    “出兵?你倒是一口气完啊!”杨宪也被刘维谦给弄得心急刺挠。</p>

    刘维谦喘着粗气:“出兵了,晋王!晋王出兵北上!带着一千多人深入漠北了!”</p>

    杨宪直接愣住。</p>

    他第一反应不是晋王为什么出兵,也不是因为晋王出兵而震惊。</p>

    而是晋王一旦犯错,漠南可就。</p>

    “快!进宫面圣!”杨宪丢掉里的毛笔,放下官服的袖子便朝着皇宫走去。</p>

    路上,刘维谦跟在杨宪身后,有些急切的声道:“陛下大怒,气的将玉玺都给丢了出去,幸好不是传国玉玺。”</p>

    杨宪心里更是震惊。</p>

    连玉玺都丢,岂不是皇帝是真的大怒?</p>

    杨宪浑身颤抖,他意识到自己独揽大权之后的第一件功劳已经来了!</p>

    晋王抗旨不遵,私自出兵多次,这一次谁也容不了他!文官这边容不了,武将那边也一样!武将些不是傻子,不可能看着一个出身于皇家的帅才这么肆无忌惮的成长。</p>

    若是有一天皇家不再需要武将支持,武将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只需要留在功劳册上歌功颂德,留在名将阁内享受世代烟火。</p>

    武将不会允许的。</p>

    另一边,冯胜也收到了消息。</p>

    消息是王景宏专门递给国公府的。</p>

    “老哥哥,您给个准话,咱们怎么办?”郭英有些着急的道。</p>

    冯胜轻轻抚须,眉宇间有一抹诧异和不解,他终究是要比郭英细心的多。</p>

    “晋王是五月十号出的兵,今天是多久?”</p>

    “今天?二十三啊。”</p>

    “十三天!”冯胜叹了口气。</p>

    随即他脸色古怪的看着那几个来问策的武勋,冷笑道:“别锦衣卫,就是特娘的兵部的八百里加急,也不可能送一封信送十三天!”</p>

    “诸位别忘了,皇爷七日前让胡惟庸下台。如今整个中书省尽在杨宪之!如此关键的时刻,漠南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