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叫我监国</p>
应天府京师的中书省内,杨宪目光有些呆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看了看旁边胡惟庸的位置,胡惟庸自请前往淮安督造钢厂,已经出发了七天。</p>
皇帝传回旨意,派遣了十七个大同的匠工建造京师钢厂,最后选择了水利便利,并且可以直达凤阳的淮安府。</p>
选在淮安,主要便是考虑到淮安这个地方的经济和环境,淮安位于淮河畔,上游是中都凤阳,并且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可通扬州府,与京师接连密切。</p>
此地是个实打实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被着名诗人白居易称之为‘淮水东南第一州’。</p>
而胡惟庸的离去,也意味着杨宪彻底放开了脚。</p>
七天了,杨宪甚至没有睡好一个觉。</p>
还有七天太子就会回京,但是这七天,足够他做太多的事情!</p>
他先是罢免原先的官员,随后任用浙地的文官,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如今的各地官衙,都被杨宪以各种名义穿插了自己人!而他本人在民间更是取得了无数的拥护。</p>
因为什么?</p>
因为得名声!</p>
杨宪提拔文官,而诸多被提拔之人大多都是当地文绅,经由当地文绅宣扬,杨宪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官!</p>
不过正当杨宪享受权利的时候,御史刘炳站了出来。</p>
今日中书省朝会,御史刘炳自带自己的牌位上朝,以‘任用亲信、专行独断、乃朝中奸邪’之罪名弹劾杨宪。</p>
并且陈列杨宪十宗大罪以证实此事。</p>
故而,御史刘炳被捉拿,刑部侍郎余文建乃是杨宪的人,此时正拿着刘炳的认罪罪状呈到杨宪的跟前。</p>
“就这么办吧。”杨宪将边的认罪书摊开,随后取来皇帝的大印,就要盖章。</p>
“相爷,核查部部堂刘基在外求见。”</p>
正当杨宪要落章的时候,中书省外的官吏来报。</p>
杨宪愣住,但是很快,门口的刘伯温就走了进来。</p>
刘伯温神色铁青,但是目光之中带着隐忧之色。</p>
余文建欲言又止,但是被杨宪抬制止,随后杨宪摆,让其出门稍待。</p>
房中,只剩下刘伯温和杨宪两人。</p>
“恩师要不坐下。”杨宪放下中大印,客气的开口着。</p>
刘伯温痛心疾首的摆道:“希武,停吧!”</p>
这句话,让杨宪的脸色一下子尴尬起来。</p>
刘伯温声色俱厉道:“你知道你在干什么?那是御史!刘炳乃是老臣,更是御史台的中流砥柱,多年来,连皇帝都对其礼遇有加,你让刑部将其捉拿,成什么样子了?”</p>
“你是监国不假,但你也别忘了,你上面还有皇帝,还有太子!”</p>
刘伯温也是真的有些急了。</p>
因为杨宪独断专行的态度属实有些飘过头了,如今居然开始干涉言路,这可是重罪!历朝历代,想要实权掌控朝廷政权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杀尽言官,断了进谏之路。</p>
正是因为这一点,御史言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作为,但还是被历朝历代的皇帝所重视。</p>
杨宪扶亲信上位,翻淮西贵族的旧账,他都可以不出面,因为这只是党派之争,只要你杨宪扶上来的人能用,或者翻出来的旧账能治一治武将们的气焰,皇帝也不会大动干戈的动。</p>
可御史是什么?</p>
是动的理由!</p>
</p>
御史就是炸弹,皇帝不管是杀人还是做事,都讲究一个顺应天理,师出有名。从夏商周起,多少嚣张的臣子是因为言官弹劾被一朝定罪的?</p>
数不胜数!</p>
难道皇帝真的就信御史言官的话?毫无证据的事,就一语中的的直接下令诛杀?</p>
到底,是授天意!</p>
天,既是天子。</p>
御史的作用就是,弹劾皇帝看不惯的臣子,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奸臣死了,皆大欢喜,你名垂青史,我心里舒坦。</p>
忠臣死了,我保你家族昌盛,你让我皇帝位置坐的安生。反正骂名是你背,皇帝顶多就是个识人不明。</p>
这就是合作。</p>
可以,杀御史,只有皇帝能干。</p>
杨宪的表情变得有些不悦。</p>
只是轻飘飘的问道:“恩师前来,就是为了这事?”</p>
“难道我还能为了其他事?你想争,想要抢,都可以。只要在皇帝眼皮子可你如今过界了!”</p>
刘伯温苦口婆心的劝道。</p>
杨宪突然有些厉色道:“过界?什么叫做过界?恩师,我叫您一声恩师是看在曾经您授业的份上,可您别忘了,如今我是监国!监国大臣总理全国事务,只要是中书省职权之内,有何事过界?”</p>
“御史难道就不是官?”</p>
“您若是翰林院大儒,勋贵勋爵我动不了,那是应该的,那毕竟是皇权敕封。可御史是什么?不过是狂吠之犬!有何不可为呼?”</p>
“刘炳公堂之上忤逆上官,持牌位恶语相向,捕风捉影,乃重罪!他敢在皇帝面前行此事?无非是看我杨宪好欺!”</p>
刘伯温被杨宪的怒斥镇住。</p>
他看着这个曾经学生那声色俱厉的样子,一下子心跳都有些停滞。</p>
昨晚,他夜观天象,以卜卦算未来浙地的文运。</p>
这极其耗费他的心力,他如今是核查部部堂,算是焕发人生第二春,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他坚定的认为自己不能徇私舞弊,所以不能利用官场上的段来为浙地官员谋取好处,只能以卦象来预警。</p>
而当他看到未来三年的星象时,一下子吓得满身冷汗!</p>
星象之中代表大明文运的天权星绽发了耀眼的光辉,其光辉甚至跟天枢相当!按理来,大明文运昌盛,浙地应该首当其冲,应当会进入如北宋那般名人辈出,人才无数的景象。</p>
可再观浙地未来运势,却如断崖一般,无半点生气!</p>
刘伯温怕了。</p>
他不解,他疑惑!</p>
出现这种星象,在古往今来也曾有过。观一国之文运,便是看其文治的程度,若是文运昌而浙地星象暗淡,这明会出现一个改变一国文运的人,而这个人,不在浙地。</p>
甚至,会出现不再以儒学为主流,而是以其他某一种教派为主流的理念来治国。</p>
这个星象,曾经在始皇帝灭六国之后出现过。</p>
因为始皇帝以法立国,而儒家典籍上,曾记载了那一年山东的文运星象。</p>
两人在堂中沉默了一会。</p>
“希武。”</p>
“叫我监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