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放心,保儿哥挺好。”</p>
“现如今,已经带领大军,攻占了云南。”</p>
“云南彻底收服我大明王朝中,儿子已经下令,让他暂时镇守云南。”</p>
“云南那边刚刚收复,还需要有人管束。”</p>
“之后还能够南扩,将陈朝等地,也收入囊中。”</p>
“毕竟,原先陈朝,也是我汉人疆土。”</p>
“吴哥王朝、暹罗、占婆等地,都能够将其收服。”</p>
“我大明王朝的疆土,最终会覆盖所有陆地。”</p>
“日光所照,皆为明土,终将会实现。”</p>
朱标点了点头,这一次,李文忠和何文辉出兵,快速收服云南,而何文辉需要镇守四川,李文忠,就被朱标放在了云南。</p>
由于云南是大明王朝现如今的边关,自然要派遣大将驻守。</p>
再加上,云南刚刚归附,还需要有人对其实行柔和政策,稳固民心。</p>
李文忠文武双全,能力自然不用多,所以,朱标让其留在了云南。</p>
“也好。”</p>
“这一次,听道舍也立下了不世奇功。”</p>
“不仅如此,还生擒了北元王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p>
“这也是大功一件。”</p>
“你该怎么赏赐?”</p>
“起来,道舍也是你的义兄。”</p>
“现在,看见他们一个又一个成长起来,咱心里也非常的开心。”</p>
“你身边有这些兄弟帮衬,咱也就放心了。”</p>
朱元璋点了点头笑道,这一次,李文忠和何文辉立下不世奇功,他内心自然是十分的欢喜。</p>
更别,何文辉还是他收的义子,能够帮到朱标,他自然也很高兴。</p>
“道舍确实能力非凡。”</p>
“这一次,兵贵神速,他率先攻占了整个昆明城,并且拿下了把匝剌瓦尔密。”</p>
“彻底覆灭了云南政权。”</p>
“不仅如此,还收服了云南大理段氏,段高明。”</p>
“这一次,南征,立功最盛的,就是道舍。”</p>
朱标点了点头,何文辉名道舍,他的能力,朱标和朱元璋自然也都知晓。</p>
这一次,何文辉兵贵神速,直接就拿下了云南,活捉了梁王,把匝剌瓦尔密。</p>
这可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朱标还得给他封赏。</p>
“嗯。”</p>
“那就好。”</p>
“一眨眼,都长大了。”</p>
“咱,也老了。”</p>
朱元璋点了点头,轻笑道,眼眸之中满是怀念之色。</p>
李文忠和何文辉等人,以前可都是在他膝下承欢的,现在,他们都长大了,一个个都这么有能力,他内心自然也是高兴。</p>
“嗯。”</p>
“爹,既然没事没事,儿子就先行告退了。”</p>
“儿子还得找刘伯温和姚广孝商议商议,如何在草原之上建造城池等事项。”</p>
朱标点了点头,朝着朱元璋拱一拜。</p>
“嗯,去吧!”</p>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p>
“喏。”</p>
“儿子告退。”</p>
朱标拱一拜,躬身离去。</p>
“老四啊老四,你这家伙,怎么就这么不知趣呢?”</p>
“该是你的东西终究会是你的,而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又怎么可能得得到呢?”</p>
“从你出生开始,这一切命运就已经注定了。”</p>
“无论再怎么样,大明王朝的皇位都不可能传给你,希望你能够明白,也希望你能够想清楚,不要再做傻事。”</p>
“现如今,你大哥如若不是看在爹和你娘的份上,恐怕你早就已经身首异处。”</p>
“不要去挑战你大哥的底线,你大哥的底线现如今还没有被彻底触碰,可一旦你真的触碰了你大哥的底线,爹和你娘,也不一定能够拦得住他。”</p>
“你要好自为之,切莫在做这些傻事。”</p>
“就算你这一次北伐获得了军功,又有何用呢?”</p>
“大明王朝又有几个人会信服于你?”</p>
“大明王朝的百姓无不对标儿感恩戴德,又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够挑起他们内心的反意。”</p>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趁早想明白,也不至于你落得最终惨死或者囚禁的下场。”</p>
“别和你娘都不希望看见你们兄弟相残,也希望你能够好好做好为人臣子的本分。”</p>
“终究你大哥是君,而你是臣子,臣子休想跨越君臣之礼。”</p>
“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不要在随心所欲,故意为之。”</p>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真以为咱看不出来你最终的目的。”</p>
朱元璋独自坐在殿内,低下头,喃喃自语道。</p>
“爷爷,爷爷!”</p>
正在此时,听见朱标已经离开,朱雄英立刻跑了出来,大声呼喊道。</p>
“哎,爷爷在这呢!”</p>
“唉声叹气的,在想些什么呢?”</p>
朱雄英走上前来,看见朱元璋唉声叹气的样子,连忙上前关切道。</p>
“没什么,来,咱们继续之前的考试。”</p>
“哈哈哈!”</p>
朱元璋看见朱雄英来了,脸上的哀愁瞬间消失,转变为欢喜,立刻将她抱在怀中,开怀大笑。</p>
“嗯嗯。”</p>
朱雄英看见朱元璋有些不开心,并未再多问,和朱元璋二人开始回答问题。</p>
你问我答。</p>
御书房内。</p>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p>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p>
刘伯温和姚广孝来到御书房后,看见朱标立刻上前,跪地叩拜道。</p>
“起来吧!”</p>
“赐座。”</p>
朱标摆了摆,冷声道。</p>
“谢陛下。”</p>
随后刘伯温和姚广孝站起身来纷纷落座。</p>
“这一次正叫你们来,是因为北元王朝那边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并且这一次北元王朝已经彻底覆灭。”</p>
“蓝玉率领十万大军大破北元王朝王庭,并且生擒北元王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p>
“但是,他弟弟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却逃走了。”</p>
“如今整个漠北,基本上已经平定,只有这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还在苦苦支撑。”</p>
“不过,这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现如今,很有可能已经将整个北元王朝所有的部落聚集在一起,拥有百万大军。”</p>
“很有可能会对我大明王朝发起反攻,如若有任何一支大明王朝十万人的大军,遭遇到他们百万大军的进攻,那很有可能,会损失惨重,甚至还会丢失一些武器装备。”</p>
“到时候,对我大明王朝自然是不利的。”</p>
“不过这也未必能够成功,毕竟蓝玉只要将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带回雁门关,就会再次率兵出征。”</p>
“到时候,我们四路大军汇合,也许,能够彻底覆灭北元王朝大军。”</p>
“现如今,朕让你们过来是准备考虑考虑,如何在北元王朝原先的土地之上建造一座又一座城池。”</p>
“毕竟原先漠北草原一直都是我大明王朝的幸福之患,可现如今,大明王朝既然已经彻底收服了北元王朝,那自然要将北元王朝纳入大明王朝的土地。”</p>
“可在茫茫草原之上想要驻守漠北,千难万难。”</p>
“朕也决定派人前往,修建城池。”</p>
“你们觉得,由谁来负责这草原之上修建城池的工作?”</p>
“在漠北这样的地方,想要建造城池,还是有些困难的。”</p>
“山高路远,运输材料方面,都会极其艰难。”</p>
“不过,在艰难,我们还是要做。”</p>
“你们觉得,谁最合适?”</p>
朱标看向面前的姚广孝和刘伯温询问道,看看二人有什么主意没有。</p>
现如今,在莫别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乃是重中之重之事,北元王朝并未在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在北元王朝之上建立城池就意味着他们被禁锢住了。</p>
从而没办法随时随地做到迁移的目的,到时候,就会成为大明王朝的靶子。</p>
游牧民族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何处都可以为家。</p>
而一旦他们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够被动挨打,这就是为何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从来也不会建造城池的最主要原因。</p>
而现如今,朱标既然已经统治了漠北,那自然是要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方便管束。大明王朝疆土还能够让大明王朝的士卒在出兵之后,有地方补给,有地方能够休息。</p>
甚至让朱标出兵,西征也能够省下不少时间。</p>
一举两得的事情,朱标自然愿意去做,虽刚开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为了大明王朝永固为了大明王朝能够世世代代拥有漠北,他自然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p>
至于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难度极大,他也并不担心,毕竟就算是后世,也是建立了一座又一座城市。</p>
现如今,朱标只不过将其提前罢了。</p>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能够更快的掌控整个陆地。</p>
再加上,海,可是世界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p>
只是湖面的海拔,都有四百五十六米。</p>
有各种水生物,最深处更是能够达到一千六百二十米,如若能够占领,对于大明王朝来,也有不得多的的好处。</p>
现如今,北元王朝已经聚集在了海,只要将整个北元王朝覆灭,那么,海就掌控在了大明王朝的中。</p>
彻底让朱标掌控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这意味着,大明王朝的百姓,会有更多的水产资源。</p>
植物、动物、淡水资源,可都是不得多的。</p>
虽每年温度都能够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可这些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p>
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丰富的资源,都是大明王朝迫切需要的。</p>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王朝能够再次统治,莫非实现唐朝以来的盛世。”</p>
“此乃陛下之贤明,带领着大明王朝,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p>
“北元王朝覆灭,意味着,我大明王朝将会越来越强盛。”</p>
“至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我大明王朝抗衡。”</p>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p>
刘伯温和姚广孝对视了一眼,眼眸之中都带有惊喜之色,立刻朝着朱标拱道。</p>
他们也没想到大明王朝居然如此快速统治整个漠北,并且还活捉了北元王朝的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彻底将北元王朝王庭覆灭。</p>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以北,将再也没有任何威胁。</p>
在整个大陆之上,大明王朝将会成为最强盛的王朝,大明王朝将再也没有任何对。</p>
“嗯。”</p>
“朕今天不是来听你们拍马屁的,现如今你们觉得到底应该让谁前往漠北草原,之上督促各地组建城池。”</p>
“不仅如此,还要选择漠北草原哪一处地方建立城池,每一座城池,又相隔大约多远的距离?城池规模建造多大?”</p>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可都需要你们来确定,现如今,你们两个可有的忙了。”</p>
“不要高兴的太早了。”</p>
“不过这一次想要在漠北建造城池,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可花费不少,所以你们尽量也能够跟工部和户部统计出一份财报。”</p>
“重要的并非是你们在短时间之内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这只需要你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墙。”</p>
“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就是属于我大明王朝的领土,在这城墙之内,哪怕住蒙古包,哪怕住军帐,也无所谓。”</p>
“但是漠北草原之上一定要建造出一座又一座的城墙,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永远是我大明王朝的领土。”</p>
“有了城墙,我大明王朝就能够更好地驻守漠北,有了城墙才能够防御外敌。”</p>
“现如今大明王朝还没有到不需要城墙的时候,等到什么时候正将整个世界整片大陆全都收为我大明王朝的领土,那时候,就再也不需要城池了。”</p>
“现如今,城墙还是需要建造,你们回去之后,看看在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哪些地方不能建造。”</p>
“哪些地方能够放牧,哪些地方能够种植庄稼。”</p>
“朕也知道,漠北草原之上能够利用的耕地,少之又少。”</p>
“如若这一点你们不知道,那朕自然会安排一些元人,给你们指出来。”</p>
“他们比我们更懂,哪些地方能够利用,哪些地方能够种地,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p>
“而你们,就从中,选择最佳方案。”</p>
“城池需要建造多大,城墙需要消耗多少资源。”</p>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是多少。”</p>
“尽可能的,先完成城墙的主体建筑。”</p>
“先完成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放缓,这一些,都需要你们好好谋划谋划。”</p>
“毕竟整个漠北草原十里不同天,这里也许大雪纷飞,其他地方也许就是阳光明媚。”</p>
“哪一些地方更适合提前开工,而哪一些地方又需要暂缓工程,都需要你们筹划。”</p>
朱标摆了摆,看向面前的刘伯温和姚广孝,让二人亲自去谋划谋划,到底应该在哪一些地方建立城池,又应该建造多大等等。</p>
对于这一些计算,朱标自然不会亲力亲为,而是让刘伯温和姚广孝亲自前往去核算。</p>
而朱标只需要得到一个结果,和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可。</p>
其他的朱标根本就不关心,只要不将大明王朝拖累,不要让大明王朝没钱,就足够了。</p>
有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在图标还是很轻松的,毕竟两个都是大才,对于。朱标来还是非常有用,不仅处理政务上面需要二人,在各种决策上面,朱标也很需要他们。</p>
这种计划书,对于他们来,都是儿科。</p>
“喏。”</p>
“陛下如若想要在莫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那必须先得将漠北草原之上的北元王朝士卒完全赶出漠北,或者将其收服。”</p>
“历朝历代,还真没有哪一个王朝,愿意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攻占漠北。”</p>
“就算唐朝攻占了漠北,也没有财力在漠北建造城池。”</p>
“毕竟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统治的唐朝,并没有后来开元盛世那般富有财力。”</p>
“就算有,也未必会愿意在茫茫草原之上,建造城池。”</p>
“也许是他们太过自信,当然也有可能是觉得,领土太大,建造城池,也不方便管理。”</p>
“我大明王朝如若能够将漠北攻占,并且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那必定能够将漠北草原,彻底纳入我大明王朝的领土。”</p>
“陛下了这一个想法,微臣非常支持。”</p>
“不过,陛下也得早一些做好心理准备。”</p>
“要知道,建造一座城池可是花费巨大,更别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那么除了一些能够拥有耕地种植的百姓,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前去放牧。”</p>
“而想要放牧就必须要前往城外,城外放牧,可是非常危险的,只要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他们卷土重来必定携带百万大军南下攻入漠北。”</p>
“草原到时候,依城而守,自当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这一些百姓的牛羊,都将被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族人,抢夺的一干二净。”</p>
</p>
“除非建立长城,长城外扩,如此一来,也许还有可能挡住游牧民族的冲击。”</p>
“否则游牧民族一旦冲入漠北草原,将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抓得住他们。”</p>
“虽我们有城池之便利,可他们来去如风,想要围困他们还是难上加难,务必要将他们阻截在外,绝对不能够让他们攻入漠北腹地。”</p>
“这也不得不防。”</p>
“因为我们大明王朝如若选择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为庞大。”</p>
“所以一旦陛下决定了下来,那我们大明王朝的军队就必须得转攻为守。”</p>
“毕竟远征实在是耗费粮草,并且,没有任何好处,唯有修身养息,才是治国之关键所在。”</p>
“微臣以为,地下确实可以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但是最要紧的就是在漠北草原之外建造一座长城。”</p>
“这一座长城,以山脉为连接点,将整个漠北,包裹在内。”</p>
“虽消耗巨大,可对比几百座城池来,还是微不足道的。”</p>
“莫比草原已经消耗了,我大明王朝无数钱粮,如若之后再加上建造城池,那更是数不胜数。”</p>
“对比起来,反而长城消耗的更少。”</p>
“实在不行,建造木制的山寨,也未尝不可。”</p>
“多树栅栏,并且每一处栅栏,都有士卒把守。”</p>
“栅栏之外,依然还是栅栏,每一处,都安排枪驻守,至少不会有游牧民族胆敢进犯。”</p>
“只需要数年的时间,大明王朝在漠北草原建造无数城池,以此为跳板,进行北伐和西征。”</p>
“攻城略地,对大明王朝来,能够减少不少的消耗。”</p>
姚广孝点了点头,他自然非常赞同朱标的这个提议。</p>
彻底掌控漠北就必须得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为何漠北草原一直掌控在游牧民族的中,那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也不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也不定居,而选择居住地都是流动性的。</p>
所以,你想要攻占漠北,根本就找不到人,一般来,很少有人能够了解漠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p>
想要在茫茫草原之上找到敌人,那可是千难万难的,可人家熟悉地形你却不认识,很容易迷路。</p>
那么你就很难找到敌人,更别谈能够消灭莫北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p>
今日被你们发现他们在这里,明日你赶到这里的时候,人家早就已经人去楼空,不知道在哪块地方,你根本就不熟悉草原之上的情况,那就很难找到敌人。</p>
可如若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么你想要找到敌人,那就非常简单。而东北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想要攻占城池,那就千难万难,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原先的大明王朝。</p>
如今的大明王朝拥有极为强大的火器,哪怕只有万人固守城池,你拥有30万大军都未必能够攻占下来。</p>
如今大明王朝的火器十分的强悍,自然不需要太多的人,固守城池只需要枪、大炮和足够的弹药。</p>
只要城内拥有足够的枪大炮,还有充足的弹药,那么敌人想要进攻都是千难万难。</p>
只要大明王朝能够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将再也不需要担心,会被游牧民族所攻占。</p>
但是也有一点坏处,那就是对一些百姓既然已经归附大明王朝,那他们就能够在漠北放牧,可是他们一旦有敌人来临的一些放牧的牛羊,将会沦为那一些游牧民族的战利品。</p>
这也是大明王朝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最不好,最不安全的地方。</p>
现有游牧民族之人进攻大明王朝,那么整个大明王朝漠北,将沦为游牧民族的战场。</p>
风险和遇往往都是并存的,一旦大明王朝彻底掌控了末尾,那将带给大明王朝无尽的好处。这也是必然的。</p>
至于想要防御住,莫非原先这一些游牧民族,那多少还是有一些办法?</p>
只需要建筑长城,即可守卫漠北草原,当然建造长城确实是消耗太大,实在不行,建造寨门,全都连成一片,倒也无妨。</p>
只需要守住几年的时间,让大明王朝免于战争之苦,并且漠北草原已经拥有了大明王朝,数0座城池那里王朝就可以漠北草原作为跳板继续。北伐或者西征如此一来就能够节省不少的时间,不仅仅能够跟上粮草运输,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p>
大明王朝随时可以增援,而不需要从内地调兵,那跨越千里的支援,去了也是白去。</p>
“嗯。”</p>
“和尚的没错。”</p>
“这一次,朕也是需要让大明王朝修身养息。”</p>
“这一战我大明王朝不仅仅进行了北伐,还在国内平定叛乱。”</p>
“另外还派遣大军前往进攻云南,消耗了不少的钱粮。”</p>
“大明王朝也确实应该休养生息几年,而这几年,漠北草原之上,先竖起寨门,连成一片。”</p>
“只要杜绝北元王朝进攻即可,之后,我们大明王朝,只需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相信只需数年,整个漠北草原之上就会耸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到时候,大明王朝国力必定会变得更加强盛。”</p>
“北伐和西征也就能够相应展开,毕竟,大明王朝已经不需要这一些长城固守,我大明王朝,终将会将整个大陆全都收入我大明王朝领土范围之内。”</p>
“让世界大同,再也不需要所谓的城池和长城。”</p>
朱标点了点头,如果要建立几十甚至上百座城池,那就算是大明王朝如今的财力都需要休养生息几年。</p>
而这休养生息的几年之中,朱标还能够培养大量能征善战的士卒,等到漠北草原之上,城池建立完毕,就可以率领这一些能征善战的士卒开始北伐,或者西征。</p>
周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整个大陆,都收服,那么海域,自然也不在话下。</p>
世界大同,将会在他的中实现,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p>
“陛下,微臣以为,工部尚书于文明,堪当此任。”</p>
“于文明才思敏捷,对于工部事物,再熟悉不过。”</p>
“而且,这一次建造的,可并非是寻常城池。”</p>
“而是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如若能够让于文明前往督查,那自然是事半功倍。”</p>
“想要在东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自然是需要于文明这个工部尚书亲自处理,毕竟这城池可不是一两座,而是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城池。”</p>
“想要让漠北草原之上建造城池更加顺利,就必须得工部尚书亲自处理,至于工部其他事务暂时由工部侍郎暂时代理。”</p>
刘伯温眉头紧锁,这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还真是头一次听见。</p>
毕竟历朝历代,可从来没有任何朝代愿意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p>
不过既然在漠北草原之上想要建立城池,那自然应该安排工部尚书亲自出马,毕竟这建造城池可不是一两座,而是几十上百座。</p>
整个漠北草原何其之大,面积甚至已经堪比如今的大明王朝。</p>
大明王朝的面积有多大?建造了多少城池?</p>
可想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又有多困难。</p>
山高路远不,跋山涉水的将东西全部运输过去,然后在动工,还要建造如此庞大的数量,所花费的时间,自然是不少的。</p>
可为了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建造城池,是必然的。</p>
现如今大明王朝如若想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可以将这一些城池建造的距离稍微远一些。</p>
之后在漠北草原上的城池,可以在继续密集一些。</p>
现在也许可以建造几十个城池,可在未来,也许就能够建造几百个城池,甚至数千个城池。</p>
至于建不建,那都是后话了。</p>
可建造如此庞大数量规模的城池,自然也需要于文明这样的工部尚书亲自督办。</p>
漠北草原建造城池,乃是大明王朝大计,万万不可出现任何差错。</p>
“嗯。”</p>
“既然如此,那就安排于文明亲自督办。”</p>
“另外,你们立刻召集工部、户部,开始整合计划书。”</p>
“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需要具体统计一个数量。”</p>
“七天之内完成计划书,之后,交给朕。”</p>
朱标点了点头,看向面前的刘伯温和姚广孝吩咐道。</p>
让二人协同工部、户部做好计划书,然后准备开工。</p>
之后将计划书交给他查阅即可。</p>
“喏。”</p>
“微臣遵旨。”</p>
刘伯温和姚广孝立刻朝着朱标拱道。</p>
“嗯。”</p>
“在这边也没什么事啊,你们二人尽快下去,召集工部和户部展开计划书的讨论。”</p>
“尽快安排好一切,早日动工。”</p>
朱标摆了摆道。</p>
“喏。”</p>
“臣等告退。”</p>
刘伯温和姚广孝立刻朝着朱标拱一拜,缓缓退出御书房。</p>
“伯温兄,这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可是历朝历代从未出现过的这样的盛况,没想到,居然落到了你我二人的中。”</p>
“以为有必须要有这样的财力和魄力,胆敢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历朝历代的君王,又有几人能够拥有这份财力和胆识呢?”</p>
“现如今漠北草原基本上已经平定漠北草原一战,蓝玉可是出尽了风头啊!”</p>
“居然生擒漠北王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这一次,恐怕,陛下也在头疼,该怎么封赏他了吧?”</p>
“最近现如今蓝玉可已经是梁国公了,要是再晋升,那他又该封赏什么呢?”</p>
姚广孝走出了御书房,看向面前的刘伯温笑了笑道。</p>
“封赏?”</p>
“这一些自然不需要我等去考虑,陛下心中恐怕也已经有了想法吧?”</p>
“毕竟陛下直接让蓝玉一同出征,那早就已经想好了对策。”</p>
“况且这一次可是因为沐英,才让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有了北撤的想法,最终便宜了蓝玉。”</p>
“到底算谁的功劳,还未可知呢!”</p>
“不过,我觉得以蓝玉这个性格,恐怕路上,还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吧?”</p>
“到时候,没准封赏没有,还会惹得一声骚。”</p>
“至于陛下想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我之前倒是听过李善长倒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早就已经和太上皇陛下提议过了。”</p>
“当然,那个时候也只不过只是一些设想罢了,谁又能够想到,陛下居然真的想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p>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国土必将外扩。”</p>
“而且,还能够彻彻底底将漠北草原收为己用。”</p>
“当然陛下之所以这样,我觉得应该就是想要继续扩张,但王朝的领土毕竟。东北以北依然还有大片土地漠北以西,那更是无比辽阔的欧亚大陆。”</p>
“还有许许多多的土地等待着陛下去挣扎,所以陛下为何如此急切,想要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这样的城池,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p>
“格鲁诺这漠北草原之上的城池,乃是我们大明王朝继续北伐,继续西征的重要补给地,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p>
“必将宁愿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在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就是为了继续北伐和向西进发。”</p>
“只是不知道在这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需要多久,而且陛下想要继续北伐和西征,那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p>
“之后,大明王朝是否能够经得起陛下北伐和西征。”</p>
“虽如今的大明王朝赋税,还有金钱、粮草,全都非常的富足,可也经不住连年征战啊!”</p>
“更别如今大明王朝正处于冰川时期,各种天灾接踵而至,真是难办啊!”</p>
“难办啊!”</p>
“多亏了陛下,否则,遇到这样的天灾,我们大明王朝,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强盛。”</p>
“不是陛下拿出了可以让粮食增产数倍的稻种,如何能够让大明王朝,变得如此富足?”</p>
“恐怕,没有陛下的话,大明王朝会有无数次起义。”</p>
“天灾是最难办的,一旦出现天灾,那么,赤地千里,都是在正常不过,许多人就会发动起义。”</p>
“也还好,现如今的大明王朝百姓,能够拥有强大的大明王朝做后盾,就算有天灾,大明王朝也会尽力抢救。”</p>
“虽赋税有些高,但是对于百姓来,还是值得的。”</p>
“以往他们家中的存粮,可不会那么多。”</p>
“朝廷也是因为有大明王朝百姓存粮所支撑,才能够帮助百姓化解一次又一次天灾带来的影响。”</p>
“否则,没有那庞大的粮食储备,”</p>
刘伯温看向姚广孝,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p>
现如今大明王朝天灾不断。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忙于赈灾,实在是疲于奔命。</p>
不是今日这边需要救灾,就是明日那边需要救灾,朝廷上上下下,犹如一台永不间断的械,不停的在赈灾。</p>
如果不是因为大明王朝原先有那么多的存粮,根本就不可能经得住这般消耗,别忘了如今的大明王朝可接纳了倭寇国、高丽王朝等千万人口。</p>
这一些人可都是要粮食吃饭的,所以倭寇国的这一些百姓基本上都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的劳役可是这一些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若不吃饭怎么有力气去干活呢?</p>
再加上朱标,朱元璋。要么就是北伐,要么就是西征,要么就是南征、东征,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p>
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粮草和金钱的,大明王朝能够拥有如此赋税,才是他们能够在无数天灾当中继续强盛的主要原因。</p>
“嗯。”</p>
“现如今想要将整个漠北草原建造城池,确实异常困难。”</p>
“工期恐怕会很久,至于是十年,还是二十年,还真不好啊!”</p>
“陛下,等得起。”</p>
“毕竟现在,陛下还年轻。”</p>
“我们也只需要照做即可。”</p>
“一旦漠北草原则上建立属于我们大明王朝的一座又一座城池,那么想要守住城池,还是很简单的。”</p>
“一旦游牧民族大举进犯,他们可能会尝试到,沦为鱼肉的下场。”</p>
“这一次,陛下也是铁了心的,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属于我们大明王朝的城池。”</p>
姚广孝点了点头,眼眸之中满是敬佩之色。</p>
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属于大明王朝的城池,这不仅仅需要财力,还需要魄力。</p>
毕竟在漠北草原之上,无论你建立的城池是否结实,在这草原上一片平坦,如若是寻常人,想要在游牧民族的中,能够守住这城池,可并非常的容易。</p>
城池周边无险要地势,一片平原,往往都是四战之地。</p>
但是,朱标就是愿意在这些地方建造城池,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p>
如果漠北草原之上那些游牧民族重新聚集百万之众,进攻漠北,那么,整个漠北,都将成为战场。</p>
城外的百姓,城外的牛羊,可都会被游牧民族抢走。</p>
虽在漠北不需要有太多等人种地,但是,你肯定是放牧的,一旦有敌军来犯,就算攻不进去城池,也能够将那些百姓的牲口抢走。</p>
可朱标却不担心,他提议过了,朱标也觉得,需要建造一些营寨的寨门,将整个漠北草原围成一圈,至少不要让游牧民族冲入漠北。</p>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才能够在几年之内,建造好一座又一座的城池等到城池建造完毕,那朱标差不多也能够让大明王朝继续北伐或者西征。</p>
“只要能够守住,不让游牧民族进来,倒是无妨。”</p>
“这一点我大明王朝还是能够做到的,只是这莫北草原之上,天气恶劣。”</p>
“这也是有些难办啊!”</p>
“我们大明王朝派遣大军前往固守边关道也。无妨指示着莫北。草原之上边关确实是气候太过恶劣,一旦那一些士卒前往,很有可能非常的危险。”</p>
“只希望,漠北草原之上的情况,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好许多,否则的话,这一些派遣前往固守边关的将士,恐怕很难能够守住这边关啊!”</p>
刘伯温点了点头眼眸之中闪过无奈之色。</p>
漠北草原之上的天气,阴晴多变,而且天气寒冷。</p>
这才是他们最担心的地方,一旦这漠北草原之上,天气太过寒冷,那么,他们大明王朝所派遣过去的士卒,很有可能很难忍受那一边的寒冬。</p>
“这就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前往固守边关,至于这一些将士是否能够承受住那一边的恶劣天气,就看那些士卒的了。”</p>
“虽这固守边关任务非常艰巨,但是也不得不去完成。”</p>
“以下自然不会亏待着一些固守边关的将士,而尽可能将他们边关所驻守之地做的密不透风,遮风挡雨,也能够御寒取暖。”</p>
“否则,确实很难固守。”</p>
“走吧!”</p>
姚广孝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现在最难的,就是他们这一些人,很难承受的住那漠北草原之上的温度。</p>
一旦派遣的一些士卒前往,势必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p>
毕竟又有多少人,能够在那边关之内承受住这极端寒冷的天气。</p>
“嗯。”</p>
“辽东那边的士卒,也许能够承受的住,毕竟辽东那边天气也是异常寒冷,也许那一边的士卒前往漠北草原之上固守边关,倒会好许多。”</p>
“至少他们还知道怎么去取暖,怎么才能够在极寒的恶劣天气下存活下去?”</p>
“之后怎么安排,就看陛下的抉择了,我们也只能够提供一些意见罢了。”</p>
刘伯温点了点头,随后二人一路走,一路聊,朝着中书省方向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