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听了,先行品尝了一颗。</p>
吃下之后,果然满口清香甘甜,味道十分的美好。</p>
哪怕作为皇帝的他,吃过不少的名果,但这样的还真是第一次。</p>
“很好,朕吃过的最好吃的了。”</p>
朱祁钰忍不住又品尝了几颗,而后看着眼巴巴的众妃嫔:“哈哈,你们也来尝尝。”</p>
众妃嫔听了之后,皆是欢喜地上前,拿了一颗放入口中。</p>
而后一个个惊喜连连。“圣上,好好吃呀。”</p>
这蟠果入口即化,芳香四溢,久经不散,端的是极为罕见的珍稀果实。</p>
不其他,周围低垂着头伺候的宫女,太监,一个个闻到这种香味,都暗自吞咽着口水。</p>
“好吃是好吃,就是太稀少了。”朱祁钰感叹道。这种罕见的珍稀果实,一共才结了那么几十颗。</p>
就这片刻的光景,就被他和后宫佳丽们报销了差不多。</p>
最终,还是皇后冯盈盈道。</p>
“太后一向喜吃水果,臣妾建议剩下的献给太后品尝一下。”。</p>
“呵呵,理当如此。”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向刘全胜吩咐道。</p>
“刘全胜,记得派专人照看好那棵果树,朕可不希望它像之前那样,早早地毁掉了。”</p>
刘全胜慌忙躬身答应。</p>
同时,又奉承道:“陛下洪福齐天,如此祥瑞的宝树,定会寿与天齐。”</p>
“哈哈,希望如此吧。”</p>
也许因为有了收获,朱祁钰回到宫殿之后,还是十分兴奋。</p>
他带着这新得到的珍稀果实,来到后殿,见到吴太后,便立即呈献了。</p>
吴太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果实,甚是惊奇。</p>
特别是听到儿子,这珍稀果实十分的美味,是天下难得的珍果之后,便忍不住尝了一口。</p>
当咬碎之后,她不由精神一振。</p>
可以,她对水果十分的挑剔,这一年多来,各地进贡的珍稀果实,她也吃过不少。</p>
不过,都还差强人意。</p>
但今天她所品尝到这种果实,却是与众不同,令她从未有过的满足。</p>
“皇帝,这这是什么果实?娘还是第一次吃到如此好吃的果实。”</p>
“母后,这是朕在后山游玩的时候,无意见到的野果。经过御医勘验,此果甚为难得,名为蟠果。”</p>
“据,是天上王母娘娘蟠桃会的时候,所遗落在人间的种子所化。”</p>
朱祁钰把刚才所听到的故事,又为其加工了一番。</p>
的吴太后是激动不已。</p>
“哎呀,想不到我儿真是洪福齐天,出去游玩,还能遇到这样的天上仙果。”</p>
吴太后着,便是对着上天祈祷了一番。</p>
“母后,朕听天上的蟠桃,吃一颗能增加上万的寿命。这遗落在人间的果实,想必也不差。”</p>
“您多吃几颗,定能长命百岁。”</p>
朱祁钰的这番话,的吴太后心花怒放,甚至感觉身体都轻便了几分。</p>
“哎呀,这是皇帝你的仁德,上苍才会降下如此的祥瑞,哪里是娘的福德所至?”</p>
“母后,快别这样。这几天,你拿出了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周围的百姓建立道观,搭桥修路,造福苍生,上天定是有所感,才会降下这般的恩泽。”</p>
朱祁钰又笑着道:“朕已经令刘全胜派专门的人看顾那棵珍稀的果树。以后每过三年,母后就能尝到如此美味的果实了。”</p>
“好,好,皇帝有心了。”</p>
吴太后笑着又品尝了几颗,剩下的几颗却无论如何再也舍不得吃了。</p>
这样的果实,可是几年才结一次果,吃完了可就没有了。</p>
“母后,这样的果实,不易久储,剩下的这几颗,你还是明天尽快吃了。”</p>
朱祁钰提醒了一番,又与之了一会话,便离开了后殿。</p>
这几日,朝中虽大事不断,不过好在都是喜事。</p>
所以,他倒也不是太忙。</p>
不过,这每天的朝政却是不能懈怠的。</p>
否则,那个沈睿就又该闯进来让他去前殿了。与其被他逼着去,还不如自己主动去。来到前殿之后,朱祁钰发现</p>
内阁首辅商辂,以及一帮重臣,却早早地等候着他。</p>
见皇帝心情十分的好,他们也不由舒了口气。</p>
“诸位爱卿都在啊,朕今天去后山散心,遇到一桩祥瑞之事。”</p>
随后,他便把那蟠果之事讲了一遍。当然,一帮重臣,又是一番奉承云云。</p>
有几个还眼巴巴看皇帝是否带来了那珍稀果实与他们品尝一下。</p>
不过,见皇帝没有令人端出来,他们也只能遗憾没那个福气。</p>
</p>
“哈哈,等过两年,那果树再长大些,应该结的更多,到时再赏赐诸位爱卿。”</p>
“那臣等可就记下陛下的这个承诺了。”了一番之后,众臣很快就起了正事。</p>
“陛下,英国公来奏报,虽上次的大捷,震慑了西北诸多蛮夷,但想改土归流,还是十分艰难。”</p>
其实,这早就在朱祁钰的预料之中。</p>
那些西北蛮夷的头领,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嚣张跋扈惯了。</p>
焉能甘心交出中的权力?</p>
“呵呵,既然如此,那还与他们费什么口舌?直接用实力话吧。”</p>
朱祁钰冷笑道。</p>
对于西北边陲,他不但需要稳定,更需要开拓疆土,重新打通前朝时期的交通要道。</p>
先朝都能做到的事,大明亦能做到。这是朱祁钰的志向。</p>
而收拢西北诸多蛮夷部落,进行改土归流,则是他做到的第一步</p>
对于西北边陲之地,进行改土归流,当然十分难。</p>
可难也要做,这是为了朱祁钰心中的理想,也是为了后世子孙。</p>
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西北安宁,才能实现大明盛世的景象。</p>
“陛下”</p>
内阁首辅商辂,与其他重臣,相互看了一眼,而后站了出来。</p>
“臣请陛下三思啊。”</p>
朱祁钰微微一愣,而后露出惊讶的笑意:“难道商卿有什么更好的建议?”</p>
“陛下,改土归流是件大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p>
“我华夏是仁义之邦,那西北边陲的蛮夷部族,既然已经愿意归顺,我大明就该以诚待之。</p>
“使其感受到陛下隆恩和诚意,以此来感化他们,教化他们。”</p>
“臣认为,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心悦诚服,继而愿意改土归流。”</p>
商辂完之后,其他大臣也都附议。大都是称赞朱祁钰的仁德,必定不动干戈,就能令四方夷狄尽皆臣服的奉承之言。</p>
总之,这些人的意思,就是不易与西北诸蛮夷开战。</p>
朱祁钰听了之后,猛然大笑了起来。“哈哈,众卿的心思,朕了解,且清楚。”</p>
“尔等也都是熟识历史的大儒,纵观前朝历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西北蛮夷部族,我华夏待之薄吗?”</p>
“可谓是历朝历代,都对之十分的优渥,甚至进行和亲。”</p>
“可纵然如此,可曾感化他们?每当历代朝廷有劫难,他们就会露出獠牙,乘火打劫,落井下石。”</p>
他的这番话,顿时让重臣低下了头。</p>
这些大臣哪个不是饱读史书的,又怎能不明白这些历史?</p>
朱祁钰见他们不话,便继续道。</p>
“这些蛮夷部族,历朝历代的君主,无论如何的诚心待之,都不能感化他们。朕可没有那么金银满足他们无尽的欲望。”</p>
“朕唯有三尺剑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西北不宁,朕绝不会召回英国公。”“朕意已决,改土归流,势在必行。”</p>
众臣听到皇帝已下定了决心,无从更改他的旨意,再也不出什么了。</p>
朱祁钰看着沉默的众臣,又安抚道。</p>
“朕明白你们的意思,我大明这一年多,刚恢复些生,你们担心朕穷兵黩武,耗尽国力,重蹈汉武帝的覆辙。”</p>
商辂听到皇帝道出他们的内心想法,都是微微一愣。</p>
“臣等不敢。”</p>
“哈哈,没什么不敢想的。朕虽固执,却也不是那种穷兵黩武之人。”</p>
“再者,你们真以为西北诸部落,像突厥人那般强悍?”</p>
朱祁钰意味深长道:“也许用不了咱们开战,那西北诸多蛮夷部族,就先自己乱了起来。”</p>
这一点,商辂和其他群臣倒是知道。西北诸多蛮夷部族,并非铁桶一块。</p>
他们之间的争斗时常发生,整个西北都闹的人心不宁,各部族的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p>
也幸好如此,否则,若是出现一个强大部族,继而统一了西北部族,那么对大明的威胁将更大了。</p>
朱祁钰之所以想要改土归流,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p>
最终,群臣再也不敢劝谏了。</p>
因为他们也知道,对于这样的一个雄主,他们的劝谏有时是不能用的。</p>
“正如陛下所,能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改土归流,那是最好不过了。”</p>
“如此,对于双方的百姓都很好。”朱祁钰见群臣不再反对,心情便又好了起来。</p>
“哈哈,放心吧。朕虽让英国公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但朕猜测,却是大概率的打不起来。”</p>
正如朱祁钰猜测的那般一样。西北边陲。</p>
这几日,各大部族虽时常派出使节,联络各部族。</p>
甚至,几大的部族的首领也亲自会谈过。但却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他们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改土归流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