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朱祁钰带来的打击,已经让他们迫不及待再想比试一番了。</p>
朱祁钰听了,心中暗骂,这帮老狐狸,真是难缠。</p>
不就在诗上赢了你们一回吗?用得着这么斤斤计较吗?还是一帮大儒名家呢?</p>
这么家子气。</p>
不过,看着群臣一个个渴望,迫切想要一战的眼神,他心中也升起了一股的豪气。</p>
不就是做文抄公吗?</p>
反正抄一首也是抄,抄多首也是抄。打定了主意之后,他立即点头应允。</p>
“既然众卿有如此雅兴,朕也不想扫了兴致,就按你们的作吧。”</p>
群臣听到皇帝答应了下来,皆是欢喜不已。</p>
这时,身为词道大家的那位礼部侍郎,沉吟了片刻,赋词一首。</p>
他这首词刚作完,立即赢得了群臣的称颂和恭维。</p>
“还是裴大人厉害,这么一首词出来,让我等都没法做了。”</p>
“是啊,裴大人可谓是宋以来第一的词人了。”</p>
“啧啧,裴大人这首词先抄录我一份,我要挂在书房。”</p>
那位礼部侍郎面对众人的恭维,神色中多少带点得意之色。</p>
不过,想到皇帝就在身边,他就收敛了少许。</p>
“诸位同僚谬赞了,陛下既然能做出流芳百世的诗,想必在词道方面,定也不差。”</p>
他的这番话,让群臣不由看向了皇帝。</p>
朱祁钰笑了笑:“你们都是大家,你们先来吧,朕好好思考一下。”</p>
众臣听了,也就紧随那礼部侍郎之后,一个个赋词一首。</p>
当然,每当一个人做完之后,其他人都会紧跟恭维起来。</p>
似乎在场的这些大臣,一个个都如词道大家一般。</p>
转眼间,每个人都吟诵出了自己所作出的词。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投向了朱祁钰。“陛下该您了。”</p>
有人提醒道。</p>
朱祁钰点了点头,而后缓缓道:“既然是以秋为题,那朕还真有了一个灵感。”</p>
随后,他便厚颜吟了起来。</p>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p>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p>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p>
此词一出,所有人都再次呆愣当场</p>
朱祁钰的词一出,众臣又呆愣当场。</p>
此词虽不能与宋朝的那些名家,却也能排在大明立国数十年来的前列了。</p>
在场诸人,皆是当世的名儒,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p>
这次,他们的神色更为精彩了。。</p>
之前他们心中,可能还有点不服气,认为在场的都是当世名儒,怎能被皇帝给比下去呢?</p>
可谁知,结果却是备受打击。</p>
无论是诗,还是词道,他们都没一人的能超过皇帝。</p>
这并非是故意让着圣上,而是真的比不过。</p>
“这”</p>
“臣今日真的算是长见识了,陛下真是诗词方面的奇才,臣佩服之至。”</p>
内阁首辅商老头,由衷的赞叹道。其他的大臣也终于反应了过来。一个个连忙称颂起来。</p>
以往的赞颂,如圣上英明睿智等等,都是习惯。</p>
句不好听的,都是客气一下,类似于同僚之间的吹捧。</p>
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p>
但今天他们的赞颂,却是不同,而是发自内心的敬服。</p>
朱祁钰看着他们复杂的神色,心中甚是快慰,终于折服了这帮老狐狸。</p>
纳兰性德那可是自宋以来的第一词人,而他所吟诵的正是其名下较为出名的一首。</p>
“哈哈,诗词只是道而已,众卿的政务能力,才是朕最为需要的。”</p>
朱祁钰见群臣深受打击,便朗笑着安抚道。</p>
“臣等刚开始还不服气,不过现在真的服了。”</p>
“是啊,陛下这两首诗词,到时在诗集的首页,那是实至名归。”</p>
“对,到时这册诗册,定能传遍天下。臣等也沾了陛下的光了。”</p>
在场之人,都是非常之人,很快收拾好了心情。输给皇帝,并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p>
很快,这场诗词宴会,就在众人的笑中结束了。</p>
不过,朱祁钰却没想到它接下来的影响。</p>
仅仅一天的时间,不但整个雪景峰上的人知道了皇帝两首诗词,冠绝诗会,而且还都记下来了。</p>
甚至,连一些太监,宫女都会不时吟诵上两句。</p>
而且每个人吟诵后,都会称赞起皇帝的才华。这倒是让朱祁钰没想到。</p>
特别是后宫的几个佳丽,更是满脸欢喜的要求他把那两首诗词给写下来,是要收藏。</p>
朱祁钰看到他们满眼都是崇拜的目光,笑了笑,也就应允了下来。</p>
</p>
“臣妾只知道陛下您是一个仁圣之君,没想到还是一个诗词大家。”</p>
“是啊,在诗词之道,陛下也有了一席之地。后人必将赞颂陛下的文治武功来。”</p>
“臣妾要把这首词给裱起来,挂在臣妾的正厅。”</p>
看着她们这么兴奋,朱祁钰也没什么。</p>
自己终归是文抄公,这两首诗词并非是自己所作,所以他也并未有多么高兴。</p>
不过被人顶礼膜拜的感觉,还真是不错。很快,整个京师也都开始传扬起这两首诗词来。</p>
特别是国子监,更是把这两首诗词,当作模板给士子分析讲解。</p>
这让众多读书人,又是震惊,又是羞愧。</p>
他们每日都在读书,而当今圣上每日日理万,都还能写出如此流芳百世的佳作来。</p>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p>
这让不少的士子暗自下定决心,用功读书。同时,诗集的编撰工作,也是极为效率。仅仅用了两天,三千诗册就印了出来。</p>
本以为这些诗词也只有一些权贵们会购买,收藏。</p>
可谁知,这刚开售,就销售一空。</p>
这让那些书商大为震惊的同时,又满是惊喜,随后连夜开始赶制第二批。</p>
一时间,洛阳纸贵。</p>
而这些,都是因为皇帝陛下的那两首诗词造成的轰动。</p>
转眼间,第二批五千册也赶制了出来,不久又销售一空。</p>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的士子,都争前恐后去购买,就是为了能收藏到皇帝的诗词。</p>
至于上面的那些当世大儒的佳作,似乎成为了这本诗集的添头而已。</p>
消息传到雪景峰后,朱祁钰讶然失笑:“~哈哈,这么是不是应该给朕些权费呢?</p>
“陛下的极是,那些书商,凭借着陛下的两首诗词,可是赚的盆满钵满啊。”</p>
“听现在都已经在赶第三批,第四批的诗册了。果然如臣所料,相信很快就能传遍知天下。”</p>
“是啊,到时整个天下的士子,都能看到圣上的诗词。”</p>
“臣等这次可真的是沾了陛下的光了功。”</p>
群臣争相奉承起来。</p>
“哈哈,我华夏的文化源远流长,祖先的一些好东西,可不能丢。”</p>
朱祁钰心情也十分的好。</p>
“不过呢,这诗词老百姓一般是不看的。那些戏剧,,可是可以发展的,不能认为低级庸俗,就一味的打击。”</p>
“正如老百姓常的一句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都是精神食粮。”</p>
“而且,发展好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产业。”群臣听了之后,皆是点头同意。“陛下英明,臣等这将陛下的旨意传达下去。”</p>
山中不知年,不知不觉中,炎热的夏季悄然过去了。</p>
深秋悄然而至。</p>
而来雪景峰避暑的朱祁钰,也带着太后,以及后宫佳丽们回到了京师。</p>
在这月余的时间里,发生了不少值得庆贺之事。首先就是西北发生了规模的战役。。</p>
那些不愿意进行“改土归流”的部族,妄图联合起来反抗。</p>
谁知,他们内部的意见不统一,不少的部族暗地投靠了大明。</p>
哪怕有铁勒这样的大部族领导,却大势所趋,难以抗衡大明。</p>
最终,铁勒部族的大首领,万般无奈下,率领部族的长老,亲信,向大明投降。</p>
表示愿意归顺,成为大民的子民,并且支持大明皇帝陛下改土归流的旨意。</p>
就这样西北之地的蛮夷部落,不再只是藩属。这个军情传到了京师之后,令不少的文武震惊。</p>
他们刚开始还极力劝阻皇帝,不要过分逼迫西北的诸部族,生怕像汉武帝那样连年征战,穷兵黩武。</p>
可最终,皇帝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反而今日不比往昔,他不会那般做。</p>
甚至还预测出了,不会发生大的战争,更不会胶着。</p>
谁知,还真如皇帝所的那般。</p>
战事出奇的顺利,大明军队所向披靡,这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战事。</p>
并且真正的让西北诸部族成为了大明的子民。</p>
当然,要想真正使之得到教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p>
不过这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p>
以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很快就能同化西北诸部族,让那片土地再次回到朝廷。</p>
而年轻的英国公张懋,也因此一战,被所有人信服。</p>
英国公世代国柱的名声,因此得到稳固。朝廷也对其功勋,再次嘉奖。</p>
除了这件捷报之外,另外一件喜事就是皇帝进一步赢得了大明士子们的敬重。</p>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两首诗词。</p>
如今雪景诗集已经出到了第八批,每一批都会售罄一空。</p>
哪怕增加的数量不断增加,还是难以抵挡住众多读书人的热情。</p>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寒门子弟,每个人都买了一本这样的诗集。</p>
俨然成为了一种风尚。</p>
更为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本诗集的出,也带动了其他的行业。</p>
比如的发行,也大幅增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