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下作手段
    他神色如常,态度谦和,给予了这些高句丽将士极大的主动权。</p>

    而那些人高句丽将士,见帖木儿没有过分的揽权,心中倒也消了几分的敌视。</p>

    当然,也就是神色缓和了几分而已。</p>

    想折服这些一向自大骄狂的高句丽将军,可还差的太远。</p>

    “诸位,既然本首领获得了高都督授予的节制诸军权,那么战术方略却要转变一下。”</p>

    帖木儿终于又回到了正题。</p>

    “这次,我们不从大明军下,而要从义军身上着。”</p>

    他话音刚落,就有高句丽的将军跳了出来。</p>

    “帖木儿首领,请恕我们无礼,为何要这样做?那赵家义军与大明军相比,根本不足为惧。”</p>

    “是啊。转移方略?难道帖木儿首领也怕了大明军不成?”</p>

    女真的其他将士,一个个都面含怒色,这些高句丽将士太尊重自家大首领了吧?</p>

    他们前几日被大明军杀的狼狈不堪的样子,是忘了吗?</p>

    帖木儿见自家将士一个个想站出来维护他,便笑着摆了摆,依旧淡然道</p>

    “既然诸位将军不解,那本首领便与诸位讲下为何这样做。”</p>

    他虽然态度平淡,眼神却是极为锐利,只是冷冷扫了一眼那些高句丽将士,那些人顿时脖子一缩,后退了几步。</p>

    从这也能看出帖木儿那强大的气场。</p>

    “请帖木儿首领明言,若您的方略可靠,我们必执行。”</p>

    一众高句丽将军口气弱了几分。</p>

    帖木儿见此,便开始讲他为何要转移方略的原因。</p>

    “这一呢,就是赵家义军声势浩大,若不尽快遏制住,很有可能在其他郡县,成为燎原之势。”</p>

    “若就此放任,很有可能根本不用大明军攻打,就会爆发较大规模的内乱了。”</p>

    高句丽的将军们一听,心中讶然一惊。</p>

    事实上,正如这帖木儿所话,在南部的郡县,已经有不少的义军开始响应了。</p>

    而且,还出现了几支规模不的大军,已经让国君和国丈焦头烂额了。</p>

    那些叛军攻府掠地,杀官夺民,猖獗至极。</p>

    如今的高句丽可以是烽烟四起。</p>

    只不过如今都被王宫的国君,国丈给压下了消息。</p>

    也只有他们这些将军们能够从中猜测2出一二来。</p>

    没想到这女真首领帖木儿已经从中窥到了一般。此人不愧是令大明深深忌惮的枭雄人物。</p>

    随后,他们就又听到帖木儿道:“这其二呢,就是如今我方将士自信心,士气备受打击。唯有一战而胜,才能恢复斗志。”</p>

    “而赵家的义军,与大明军相比,无疑是最容易拿捏的软柿子。”</p>

    听到这里,不少高句丽将军已经颔首同意帖木儿的这个观点了。</p>

    “大首领,有没有第三个原因呢?”这时,高句丽的将军们语气上已经恭敬了少许。</p>

    帖木儿听了朗笑一声:“哈哈,当然有了。那就是赵家义军与大明皇帝的关系,并非像看起来那么融洽。”</p>

    在高句丽与女真结盟换帅之际,朱祁钰又接到了来自东路军,新路军的捷报。</p>

    各路大明军以滚滚洪流之势,迅速席卷高句丽北部各城。</p>

    短短时间内,就攻下了北部三分之一的城池。。</p>

    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高句丽昏君当国,奸臣当道的缘故,百姓们对大明军的态度,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反抗激烈。</p>

    朱祁钰见此情况,也是稍微松了口气。</p>

    从京城传来的奏报来看,京城中的那些一直反对声音,也几乎已经销声匿迹。</p>

    这些不断传来的捷报,也让群臣的神色上,愈发的振奋。</p>

    他们虽然没有上前线,不如那些将士杀阵杀敌,但能随皇帝亲征,等返回京城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桩功勋啊。</p>

    群臣正向朱祁钰恭贺的时候,阁老沈睿这时神色凝重,拿着几个奏折走了进来。</p>

    “陛下。”</p>

    “沈卿,难道又有什么捷报不成?”朱祁钰抬起头,微微一笑。</p>

    其他文武也是一喜,都看向沈睿。</p>

    难道又是那个新路军女帅穆英的捷报?</p>

    这几日,那女帅的风头,可是盖过了其他几路军几个老帅的风头。</p>

    其他路军的统帅,脸上都很无光,被一个女娃娃家压了一头,这是他们为将,为帅多年从未有过的事。</p>

    这几日,他们一个个都是卯足了劲,就是想要多建些功勋,以此逆袭而上。</p>

    </p>

    可那女娃娃就是女武神下凡一般,在夺取两城之后,又接二连三获得了几次的胜利。</p>

    虽都是胜,可也给其他路军带来的沉重的压力。</p>

    所以,当朱祁钰看到沈睿匆匆进来,又以为他拿到是某路军的捷报。</p>

    可看沈睿的神色,又不太像。“陛下,是赵家义军上来的奏折。”</p>

    当沈睿提起赵家义军之后,在场所有人都是神色一凝。</p>

    眼神中夹杂着一丝的复杂。朱祁钰本来洋溢的笑容,也倏忽间消失了。</p>

    自从高句丽的大儒赵欢被他的新国君弟子灭了满门之后,两城之地的赵家族人,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p>

    这赵家义军的首领赵公子,还是在大明锦衣卫探子的搭救之下,这才逃出生天,面见了大明皇帝。</p>

    也是在大明天子的支持下,这才有了资金的支持,回到高句丽召集族人,趁着大明军进入之时,这才能揭竿而起,并且发展壮大起来。</p>

    可以,正是因为双方相互配合,精诚合作,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不菲的战绩。</p>

    但随着大明所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城池越来越多,以及赵家义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吸收的人员越来越庞杂。</p>

    大明与赵家义军之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矛盾。</p>

    比如在占领区,赵家义军这几次都会抢先占据官府的府库,以及粮库。</p>

    若是只有如此,那么大明军还能忍受,可他们占据了这些之后,不但全部占为己有,更是堂而皇之,还要霸占占领区的官职名额。</p>

    除此之外,更有不少的义军将领,开始生活腐化堕落。</p>

    大明军占领高句丽后,还知道要维护百姓的安全,做到了秋毫无犯。</p>

    可有些赵家义军,却不这样,他们这些本来普通的百姓,出身低微,突然有一朝成为了人上人,便开始忘乎所以。</p>

    不但忘记了初心,甚至开始出现为了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事情。</p>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奏报到朱祁钰的御桌上了。</p>

    刚开始,他并未在意,认为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派人向那赵家公子了此事,要他约束好自己的属下。</p>

    而那位赵公子也为此事上了表文,表示会严格约束下,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p>

    可谁曾想,这才刚刚过了数日,那赵家义军便与大明军再次发生了冲突。</p>

    这次他们做的更为过分。</p>

    当东路军攻占了一个县城之后,刚入城就发现赵家义军便再次出现了类似的状况。</p>

    有一支大明军心中愤恨,便去向他们索要一些战利品,以作为军中粮饷使用。</p>

    可谁曾想,那支赵家义军非但不给,反而口出狂言,让大明军滚出高句丽这样的话。</p>

    那支大明军的校尉,实在气不过,便与之发生了械斗。</p>

    当然,双方还都算十分克制,并没有使用武器,可就算这样依旧造成了不下十余人的死亡,伤残的更是不少。</p>

    而双方大军都到后,也是相互指责,不过都还算克制,并未继续激化矛盾。</p>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了解了。但在当夜,大明军的辎重,就被人烧了。</p>

    根本不用想,就知道这定是那赵家义军在白天吃了亏,气不过,便在夜里用了这样的下作段。</p>

    作为大明军东路军的统帅梁老头,虽看起来十分慈祥,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可是一个外柔内刚之人。</p>

    就连上一任的大明天子他都敢顶撞,更别这些高句丽的义军了。</p>

    他得知之后,当即调集军马,围了城中的赵家义军。</p>

    并且宣称,若敢抵抗,以通敌罪格杀勿论。</p>

    那些赵家义军见识到衣甲鲜明,士气冲天,如狼似虎大明军后,哪里敢抵抗?</p>

    立被缴了械。</p>

    虽然这支赵家义军的首领出来请罪,表示愿意赔偿所烧毁的粮草。</p>

    可怒气冲冠的梁老头,哪里会放过这帮人,直接命人处死了这个首领,以及所参与烧毁大明粮草的数十个义军。</p>

    而赵家义军得知这件事后,也都一个个叫嚣着要大明皇帝给他们个交代。</p>

    此时,内阁阁老沈睿所拿的奏折,一个是梁老头的奏报,一个则是赵家公子请求大明皇帝为他们主持正义的奏折。</p>

    当朱祁钰看完这两个奏折之后,神色也顿时阴沉了下来。</p>

    “让众卿都看看吧,议一议此事如何抉择。”</p>

    众文武慌忙走上前,三五成群看起那两道奏折。</p>

    当看完之后,他们有的人无奈,有的人隐隐发怒,还有的则是眉头紧锁。</p>

    首先是东路军统帅梁老头的,他的奏折则是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交代的十分清楚。</p>

    总之一句话,就算是皇帝惩罚他,他也会这样做。</p>

    那位赵家公子的奏折,则更有意思了,表面上是请罪,事实上是要大明皇帝治梁老头的罪</p>

    是的,那赵家公子在奏折上,名义上是请罪,事实每句话,都在请求皇帝陛下为那些死去的赵家义军主持公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