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元璋立即站起身来,眼中写满了凝重。</p>
“是什么时候发现的?这支部队数量几何?将所有你知道的情况,速速讲来!”</p>
徐达沉吟了片刻,这才缓缓道。</p>
“这支军队之所以到现在才被发现端倪,是因为他们的穿者打扮,着实跟军队有些太靠不上边了。”</p>
“他们穿者打扮,都跟贫民无异,甚至像极了乞丐、灾民,穿着的衣物也都破破烂烂的,身上也都没有一丝好肉。”</p>
徐达皱着眉,仔细回忆着道。</p>
“至于他们上的武器,则更是五花八门有草叉子,有棍棒,甚至石头、树枝,任何能够用作武器的东西,都不会放过。”</p>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奇怪了起来。</p>
“徐将军,你确定你的是军队么?怎么听着感觉像是流民?”</p>
刘伯温眉头紧锁,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p>
朱元璋虽然没话,但他的双眼也一直盯着徐达,眼中满是询问之色。</p>
徐达摇了摇头:“陛下,我方才所句句属实。”</p>
“绝对不能因为他们的外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战斗力。事实上,这群人的战斗力极为强悍,而且战斗意志顽强,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极为强悍。”</p>
徐达的表情严肃。</p>
“成都的守军在对他们进行盘查的时候,发生了冲突。”</p>
“当时守军先后投入战斗的部队多达三千余人,而这一支流民一般的队伍仅有五百余人。”</p>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成都守军大败,五百流民仅有两人受了轻伤,而后他们迅速撤离到了山区。”</p>
“成都城守视为奇耻大辱,更派出五千兵马搜山,最终一无所获。”</p>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也不由为之动容了。</p>
五百对三千,竟然能够全身而退。</p>
五百对五千,居然还能够不留任何痕迹,从容撤退。</p>
光是这两次战斗,便足以明这群流民军队的战斗素养之高!</p>
不但战斗顽强,而且进退有据,极有章法。</p>
这样看来,他们的确不是所谓的流民,而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p>
可是饶是朱元璋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将领,会率领这样一支奇怪的部队。</p>
“对这支流民部队,可有查到任何线索?”</p>
朱元璋问道。</p>
徐达摇头:“兵部这边并没有任何多余的线索,不论是来历还是背景。”</p>
的确,这桩事情稍微有些强人所难了。</p>
毕竟徐达是将领,他代表的也只是兵部而已。</p>
兵部对于信息收集、调查并不擅长,这是锦衣卫的专职。</p>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动了想要锦衣卫来调查的心思。</p>
“这些人相当擅长追踪与反追踪,隐蔽技巧一流,而且还极度擅长强行军。不论是长途急行,还是翻山越岭,其作战能力都远超普通军队。”</p>
徐达的表情变得十分凝重了。</p>
“尤其,在他们主动现身之前,谁也不清楚,他们究竟是潜伏在什么地方的。”</p>
“立即调遣周边军阵兵力,回防应天府!”</p>
朱元璋当立断,马上下达了命令。</p>
“是!”</p>
徐达领了命令,但却并没有立即离开。</p>
“还有事?”</p>
朱元璋看出徐达的眼中那一抹欲言又止了,便开口追问了一句。</p>
</p>
“陛下,以那支军队的动性来看,若是要等左近的驻军前来驰援,恐怕会失了先啊。”</p>
徐达忧心忡忡地道。</p>
“尤其,根据目前已经得到的情报推算,不日将抵达应天府的那支军队,数量将会高达十万人。”</p>
十万!</p>
听到这个数字,不但是朱元璋,就连想来老沉持稳的刘伯温,这时候的表情也有些控制不住了。</p>
十万军队!</p>
这可不是一个数目</p>
尤其这群人还一直潜伏着,行进路线飘忽不定,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他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抵达应天府。</p>
于是这一切就显得格外的令人难以置信起来。</p>
“这群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非根本就不需要后勤辎重的么?”</p>
朱元璋眉头紧锁,对于这支流民一般的军队,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怀疑。</p>
“这也不清楚。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辎重补给,全靠自已身上携带的干粮,或者沿途获得的食物,就可以进行长距离行军了。”</p>
徐达紧锁着眉头,脸上的表情满是凝重。</p>
“那他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来应天府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也不知道么?”</p>
“尚不得知。”</p>
徐达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沉入到了谷底。</p>
他们不知道,接下来所将要面对的,究竟是什么。</p>
但有一条,却是他们相信的——这支跟流民差不多的军队,不日就要抵达应天府了,应当何去何从,必须立即做出决定!</p>
弃儒尊墨的表现,在发酵了两天之后,终于是闹到了朝廷之上。</p>
这一日早朝,诸位大臣刚向朱元璋山呼了三声万岁,回到各自的位置。</p>
此时,朱元璋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询问今日诸位爱卿有否重要事情需要禀报的,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孔谦,从队伍的末端昂然站了出来。</p>
“启奏陛下,微臣有本请奏!”</p>
声音不卑不亢,甚至可以是带有一丝强忍的怒意。</p>
朱元璋看了孔谦一眼,并没有多什么。</p>
孔谦却将这视为了默认的信号,于是便开始了自自话模式,不管在场的文武百官们是何表情,先为敬了。</p>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违啊!纵观历史,自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社稷稳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国家风调雨顺、仓禀丰实。”</p>
“不论政权如何更替,至少百姓们的心中有信念存在,知道儒家思想,懂得教化万民。”</p>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只有遵崇儒家,才能够让国家长治久安,也只有尊崇儒术,才能够令百姓们安于现状,不出乱子!”</p>
孔谦越越是激动,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大了。</p>
可惜的是,不论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是当今陛下朱元璋,大家却都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p>
事实上,但凡是有点眼力架的官员们,都很清楚眼下这事情是绝对不可违背的。</p>
毕竟,儒家和墨家在白玉台上的那一场比试,早已经明了一切。</p>
空谈误国,实业兴邦。</p>
</p>
</p>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p>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p>
还差4个发电加更!</p>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p>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