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聚贤堂贪墨案”</p>
重金修筑的聚贤堂却是质量不佳,负责监造的大臣涉嫌舞弊贪墨。</p>
其三:“天灾不断,国库空虚无助”</p>
近来月余,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险情,但此时大明国库空虚,并无足够应对的银钱,但旱灾当前,该如何处置?</p>
如此三个难关,尽数摆在了吴伴伴的眼前。</p>
他看得一阵头大,赶忙合上奏折,心用玉盘呈着,快步跑去向陛下复命了。</p>
朱元璋此时人在勤政殿,接过吴伴伴呈上来的这三份奏折后,逐一扫视了一圈,顿时感觉头大如斗。</p>
很好,三省六部的官员们,的确是将最棘的奏折,全都给挑选了出来。</p>
即便是朱元璋本人,都有种老虎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p>
想来,要是换做是摄政王老十二来处置,也肯定能给他制造出不的麻烦吧?</p>
一想到这儿,朱元璋的心里,便不由感觉到了阵阵暗爽。</p>
“好,就定是它们了。”</p>
朱元璋扣了扣桌子,心满意足地道。</p>
“去,将这三份奏折,尽数交给摄政王处理吧!”</p>
因为身份的巨大提升,所以朱柏原来的湘王府邸,已经远远配不上他如今的身份了。</p>
更为阔气,更为显赫、地段也更加重要的一座空置府邸,便成为了朱柏的新宅子。</p>
在花木兰、解缙等人的簇拥下,湘王不,摄政王朱柏抵达了他的摄政王府邸。</p>
阔气的门头,威严的一对石狮子,气派、威严、肃杀!</p>
无一不让众人脸上挂满笑容。</p>
即便是再怎么喜怒不形于色的花木兰,此时眼中也充满了喜悦之情。</p>
漫步于摄政王府邸之中,八进八出的大宅院,更是能够容纳上千人居住!</p>
甚至于,在花园内还有一整个的天然湖泊!</p>
湖泊之中,聚满了五颜六色的锦鲤,湖中央还有一座凉亭,格外精致,典雅。</p>
而最是让朱柏在意的,则是吴伴伴亲自为他送来的摄政王印玺!</p>
持此玺者,如君亲临!</p>
短短的八个字,却是道尽了摄政王的滔天权力!</p>
只要不涉及到皇亲国戚,即便是朝中诸位重臣,甚至是镇守边关的大将。</p>
但凡是朱柏持此印玺,都能够先斩后奏!</p>
此等权力,是摄政王,但其实已经远超摄政王的范畴了,隐约有一种“一字并肩王”的意思。</p>
当然,之所以能够给到这么大的权力,很大意义上也是因为朱柏麾下猛将如云、悍卒如海。</p>
要是他一没兵二没将,朱元璋怎么可能愿意分割出这么大块的权力呢?</p>
即便朱柏乃是他的亲生骨肉,那也不行!</p>
嗯,除非是太子朱标。</p>
朱元璋心里门儿清,太子是太子,皇子是皇子。</p>
对于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他至始至终都咬定了非太子朱标莫属。</p>
即使朱柏所建立的功勋,足以令他开疆裂土,自立称王。</p>
可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柏也只是老十二。</p>
仔细收好了印玺,朱柏在吴伴伴的引导下来到了中堂。</p>
此时,中堂的门口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四个笔走龙蛇的烫金大字:忠君报国!</p>
朱柏站住了脚步,眉头微蹙。</p>
“摄政王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和心意的?咱家这就去处置!”</p>
见状,吴伴伴心中猛一咯噔,赶忙佝偻着腰,快步走到了朱柏的身侧,心听候差遣。</p>
“本王不喜欢这个牌匾。”</p>
朱柏语气平淡,开口道。</p>
“换了吧。”</p>
“啊?哦!好,好!是咱家的疏漏,还望摄政王殿下莫要怪罪。”</p>
</p>
吴伴伴闻言,也不管这究竟是不是他的错,赶忙先应下来先赔了不是,然后才心翼翼地追问道。</p>
“摄政王殿下可是不喜欢这牌匾的样式?咱家这边去请最好的工匠,连夜重新打造!”</p>
朱柏摇摇头:“样式不错,唯独这四个字,本王不甚喜欢。”</p>
什么?!</p>
吴伴伴顿时瞪大了双眼,心狠狠地漏了一拍。</p>
他生怕是自已耳背,领会错了摄政王殿下的意思,于是一边在脑海之中迅速思考对策,一边忐忑重复确认了一番。</p>
“咱家愚笨!斗胆请问摄政王殿下,应该将这四个字改成什么呢?”</p>
朱柏没有话,只是背负着双。</p>
解缙会意,立即暗中打势,让下人们将文房四宝呈上。</p>
能够在摄政王府邸中做事的仆役,没有一个是愚笨之徒,顿时便转了身,去了书房。</p>
不多时,几个身强体壮的仆役,便合力将文房四宝恭敬呈上。</p>
吴伴伴此时也反应了过来,一边主动为朱柏研磨,一边满面笑容地道:“请摄政王殿下赐墨宝。”</p>
朱柏伸拿起毛笔,微微凝神,蘸饱墨汁后,便在雪白的宣纸上挥狼。</p>
不多时,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p>
解缙瞪大了双眼,浑身激动、颤抖着声念道:“为民为国!”</p>
“为民为国!”</p>
吴伴伴也震惊到难以言语了。</p>
事实上,这四个字本应该是“为国为民”才是,但摄政王殿下却故意将“民”与“国”的位置进行了替换。</p>
这</p>
吴伴伴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p>
他很清楚摄政王殿下的这番用意,究竟是什么目的。</p>
其实白了,这层意思也很简单明了。</p>
跟当初儒家先贤孟子所提出的“民贵君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p>
但有所不同,乃至更进一步的是,摄政王殿下所强调的是“民”高于一切,甚至比“国”都要高!</p>
也就是,即便是大明帝国整个国家的分量,在他的心中都没有人民百姓更加重要!</p>
而且,这要是跟此时高悬在中堂的那一块“忠君报国”的牌匾一对比。</p>
那就当真是高下立判了!</p>
倘若要是有心,再想得长远一些。</p>
那是否可以认为,在摄政王殿下所看来,“忠君报国”就是一句空话。</p>
他真正“效忠”的应当是“民”,是百姓!</p>
而他真正愿意“报答”的,也根本不是君主,而是千千万万的民、“百姓”!</p>
所以,也才有了“为民为国”这四个大字。</p>
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关键之后,吴伴伴吓得差点当场尿了裤子!</p>
试问,他区区一介没读过什么书的宦官,都能够想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p>
那其他人呢?</p>
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p>
挑灯夜读、夜以继日的学子?</p>
对,尤其是普天之下这千千万万的读书人。</p>
他们能想不到么?</p>
</p>
</p>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p>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p>
还差4个发电加更!</p>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p>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