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国库每年将会为此做出多大的开销?</p>
平白无故多了这么大一笔费用,那么原本可以用作其他的银钱,都势必受到波及。</p>
赈济灾民、修筑工事、大军开拔、宫殿修筑、百官士卒的粮饷无数的支出,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p>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诸位大臣们立即出列,向摄政王殿下阐述此举的荒唐和耗费。</p>
甚至,更有甚者,三省六部之中的户部尚书更是声泪俱下地陈词,将这种做法贬低得一文不值。</p>
先是从每年的国库消耗出发,然后阐述这样做的意义,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做法,只是在白白浪费本就空虚的国库,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p>
很显然,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们,有九成九的人都是对此表示支持和认可的。</p>
他们都觉得,摄政王的这做法未免也太过于昏聩、太过于意气用事了。</p>
末了,更是齐齐跪在地上,恳请摄政王能够收回成命,不要误国误民。</p>
当然了,也有没有跪的。</p>
刘伯温便是其中之一。</p>
他眉头紧锁,思索着摄政王殿下此举的深意。</p>
在刘伯温的眼中,摄政王殿下智谋远超常人,而他所做的每一桩事情,都是有其深意的。</p>
之所以许多人看不懂、不能理解,那是因为他们的眼光没有摄政王殿下那般长远,看不到未来。</p>
所以,同理。</p>
眼下的这桩事情,实话在刘伯温看来,是一件长远有利国家的大事。</p>
但眼下却是没有想到一个万全的法子,能够应对。</p>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得再好,国库里没有银子,那也是寸步难行。</p>
总之,还是看摄政王殿下有何妙招吧。</p>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伯温泰然自若地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p>
朱柏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对着刘伯温微微颔首,眼中多了一抹赞许之色。</p>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赞誉,他果然担得起。</p>
不过,这其他人嘛多少就差点意思了。</p>
摄政王看着众人,声音冷肃。</p>
“诸位爱卿,本王且问你们一桩事情——倘若有比大明更加强大百倍的国家,悍然入侵了我大明,诸位又该如何是好呢?”</p>
闻言,在场众人纷纷表示要以死铭志,要以身殉国等等。</p>
总之,一个比一个得响亮,一个比一个更会场面话。</p>
但很显然,朱柏所想听到的,并不是这个。</p>
场面话谁不会啊?</p>
可真要到了那种时候,能够真正为国尽忠、保持气节的,定然是少数。</p>
“国强,首先需要民强!民强,则必然得是少年强!”</p>
朱柏斩钉截铁地大声道。</p>
“想我大明能够屹立在世界之巅,则必然要少年强大!”</p>
显然,摄政王已经将道理讲得很是清楚明白了。</p>
只不过这道理,却是文武百官们所未曾接触过的、远远超越了时代的超前思维!</p>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文武百官们仍然固执已见,并不觉得摄政王所的这些道理在理。</p>
唯有刘伯温,听完摄政王的这番话之后,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p>
在他看来,摄政王的这番话,其观点极为奇特,甚至可以是触及到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一个盲点!</p>
但,倘若当真仔细去深究的话,却是会发现这其中竟然是有着无限的可能!</p>
</p>
刘伯温心中窃喜,他感觉自已仿佛打开了一扇从未展现过的窗户!</p>
在那扇窗户之外,有着从来未曾有人见识过的独到风景!</p>
可反观群臣,他们却仍然固执已见。</p>
然而这一次摄政王可没想跟他们继续内耗下去,直接霸道地将这项决定,给应承了下来。</p>
“不论尔等如何反对,这项法令,都必须立即颁布、执行,谁敢有半点虚与委蛇,本王定斩不饶!”</p>
朝中的诸位大臣,听到摄政王出如此铿锵有力、杀气腾腾的话,还是头一遭。</p>
即便如此。</p>
可眼下最为严峻的问题,也是这项法令颁布、施行起来的最大阻碍,仍然是——钱。</p>
国库,不够充盈啊!</p>
退朝之后。</p>
户部尚书越想越觉得委屈,索性拐了个弯,去勤政殿跪求朱元璋诉苦了。</p>
“陛下啊!这摄政王要求普及教育,可不论是广修学舍还是刊印书籍都是要花钱的啊!”</p>
户部尚书鞠了一把辛酸泪,喋喋不休地道。</p>
“况且,还有教书先生的钱,也是要从国库或者地方财政中拨款,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啊!”</p>
“学舍修建之后,每年的维护、修葺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以现有的国库存量来看,根本就扛不住!”</p>
“陛下,您可千万要拦住摄政王啊!如此下去,国库财政赤字严重,届时根本无钱可用,我大明的根基将要不稳啊!”</p>
到这儿,户部尚书又重重磕了个头。</p>
“还望陛下三思,三思啊!”</p>
实话,当初国库即将见底,愁得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的时候,是当时还只是湘王的十二皇子,利用渡海舰队给运送了整整一舰队的银子,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p>
那时候,户部尚书对湘王殿下感恩戴德,恨不能学百姓们一样,给湘王殿下立生祠奉香!</p>
可是现在,当年的湘王殿下成了摄政王之后,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啊,竟然会拿自已开刀!</p>
是,他承认,从大明的长治久安来看,这项法令必然是有其独到的优越性的。</p>
可是!</p>
做人不能太过于高屋建瓴,得脚踏实地啊!</p>
眼下国库空虚紧张,本就不多的银子都拨去救灾抗旱了。</p>
现在眼瞅着又要大把支出,那可真的是要了户部尚书的老命了!</p>
朱元璋如何不知道这事儿呢?</p>
尤其当户部尚书将账本翻开,罗列出一条条、一件件花钱的事情之后,更是让朱元璋感觉一阵头大如斗。</p>
他思索了半天,却是始终想不出个章程来。</p>
这桩事情,可就当真是难!</p>
其实难也不难,关键就是国库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但凡国库充盈,这些都不叫个事儿。</p>
多少年了,朱元璋都没体会过,什么叫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迫。</p>
</p>
</p>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p>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p>
还差4个发电加更!</p>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p>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