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元年秋</p>
汉军大胜,帝大悦,天下大赦,民大酺五日。</p>
大将军卫青封万户侯。</p>
骠骑将军霍去病封万户侯。</p>
右北平太守李广封万户侯。</p>
其下将士各受赏赐。</p>
妃陈氏诞皇子异。</p>
元狩二年春,帝祭祖庙,妃李氏诞皇子髆。</p>
夏,窦太主薨。</p>
元狩四年春,皇太后崩。</p>
元狩七年</p>
河水徙,从顿丘流于渤海,河水决濮阳,溢于平原。</p>
大灾。</p>
</p>
神武宫</p>
自平匈大战后,大汉六年春秋,再未动过兵戈,</p>
不是不想打,实在是没钱再打了。</p>
太子据佐陛下以农法休养生息,虽然远没有重回文景时“积粟满仓”的富庶,最起码,把大汉财政从崩溃边缘硬拽了回来。</p>
打了一年,养了六年,才堪堪止血。</p>
圣上令百官定期轮替为太子授课,如此安排,也是真正开始将刘据视为国储了。</p>
今日轮课的先生是汲黯。</p>
一席,二人。</p>
六年光景,太子据今年一十二岁,已由孩童成长为了翩翩少年。</p>
隆准,大耳,臂长,面容清秀,标准的刘家长相。</p>
除了刘家的长相外,母亲卫子夫带来的卫家坚毅气质,于刘据身上体现得愈发强烈。</p>
少年光是端坐在那里,如匪石不可转,如匪席不可卷。</p>
太子内着素白长袍,外搭石榴红袍服,袍服连襟处,有金丝凿出的衬线,</p>
其发也从孩童时的两朵哪吒冲天揪,变为了只抟成一髻,头发一丝不苟的向后梳起,在头顶正中偏后的位置团起,再用一根金玉钗插过,</p>
端庄大气。</p>
汉代男儿二十行冠礼,少年天子为早接国政,时有提前行冠礼之举,当今天子刘彻,便是十五岁行冠礼,景帝为儿子行冠礼后,没几个月便崩了。</p>
太子据尚为国储,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恐怕要到二十岁才能及冠、赐字,在成年前,都不能带冠。</p>
汲黯满眼欣慰的望向眼前太子,布满褶皱的眼角堆满了慈祥,</p>
汲黯为景帝时的太子冼马,当官的年头,比刘彻继位的年头都长,但,这么多年来,刘彻从没在汲黯脸上看到过这种表情!</p>
汲黯一见到刘彻,不是皱眉,就是叹气,合着您老人家也能做出如此慈祥的表情啊!</p>
“殿下衣身端正,老臣看到后,也跟着心胸开阔,一国之储,就该如此。”</p>
刘据一丝不苟的行学生礼,</p>
“是,先生。”</p>
“陛下在老臣面前端官正袍,然陛下只是对老臣一人而已,对待旁人,又放浪形骸,此是私。</p>
君子不欺暗室,</p>
哪怕是没人的地方,殿下依然举止端正,不论何时,都能如此,此是公,”</p>
汲黯顿了顿,</p>
“殿下,你一定要坚持下去。”</p>
又望向太子据,汲黯眼中充满了希望,</p>
每每看到太子,汲黯都在心中感叹,自已若是能再多活二十年就好了,</p>
哪怕只能看一眼太子据的大汉,老夫都如愿了,</p>
陛下有权谋、有段、成就了前人未有的霸业,但在汲黯心中,刘彻到底不是一个好君王,</p>
帝,便是谛,兼听天下声音,从善如流,</p>
好的君王要无我,以天下为公,可偏偏陛下私心太重,甚至时常以术压过道,为上者不重道,而重术,</p>
这是汲黯一直担心的事情,</p>
担心大汉没有规矩、没有道德、没有理法,</p>
好在还有太子</p>
太子至正至阳,似天空一般,广阔的足以包容万事万物,</p>
</p>
刘据的存在,满足了汲黯心目中对圣君的一切幻想。</p>
“那老臣便开始为殿下授课了。”</p>
“先生请讲。”</p>
“老聃言,满齿不存,舌头尤在。</p>
在老臣看来,最重要的一事,非智,非力。</p>
殿下早慧,可只要是人,就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p>
岁数越来越大,头脑也会变得愚钝,力气也会消失。</p>
若以智服人,智尽人疏。</p>
若以力服人,力尽交绝。</p>
智和力,如同握在中的矛和盾,终归只是佐物。”</p>
刘据已经完全听了进去,见汲黯停住,不由追问道,</p>
“先生,那何物才是最重要的?”</p>
汲黯微笑,伸出指,点在太子据的胸膛,</p>
“这里。”</p>
“百折不挠的心,才是最重要的。”</p>
刘据点头,颇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悟。</p>
“智如孙膑,也有被人打断腿扔进如厕,智不得用之时。</p>
力如廉颇,也有年事老矣,浑身劲力不如前之刻。</p>
可就算如此,孙膑仍能峰回路转,廉颇就算老矣尚能再带兵,</p>
靠的就是这里,</p>
殿下,是心啊。”</p>
“老臣想告诉您的,只有这一事,</p>
人生尽有不如意,老臣希望,殿下无论在多难熬的逆境中,你的心永远都不要放弃,</p>
这便是最重要的事。”</p>
课业毕。</p>
刘据起身,行学生礼。</p>
“多谢先生授业。”</p>
汲黯起身,行臣子礼。</p>
“殿下,老臣会等着。”</p>
等着名为刘据的盛世。</p>
</p>
漱玉阁</p>
董仲舒披着旃裘,笑着望向眼前的英俊少年们。</p>
少年们气质各异,</p>
或明亮,或温润,或锋芒</p>
只要看着他们,就会有种天下无人能挡其锋的感觉,</p>
英武少年们聚在太子身边,好似什么事都能做成。</p>
卫伉、李陵着军装,英武高大,他们都因父恩泽,在未央宫作郎官,也就是未来的武将候补。</p>
其余的霍光、金日磾、张贺、张安世、卫不疑、苏武等人着装各异,颜色也都不一。</p>
卫不疑要从武,但因年岁太,不得入宫为郎。</p>
除此之外的少年们,竟都没入宫做官!</p>
并不是有人故意打压他们,按照他们的上进路线,完全可以从东宫跳到宫内做官,可偏偏没有一个人去!</p>
如果待在太子身边,和入宫做官这两件事相冲突,他们宁可不做官,</p>
只在神武宫陪太子读书,替太子照顾马匹都好,没人想离开太子,</p>
这群少年是太子死忠,</p>
最可怕的是,</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可他们偏偏不,少年们不重名,不重利,只折服于太子据的魅力。</p>
试想一下,有这么一群忠诚度拉满的能人,任何人都没法用钱名策反他们,</p>
这对太子的敌人而言,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p>
少年们,只为太子生,亦只为太子死。</p>
皆为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