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元日</p>
京南郊</p>
青黄耕地囫囵一片,未有施耕的痕迹,垒成了规整的“井”字型,</p>
自铁农具普及后,以助耕代赋为内容的井田制土崩瓦解,而此一处,却仍仿古制割出井田,</p>
耕地呈大四方型,取天圆地方,毫厘不失,横竖切出的九块,每块亩数都完全相同,</p>
太子据率群臣百官、京畿郡县三老、农民百姓近万人,向南立于南郊处,取“迎春”之意。</p>
太史令司马迁捧书向前,与太子据对立,</p>
“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谷乃不殖。”</p>
太子据着冕服,面容肃穆哀伤,以示谷不殖、社稷不成,</p>
华夏民族自古为耕种民族,“重农”二字中,是整个民族对播种收获的沉甸甸期待,</p>
籍田礼为新年初礼,也是一众祭礼中最重的祭礼,</p>
太子据声音肃穆道,</p>
“孤不勉不德。”</p>
太史令司马迁捧书继续朗声颂念,</p>
“先时五日,有协风至,殿下即斋宫,百官随斋三日。”</p>
此言一出,太子据身后行出二队,</p>
着红着绿,</p>
着红者由霍光领,着绿者由霍去病领,</p>
古时当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长相要端正。长相若不行,莫多有能耐,大约会落官,</p>
而祭礼时,更需要长相端正者。</p>
毫无疑问,霍家两兄弟远超出这标准,此二兄弟,五官相仿,气质却完全不同,</p>
此刻着祭服跪拜在刘据身前,颇有种文曲武曲的仙气,为护天帝下凡历练。</p>
二霍将双臂举过头顶,中分别是不同的酒礼器,</p>
霍光器中盛鬯,便是一种由郁金香和黑黍混酿的祭酒,味道略涩。</p>
霍去病器中盛醴,是取香花香草混在一起的香酒,香气沁人心脾,钻进五脏庙中打个转儿,再吐出来,便会浑身舒畅。</p>
二霍跪着的位置、举器的高度都很考究,</p>
要背对耕田两步外跪着,举器的高度要刚好到太子据的抬位置。</p>
太子据将拢起,先伸进右礼器中,在盛满酒的礼器中舀起一捧,向前两步,洒在社神祭坛上,再取左来一次,洒在稷神祭坛上。</p>
拂,</p>
二霍行跪拜礼退下,其身后的二队,皆是将酒礼器捧起,用沾着,洒在空中,</p>
带着香气的酒珠被洒在天上,在阳光中滚了一圈儿,再掉落凡间,</p>
碎碎点点,播撒在百官身上,</p>
淳濯凡间,除旧迎新,</p>
此刻才算是新年的开始!</p>
洒过后,二霍不知何时中酒礼器又换了两盏,各盏中装着不同香酒,</p>
太子据执起,分别一饮而尽,</p>
略带苦涩的味道在口舌中流转,回甘却是香甜,如一缕火蛇,顺着喉咙钻进胸膛。</p>
伸扶起霍去病、霍光,太子据面容被酒气冲的微红,</p>
笑道,</p>
“新年愿得君助,还需勉力。”</p>
二霍仰头望去,殿下背对阳光,</p>
光线有了形状,便是殿下的身形,殿下周围像毛刺般点开光晕,</p>
看不清殿下的脸,但浑身却如婴儿在母亲腹中一般暖洋洋的,</p>
</p>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p>
此时的官员充满侠义精神,为义为信,为自已选择的君主付出所有,只求报知遇之恩。</p>
“是,殿下。”</p>
“是,殿下。”</p>
二霍声音沙哑,福至心灵,点头齐应着。</p>
太史令司马迁微笑望着这一幕,在脑中反复取着最美好的词,</p>
要将此景永远镌刻在史书上,留后人传颂。</p>
右内史汲黯、左内史倪宽、京兆尹刘买并肩向前,身后跟着一众乡老,窦富、马去奴也在其列。</p>
右内史、左内史、京兆尹三官,既是京官、也是地方官,主掌三辅地,</p>
右内史汲黯掌右扶风,其是窦富的顶头上司。</p>
三辅地为京畿地,税收都要入皇宫,籍田礼第一步,便是要三辅长官携三老,向太子据汇报去年的粮收。</p>
“禀殿下,去年时右扶风民”</p>
从民数田数,再到粮产税收,这些数据早就在右内史汲黯胸中,如数家珍,得极流畅,</p>
在旁的左内史倪宽、和新进的京兆尹刘买,听着汲老头搞得这么卷,都在暗中擦汗,生怕等下差得太远,</p>
足足了一刻钟,右内史汲黯才行礼退下,</p>
粮产少了,太子据脸上要有戒肃愧疚的神色,</p>
粮产多了,太子据则是要面带喜悦,</p>
太子据笑着勉励道,</p>
“右扶风产粮多了三成,全赖汲大人之功。”</p>
汲黯静了,</p>
满眼不出的味道,汲黯慈祥望着太子据,就像是一位执拗一辈子的老爷子,望着那肩负一切希望的孙儿,</p>
左内史倪宽见汲黯不回话,轻咳了一声,这里要例行公事回话的,</p>
汲黯顿了顿,</p>
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带着柔色,</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p>
臣有何功?全赖殿下圣德。”</p>
在旁的倪宽闻言怔住,他以左内史身份随汲黯同行籍田礼,一套流程同走了没有十次也有八次,</p>
明明汲黯回陛下的也是这句,可怎么会给倪宽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p>
这下轮到左内史倪宽失神了,</p>
京兆尹刘买轻蹭了倪宽一下,倪宽这才回过神,赶紧上前禀告。</p>
三人足用了半个时辰,</p>
右扶风、左冯翊都已增产,这与其有窦马二家有关,客观来,集聚规模化的生产,要比农生产的生产效率高上太多,</p>
京兆尹的粮产则出让人难堪,此地被刘彻搜刮最重,民多移户,连地都不种。</p>
刘买接的是一个烂摊子,做到何种地步,就要看他造化了。</p>
三辅地臣吏退下后,太史令司马迁再次上前,</p>
朗声高呼,</p>
“行亲耕礼!”</p>
整个天地为之一肃,</p>
一头神牛早就等在井田耕地中,用头上牛角蹭着土地,与景帝时的籍田礼不同,其背后保介之间,是早已换上的牛套耕具,拖曳的犁板加宽加深,哪怕是难耕的土地也能深翻,</p>
这一切都是取于七年前的农业改革,</p>
配套的牛滑索耕具,提前了两百年,</p>
只是简单的加宽加深犁板,这一步,在真正的历史线中,走了近七八百年,</p>
完全普及这些新农具,用了足足七年。本在推行时,百姓都以为这是官府用来搜刮的又一歪招,天下间对太子据的骂声不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