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上一回裴寂在李渊面前完那些话,他自己也没得到好处,反而被李世民坑了一把,弄的李渊心里对他也有点疙瘩。</p>
若非看在他勤勤恳恳的每日过来问安陪伴,李渊也不会与裴寂这般亲近了。</p>
别看是从一起长大的朋友,可是,成了皇室,成了太上皇,中间最大的一层关系,就不是朋友,而是君臣了。</p>
“是,陛下英明神武,在内廷之中,以身作则,对天下百姓爱护有加,这是极好的。”裴寂笑着附和道。</p>
听到裴寂这般,李渊的神色也缓和了一些。</p>
他心中是清楚武德老臣跟李世民有些不对付的。</p>
可是朝堂要运转,国家要兴盛,需要的是朝堂上下一心。</p>
双方争斗,臣子跟皇帝对着干,这可不是好现象啊。</p>
李渊心中再怎么对李世民有疙瘩,那父子俩人之间也和解了,也达成一致了,这些老臣,有什么资格以他的名义,去为难他的儿子?</p>
“是啊,做皇帝,怎么能不爱惜百姓呢?”李渊笑道。</p>
李复看看李渊,再看看裴寂。</p>
他琢磨过来了。</p>
李渊这是在点裴寂呢。</p>
当着自己的面点他。</p>
看来,裴寂最近的日子过的也是心翼翼的。</p>
除此之外,还有几分让自己与裴寂和解的意思</p>
李复就当自己没看出来,反正意思也不明显,往后和裴家之间,走一步看一步吧。</p>
反正就算是自己不找裴家麻烦,李世民也会忍不住收拾裴家的。</p>
自从他登基到现在,裴寂可是当了刺头了。</p>
哪个皇帝喜欢这样的臣子,更别他是武德老臣的代表了。</p>
朝堂想要上下一心,李世民想要将话语权都收拢到自己这帮人中,那么,以裴寂为首的这些人,他必定是要收拾的。</p>
跟李渊聊了几句之后,李复提出来,要去大安宫那边走走看看,大安宫完工之后,在收拾清理出来之前,他还没去看过呢。</p>
“那就去看看吧,正好帮朕看看那边收拾的怎么样了。”李渊道:“三天之后就要动身搬迁了。”</p>
“您放心,侄这就过去盯着点。”李复笑道。</p>
在收拾出来之前,李渊也没有过去看过,这也是工部那边,为了给李渊一个惊喜,一来是让李渊保持期待。</p>
其次就是,那边没有收拾出来之前,乱糟糟的,尘土飞扬的,也不能让太上皇瞧见这么脏乱的时候。</p>
李复到大安宫的时候,大安宫中数百人都在忙活着,有清理杂物的,有提着水桶,拿着抹布,用布条将宽大的袖子扎起,背在身后,跪在地上擦拭地面的。</p>
不仅仅是屋子里的地面要擦洗好几遍,连带着外面的砖道,都要仔细清理。</p>
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在如今这个季节,看上去没有什么生,但是也需要仔细修剪,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就能看到一片绿意盎然了。</p>
宫中洒扫的宫人见到李复后,纷纷行礼。</p>
“无须多礼,我就过来看看这边拾掇的怎么样了,别耽误你们干活。”李复了一句。</p>
他阔步朝着正殿走去。</p>
</p>
正殿依旧保留了原先庄严肃穆的内饰,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p>
将来这边太上皇要举办什么大规模的宴会,殿中的地方还是要够用。</p>
这是用来做正式场合的地方,自然要按照规矩来,不能装修的太出挑。</p>
主要吃饭的地方是在偏殿。</p>
桌子是圆桌,配着圆凳,这里就是太上皇日常吃饭的地方,若是身边有嫔妃陪同,坐在一起,更为方便热闹。</p>
或者是,与太上皇关系好的臣子,太上皇留他们在宫中吃饭,也可以安排到这边,就看在太上皇心里,他们的分量如何,够不够与皇帝坐在一张桌上吃饭了。</p>
实际上,坐在一起,主要还是自家人。</p>
往后会让李承乾和李泰他们常常过来,陪着李渊多吃几顿饭,这边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了。</p>
后面是太上皇的寝殿,里面的装饰布置全都用了最新的家具,当初地板也都给撬开重新铺设的,地底下通了地龙,等到冬日里,地龙烧起来,屋子里就暖和了。</p>
这时候,寝殿里的宫人,仔细的检查着打扫着殿内,争取让殿中一尘不染。</p>
从明天开始,两仪殿内,李渊的一些东西,就会逐步往这边来搬了,三天之后的搬迁,也只是举办一场仪式罢了。</p>
真要是等到那天才开始搬家的话,是忙活不过来的。</p>
所以现在大安宫中,李渊的寝殿,看上去并不空旷。</p>
本来就有新的家具,再加上李渊的那些东西,殿内的一应事物,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p>
大安宫内的宫殿屋子不少,但是也没有一间是多余的,甚至当初在建造之初,李复特意让阎让在这边把存放财货的库房建大一些,或者,建两处。</p>
现在里面是没啥东西,但是往后可就不准了。</p>
这会儿李渊里还是有些东西的,但是东西不多。</p>
当初他当皇帝的时候,因为有内库,所以头上还算是宽裕不少。</p>
可是也承担着赏赐勋贵的责任。</p>
现在,他用不着了。</p>
朝堂上赏赐大臣勋贵,是李世民的算,私底下,李渊也没有什么好赏赐的人了,最多就是疼爱辈,给他们一些东西。</p>
因此,李渊留在头的东西不多。</p>
搬过来之后,库房里空荡荡的,放的东西也不多。</p>
在年前李复会将李渊的那一成利,给他送进来,还有,既然要过年,他肯定是要孝敬长辈的,就当是哄得李渊开心了。</p>
送到李世民上的账本,那可是十三万贯。</p>
李复能纯赚十二万五。</p>
剩下的五千贯,他会拿出来,分发给家具作坊里的木匠,让他们过个好年,等到来年的时候,他们干活也就更有动力了。</p>
没人会跟挣钱这事儿过不去的。</p>
有了甜头,才会更有动力。</p>
李复觉得自己是万恶的,狡诈的资本家,而不是“民族企业家”。</p>
至于李世民掏腰包十三万贯。</p>
李复认为,不要觉得是自己要他的钱,而是拿他的钱,办他的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