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260章 巴蜀如何
    “二哥,您看,太上皇那边我也搞定了,裴寂这老d家伙也不能再去里间您和太上皇之间的关系了,那两万贯”李复瞅着李世民。</p>

    “等明日,我与户部打过招呼,到时候钱自会批到你里。”李世民回应着,随后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看向李复:“你,你与我,是实在亲戚,你为亲戚办事,还收这么多钱,是不是有些不应该啊,i你的良心,能过得去吗?”</p>

    “二哥您看您话的就不对了,咱俩的确是实在亲戚,但是亲兄弟明算账,那感情才能长久啊,只有我一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话,那我不成冤大头了吗?我这虽然不家大业大的,但是底下那么些人要养活,是要张嘴吃饭的呀,那能不要钱吗?所以,没收您二十万贯,就要了两万贯,这是实在亲戚的成本价。”李复辩解道。</p>

    “你这张嘴啊,反正怎么都是你的道理。”李世民无奈笑道。</p>

    他也并非要与李复争论什么,只是想着借着李复的话来打趣李复,稍稍的为难他一下子。</p>

    不然钱给的太容易了,这子下次还敢狮子大开口。</p>

    国库每年就那么多钱,能省下来,将来去打突厥,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p>

    或者,用于恢复国力,造福百姓,应对大唐各种大大的事情,就多一分宽裕。</p>

    “李复啊,你觉得,巴蜀这个地方,如何啊?”李世民看向李复问道。</p>

    “行了,二哥,这天色不早了,没啥事我就先回去了,等着您消息嗷。”李复对着李世民挥了挥,而后离开了两仪殿。</p>

    李世民看向李复离开的背影,伸了伸想要将他给叫回来。</p>

    但也没吱声。</p>

    他起巴蜀,又不是让李复去巴蜀。</p>

    只是,裴寂的话,总要有个去处不是</p>

    李复回到了宅子里,明日户部那边应该就能来消息了,现在就算是想要回庄子上,也得等着户部那边把钱送过来,李复才能放心的走。</p>

    好歹是两万贯呢。</p>

    至于巴蜀,那山高路远的,这年头,路也难走。</p>

    没听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吗?</p>

    李世民竟然拿着这个吓唬自己,不就是两万贯吗?</p>

    好在,李世民也是到做到,钱肯定是会给的。</p>

    李世民给出的理由也很合适,由不得户部的人反对,那曲辕犁户部的人也是见过的,针对此事,给泾阳王赏赐,那也是合乎情理的。</p>

    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在朝堂上提出来,也并未有太多人反对。</p>

    没错,是没有太多人反对,而不是没有人反对。</p>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裴寂,他认为两万贯给多了,又拿着当初制定的规定来,即便是有如此功劳,朝廷也没有给如此多赏赐的先例。</p>

    旁人谁都能得这话,但是唯独裴寂不得。</p>

    李世民细数了几件在武德年间的事情,裴寂所做的,和他所拿到的赏赐,跟这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p>

    若是他觉得李复不应当拿这么多的赏赐的话,那裴寂应该以身作则,将武德年间的所有受赏,全都重新还给朝廷。</p>

    李世民几句话就怼得裴寂不吱声了。</p>

    李复拿,他心里不舒坦,但是要让他把好处都掏出来,那他心里更不舒坦。</p>

    </p>

    所以,就这样吧,他不吱声了还不行吗?</p>

    户部的人也不出什么来,两万贯,也痛痛快快的掏了。</p>

    今日的朝会,李复也来参加了,他虽然是个散官,但是好歹也是从三品,昨日李世民就跟他,今日朝会,一定要到场,而且,李复所的,工匠创新的事,也要拿到朝堂上来。</p>

    李复昨天晚上从宫中回去之后,一头扎进了书房,在书房里琢磨了半宿。</p>

    可是好几年没干过这活儿了</p>

    一边写一边修改,一边修改,一边斟酌,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一张纸。</p>

    朝堂上,朝臣议事,都是要将讨论的事情记在笏板上,到时候要是着着记不起来了,就看一眼笏板,省得遗漏。</p>

    李复看了一眼撂在旁边的笏板。</p>

    这特么哪儿够啊。</p>

    “两万贯,朕知道,有的人觉得,这样的赏赐,多了。”李世民的目光扫视过众人:“但是,这当中,还有一个道理,朕要给你们听。”</p>

    正好昨日李复跟他的那些话,他可以给在场的诸多朝臣听。</p>

    “朕早就过,你们都是大唐的柱石啊,这样的眼光眼界是应当有的。”</p>

    这话头一出,也就涉及到了创新,变革。</p>

    新朝伊始,这很重要。</p>

    朝堂上的一些老臣,目光变了又变。</p>

    “泾阳王,你来。”李世民点到了李复。</p>

    “是。”李复持笏板,拱应声。</p>

    而后,他将笏板揣进了怀中,从怀中掏出了昨天晚上在书房熬夜写出来的东西。</p>

    李世民一看这架势,目光从惊诧变成了疑惑。</p>

    “今日朝会,臣便当着诸位朝臣的面,浅谈一下关于新朝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李复语气平缓,气定神闲。</p>

    听到改革两字,不少人的面色突变,看向李复的目光,变得不是那么友好。</p>

    本来的是曲辕犁的赏赐的事情,你子,怎么扯到改革上了?</p>

    尤其是裴寂,心里咯噔一下子。</p>

    本来是暗中较劲的事儿,怎么就挑到明面上来了。</p>

    明摆着是要清算抛弃他们这些老臣吗?</p>

    “陛下。”裴寂赶忙拱打断了李复的话:“臣以为,新朝伊始,一切求稳,如此着急变革,实在不妥。”</p>

    “裴相,在下还未完呢,裴相如此着急作甚?”李复笑眯眯的看着裴寂:“方才陛下要赏赐我,裴相就不同意,在下不也没什么吗?怎么现在连话都不让人了?这朝堂,是百官百僚的朝堂,还是裴相你一人的朝堂啊?”</p>

    “这”裴寂被李复的话一噎,不出什么了。</p>

    “裴相虽是当朝宰相,但是也不能不让其他人话啊。”李复道:“在下虽然只是区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在裴相眼里,或许算不得什么,可是,朝堂不是一家之言的地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