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309章 茶艺师
    “茶庄那边还在研究其他味道的茶叶,有些花,也可作药用,时常饮用,对身体也有好处。”李复接着道:“以后茶庄那边有新玩意儿,第一个给您送过来,您先尝尝这花茶。”</p>

    “另外,专门喝茶的器具,也给您弄过来了,您就啥也不用做,喝茶啊,也有观赏性,连人我都给教导好了,这两位,就是我教导出来,专门为您泡茶的。”</p>

    “以前是煮茶,人呢,就享受煮茶的乐趣,有时候啊,我也自己动,也觉得有趣,也是修身养性,如今,泡茶也有专门的人和器具了?”李渊好奇的看着内侍抬进来的东西。</p>

    “抬到窗户边去。”李复指挥着那几个内侍。</p>

    几个内侍吃力的抬着实木的茶海,放到殿内的窗边。</p>

    “叔,咱们移步过去?”李复问道。</p>

    “好,好。”李渊乐呵呵的跟着李复一起,移步到了窗边。</p>

    李复让人准备了榻,铺在这里,叔侄两人就在榻上并肩而坐,而泡茶的丫鬟,则是坐在对面。</p>

    先前李复拿着这一套东西,给程咬金展示了一遍,后来程咬金让自家的丫鬟也去泾阳王宅学艺,过年的时候,他在府上设宴,宴会结束之后,就着那会,可是在一帮人面前嘚瑟了一番,惹得长安城里多少人都在找茶叶。</p>

    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p>

    这下好了,李复从徽州回来了,带回来大批的茶叶,长安城那些高门大户的钱包,又要捂不住了。</p>

    一番操作下来,欣赏起来也是赏心悦目。</p>

    “叔,您尝尝。”李复道。</p>

    “好。”李渊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一边看美女点茶,一边闻着茶叶的清香,岂是一个“雅”字所能形容。</p>

    香,很香。</p>

    茶香,人也香。</p>

    “难怪之前长安城里的不少人都在打听茶叶的事情,事情都传到我这里了。”李渊笑呵呵的着:“好东西,着实是好东西啊。”</p>

    这话就是不知道是在夸茶叶,还是在夸泡茶的人了。</p>

    天可怜见,李复是怀着最纯洁和正义的心思培养了两名优秀的茶艺师送进宫的。</p>

    至于李渊自己想歪了,那跟他纯洁善良的泾阳王可没有关系。</p>

    这年头,茶艺师真的只是单纯的茶艺师,一点别的意思都没有。</p>

    “茶都是好茶,这都是选茶树最嫩的特等茶芽,一芽一叶。”李复解释道:“这种好东西,是最珍贵的其次便是一级的嫩叶,逐渐的叶子越大越老,到九级,就是老粗叶了,也是最便宜的。”</p>

    </p>

    “还能这么分呢。”李渊惊讶。</p>

    以前煮茶,也没分什么好赖,茶砖上扣一块下来煮了就是了,再加些其他佐料,那味道,还真没有如今这般清爽。</p>

    “这特级的茶叶,产量稀少,我不打算往外流出,咱们就自家分一分,给二哥那边一些,留着赏赐给大臣,算是一分荣誉,另外,您这边的,肯定是要给您最好的,最后就是侄自己留着喝点,至于往外出的,最好的也不过是一级茶。”</p>

    特级茶,李复打算搞成非卖品。</p>

    莫问,问就是上档次,有钱有身份也搞不来。</p>

    除非皇帝恩典,赏赐给你,不然的话,万金难买。</p>

    要的就是个名头。</p>

    有钱都搞不到的名头。</p>

    “好,好啊,好东西自然是要留给咱们自家人的。”李渊笑着道:“你这个想法就挺好,本来东西都不多,若是往外送,给谁家,不给谁家,都是人情往来,也容易得罪人,如此,还不如自己留着了,往后若是谁以人情求到你那里了,你就尽管把这名头,往宫中一推就是了,就是太上皇和皇帝的意思,这样,别人自然也不会为难你一个郡王了。”</p>

    听到李渊这般,李复心中那叫一个感动。</p>

    这无异于再次告诉所有人,太上皇是站在他身后坚定支持他的,别来找麻烦,有什么事情要是不满意了,来大安宫找他这个老头子的麻烦,别去找泾阳王的麻烦。</p>

    “叔,不仅仅是茶叶,想必您也看出来了,这专门用来泡茶喝茶的茶台,还有这茶台上的一应器具。”李复道:“这都是配套的,这是我找了能工巧匠,专门做的上等的紫砂壶,用的时间久了,这茶壶养出来了,就算是白开水倒进去,再倒出来,都自带着茶香。”</p>

    “恩,这紫砂壶,的确是巧精致,用料也讲究。”李渊打眼一瞧,就知道是好东西。</p>

    从也是勋贵富户出身,这点眼色还是有的,从也是见过不少好东西,有眼力见。</p>

    “你这一趟去徽州,真是做了不少事情啊。”李渊道:“又是弄茶叶,又是剿匪的,看样子,一切都顺利啊。”</p>

    叔侄俩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李复的徽州之行。</p>

    “除却一些岔子,其他的,也都挺顺利的,侄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嘛。”李复笑着道。</p>

    “怎么,你带着皇帝的敕令和调兵的虎符,途中还有人敢为难你?”李渊不敢相信的问道。</p>

    “那明面上肯定没人敢为难我这个长安城去过去的郡王啊。”李复道:“地方上嘛,弯弯绕绕的多了去了,不过侄也不是什么没脑子的直肠子的人,跟地方上那边打交道,需要人家帮忙做事了,哄着点也就过去了。”</p>

    “你能懂得变通,就很好啊,我也担心你在地方上遇到什么难处,不知道变通,碰一鼻子灰啊。”李渊笑道:“你天资聪颖,又是民间长大,也是见过人情冷暖的,这一点,倒是难不住你了,那你所的出岔子,又是出在什么地方?”</p>

    “就是,朝中不是推行新政,朝臣们商议削减封王,那时候恰春耕前夕,侄给工部送了曲辕犁,本来是想着造福咱们大唐百姓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着,好像就得罪人了,让人家觉得,侄支持推行新政,有些老臣就不乐意了,在长安城的时候,有您和二哥护着,他们不敢对侄怎么样,结果侄一离开长安,他们就着急打听侄的消息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