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381章 金玉良言
    这仨孩子最后能掰扯到水车上,这也是李复未曾设想到的。</p>

    本来庄子上水渠修好了之后,水车是得上来着,但是后来这事儿就给搁置了,一来是水渠就在田间地头,寻思着先凑合一阵,</p>

    二来,庄子上那么多活儿,挣钱都挣急眼了,这事儿也就搁置下了。</p>

    去年冬天的时候,庄子上没活儿,弄了两架水车,都架在河边了。</p>

    春天水少的时候,从河里往水渠里扒拉水呢,这才在下雨前后保证了春耕的用水。</p>

    等到在水渠上架上水车,那水就真能直接踩到田里了。</p>

    那就省事儿了。</p>

    但是就目前传统的水车吧,效率还是差点东西,还能改,李复也琢磨过这事儿呢,不然他能去翻书本吗?</p>

    一看正经书上的那些字儿就犯困的人,怎么可能主动去看书。</p>

    这不是得用得着了嘛。</p>

    正好,这事儿,让仨孩子再琢磨琢磨,就当哄孩子玩了。</p>

    李复躺在躺椅上继续看他的闲书,看不看得进去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p>

    仨孩子就坐在木阶上,研究翻看那两本书。</p>

    一时之间,画面倒也十分和谐,大人孩都勤奋好学的模样。</p>

    一直到日落西山,天色逐渐黑下来。</p>

    到饭点了,老周来到院子里,告知李复厅中晚饭已经准备好了。</p>

    李复起身,将里的书交给桃。</p>

    “走了,该吃晚饭了。”李复道:“研究学问也不是一日两日之功,时间多的是,先吃饭,身体是研学的本钱。”</p>

    李复收了他们的书,带着他们先去前厅用饭。</p>

    那书对于他们这个年纪来,本就是有些晦涩难懂的,这半天没找到什么,实属正常。</p>

    找水车的工夫,也能顺带着把书里其他的内容也看一看。</p>

    李复家里的餐食,种类繁多,味道也好,对于吃饭这种事,不管是孩子们还是陆德明这种岁数大的,都非常积极。</p>

    毕竟,孩子们倒还好,以后想吃什么了,只要派人跟李复这个王叔一句,李复肯定会带他们吃的。</p>

    但是陆德明,他跟阎立德一样,知道离开李复家里,再想享用这等美味,就不容易了。</p>

    庄子上的工程要多长时间,阎立德就可以在这里住多长时间,但是陆德明,等到李承乾他们回宫,他也要跟着一起回去了。</p>

    往后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会,再来李复的家里了。</p>

    饭后,李泰偷偷的找桃,想要那两本书。</p>

    “殿下,晚上看书对眼睛不好哦,郎君了,三位殿下白天都那么辛苦了,晚上就应该好好休息,有再要紧的事情,也可以等到明天。”桃耐心的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若是殿下把明天的精神也用上了,那明天怎么办呢?”</p>

    在桃的劝下,李泰这才作罢。</p>

    一起回到院子里,各回了各屋。</p>

    李承乾和李泰回到屋子里之后,也没有马上就躺下睡觉。</p>

    双喜将窗户打开,晚上的风稍微清凉一些,能让屋子里也凉快不少。</p>

    屋子里四处摆着驱蚊的药草,也避免了开窗之后,屋子里被蚊虫侵扰。</p>

    李承乾坐在书案前。</p>

    “大哥,你这是要做什么?”李泰也来到他对面,坐下。</p>

    </p>

    “我在想,今天王叔的那些话。”李承乾道:“我想把它们记下来。”</p>

    “那我给你研墨。”李泰笑道。</p>

    双喜见状,又在书案上添了个烛台。</p>

    两个孩子坐在案边,一个研墨,一个在回想,不多时,墨研好,李承乾提笔蘸墨,开始书写。</p>

    “恩?这纸。”</p>

    一落笔,李承乾这才注意到了桌案上的纸张,跟自己在宫中用的不同。</p>

    “青雀你看。”李承乾拿起一张裁剪好的纸,递给李泰。</p>

    李泰接过来,仔细摸索了两下。</p>

    “跟咱们用的硬纸不一样啊,更薄,更柔软。”李泰道:“王叔家,好多新奇的东西啊。”</p>

    李泰不由得感慨。</p>

    “恩,回去的时候跟王叔要一点带上。”李承乾笑道。</p>

    完之后,他继续落笔,记录下李复白日里对他们的那些话。</p>

    在他看来,金玉良言,自当记录下来,时刻研读。</p>

    现在一知半解不要紧,时间久了,总会理解透彻的。</p>

    “大哥,傍晚的时候,王叔让咱们从书里找关于水车的记载,我找到了。”李泰道:“原本想着今晚研究研究,但是桃不给我书。”</p>

    “桃的也有道理啊,这么晚了,就不要看书了。”李承乾笑道。</p>

    “不过没关系,大哥,我,你帮我写下来。”李泰自信一笑:“子贡南游,返途过汉阴”</p>

    李承乾一愣,而后赶紧提笔蘸墨,在新的空白纸张上记录李泰背诵的内容。</p>

    “凿木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p>

    “你都背下来了。”李承乾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弟弟。</p>

    “就背下来这一段,但是,除却这些之外,也就没了。”李泰道:“不过寥寥数言。”</p>

    “那也很厉害了。”李承乾夸赞道:“四弟,你在读书方面,真的很有天赋。”</p>

    李泰听李承乾这样夸赞他,也有些害羞了。</p>

    “大哥也很厉害啊。”李泰认真的看着李承乾:“我只是读书好一点,可是大哥做别的,也很厉害。”</p>

    “我比你年长,等你以后,也会学的。”李承乾道。</p>

    话间,他已经整理好了方才记录下来的东西。</p>

    李承乾在研究李复过的话,李泰在研究他白天背下来的那一段内容。</p>

    现如今民间用的水车,应该并非是自己所看到的书上记录的水车,是经过后代改良的。</p>

    王叔也过,就目前的水车,还是有可以改良的空间的,可是,要如何改呢?</p>

    要是能有现如今的水车的构造图就好了。</p>

    年纪的李泰,无法从眼前的一段文字中去研究水车的改良。</p>

    甚至,在他脑海里,只知道水车是木头做的,是圆形的,再仔细想,其他的细节也想不起来了。</p>

    他想去亲眼看看水车。</p>

    明日上午,若是无事,他就想去泾河边上看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